2025-2026学年(下)甘孜州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填入下面横线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而朴素的话:“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①从个人角度而言,腹有诗书气自华。

②从国家层面来说,倡导全民阅读,可以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

③历史证明,全世界一步步从野蛮走向文明,无不是建立在知识的积累之上。

④的确,读书可以明理,阅读铸就灵魂。

A. ④①②③ B. ③①②④ C. ①④②③ D. ④②③①

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次辩论赛没能进入复赛,不要怨天尤人,而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充实自己,以利来年再战。

B.这里的松、石峭立,是大自然的造化,真是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

C.这部小说,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确实引人入胜

D.入夜,酷暑雨后的水景公园华灯初上,流光溢彩

3、选出字音、字形有误的一项:(  )

A.xūnyān)红   署名 铤而走险

B.()   chéng)罚 辜负 莫名其妙

C.(zuò) jīn)持 遗憾 悲天悯人

D.(zhuó)   yán)水 妥帖   千均重负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对社会的引导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B.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经据典谈反腐,向古人借智慧,对今人敲警钟。

C.一拿到语文试卷,小明忍不住笑了,拿起笔开始答题,信心满满,手不释卷

D.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无丝竹乱耳

A.孔子云:何陋有? B.无案牍劳形

C.水陆草木花,可爱者甚蕃 D.以我酌油知

6、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工厂倒闭,工人们只能乞求着过一个兀兀穷年

B.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C.我们不要把精力全放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

D.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使叙利亚局势变得扑朔迷离

7、加点字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淡薄  薄弱  薄厚

B. 妥帖  请帖  碑帖

C. 憎恶  好恶  深恶痛绝

D. 空前  空闲  空中楼阁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的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意欲罚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鲁肃代周瑜,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节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有改动)

(注释)①造次:鲁莽,轻率。②拊(fǔ):抚摩。

【1】请根据词典常用义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A.当涉猎(《孙权劝学》)           微颔之(《卖油翁》)

B.当孙策将(《吕蒙传》            市鞍马(《木兰诗》

C.结友别(《孙权劝学》)           关羽实虎熊也(《吕蒙传》)

D.蒙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爹娘去(《木兰诗》)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②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

【4】结合两篇文章内容,说说你认为吕蒙是个怎样的人?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9、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2)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

(4)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5)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6}古诗词中富含哲理的诗句有很多。例如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再比如陆游《游山西村》中的“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四、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 10分)

10、哑巴与春天

迟子建

⑴最惧怕春风的,莫过于积雪了。

⑵春风像一把巨大的笤帚,扫着大地的积雪。它一天天地扫下去,积雪就变薄了。这时云雀来了,阳光的触角也变得柔软了,冰河激情地迸裂、流水之声悠然重现,嫩绿的草芽顶破向阳山坡的腐殖土,达子香花如朝霞一般,东一簇西一簇地点染着山林,春天有声有色地来了。

⑶我的童年春光记忆,是与一个老哑巴联系在一起的。

⑷在一个偏僻而又冷寂的小镇,一个有缺陷的生命,他的名字就像秋日蝴蝶的羽翼一样脆弱,渐渐地被风和寒冷给摧折了。没人记得他的本名,大家都叫他老哑巴。他有四五十岁的样子,出奇地黑,出奇地瘦,脖子长长的,那上面裸露的青筋常让我联想到是几条蚯蚓横七竖八地匍匐在那里。老哑巴在生产队里喂牲口,一早一晚的,常能听见他铡草的声音,嚓--嚓嚓,那声音像女人用刀刮着新鲜的鱼鳞,又像男人抡着锐利的斧子在劈柴。我和小伙伴去生产队的草垛藏猫时,常能看见他。老哑巴用铁耙子从草垛搂下一捆一捆的草,拎到铡刀旁。本来这草是没有生气的,但因为有一扇铡刀横在那儿,就觉得这草是活物,而老哑巴成了刽子手,他的那双手令人胆寒。我们见着老哑巴,就老是想逃跑。可他误以为我们把草垛蹬散了,他会捉我们问责,为了表示他支持我们藏猫,他挥舞着双臂,摇着头,做出无所谓的姿态。见我们仍惊惶地不敢靠前,他就本能地大张着嘴,想通过呼喊挽留我们。但见他喉结急剧蠕动,嗓子里发出“呃呃”的如被噎住似的沉重的气促声,但他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⑸老哑巴是勤恳的,他除了铡草、喂牲口之外,还把生产队的场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冬天打扫的是雪,夏天打扫的是草屑、废纸和雨天时牲畜从田间带回的泥土。他晚上就住在挨着牲口棚的一间小屋里。也许人哑了,连鼾声都发不出来,人们说他睡觉时无声无息的。老哑巴很爱花,春天时,他在场院的围栏旁播上几行花籽,到了夏天,五颜六色的花不仅把暗淡陈旧的围栏装点出了生机,还把蜜蜂和蝴蝶也招来了。就是那些过路的人见了那些花儿,也要多望上几眼,说,这老哑巴种的花可真鲜亮啊,他娶不上媳妇,一定是把花当媳妇给伺候和爱惜着了!

(6)有一年春天,生产队接到一个任务,要为一座大城市的花园挖上几千株的达子香花。活儿来得太急,人手不够,队长让老哑巴也跟着上山了。老哑巴很高兴,因为他是爱花的。达子香花才开,它们把山峦映得红一片粉一片的。人们说老哑巴看待花的眼神是挖花的人中最温柔的。晚上,社员们就宿在山上的帐篷里。由于那顶帐篷只有一道长长的通铺,男女只能睡在一起。队长本想在通铺中央挂上一块布帘,使男女分开,但帐篷里没有帘子。于是,队长就让老哑巴充当帘子,睡在中间,他的左侧是一溜儿女人,右侧则是清一色的男人。老哑巴开始抗议着,他一次次地从中央地带爬起,但又一次次地在大家的嬉笑声中被按回原处。后来,他终于安静了。后半夜,有人起夜时,听见了老哑巴发出的隐约哭声。

⑺从山上归来后,老哑巴还在生产队里铡草。一早一晚的,仍能听见铡刀“嚓--嚓嚓--”的声响,只不过声音不如以往清脆,不是铡刀钝了,就是他的气力不比从前了。那一年,他没有在场院的围栏前种花,也不爱打扫院子,常蜷在个角落里打瞌睡。队长嫌他老了,学会偷懒了,打发了他。他从哪里来,是没人知道的,就像我们不知他扛着行李卷又会到哪里去一样。我们的小镇仍如从前一样,经历着人间的生离死别和大自然的风霜雨雪,达子香花依然在春天时静悄悄地绽放,依然有接替老哑巴的人一早一晚地为牲口铡着草料,但我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原来这小镇是少了一个沉默的人——

⑻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中歌唱的人!

【1】品味语言

请自选角度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提示:可以推敲词语,如动词、形容词等;可以推敲句子,如句式、长短句等;也可以推敲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拟人等。)

他有四五十岁的样子,出奇地黑,出奇地瘦,脖子长长的,那上面裸露的青筋常让我联想到是几条蚯蚓横七竖八地匍匐在那里。

【2】揣摩人物

联系上下文,在第四自然段划波浪线的场景中,哑巴会想些什么呢?请以哑巴为第一人称,补白他的心理活动。

【3】写法探究     

“达子香花”在文中反复地出现(第2段、第6段、第7段),请思考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4】关联阅读

小语和小文阅读此文后,交流了各自的阅读感受,请完成他们的对话。

小语:读了这篇文章,让我联想起了我们学过的《老王》,我觉得哑巴和老王有很多相似,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文:是的,我想到了祥子,我觉得他和祥子更相似,他们都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哑巴刚开始是勤恳的,爱花爱生活。但后来花也不种了,院子也不扫变得懒惰、消极了。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语:能不能结合作品具体说说他们各自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呢?

小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语:作家们都用文字记录下这些,表达他们的个人情感,也为时代发声。这大概就是老师以前说过的“文学的关怀”吧。

小文:嗯,杨绛在《老王》的结尾表达了内心的愧怍,耐人寻味。这篇文章的结尾“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中歌唱的人!”也很值得细细品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梧桐飞絮

张为民

①入春后,梧桐树上那些挂得高高的悬铃就像约好了似的,忽然就绽开了,细细密密的絮花互相推搡着,跳将出来,舒展了身子,轻盈地飘向空中。鹅黄的伞柄,白绒绒的羽盖,就这么懒懒散散地悬浮着,起起落落。偶有一阵风来,旋即交织起一片迷茫,恰似六月飞雪,漫天飞舞,瞬间凌乱了视线,原本清朗的城市变得朦胧起来。

②梧桐飞絮,烦愁的人多,欢喜的人少。总以为漫无边际、随心所欲的絮花太过散漫,也太过蛮横,动辄密集地横亘在眼前,挨挨挤挤地将人围得严严实实。令人生畏的是,絮花似乎还有强迫症,总想努力地填补所有的空洞,路人若不经意偶遇,嘴巴、鼻孔、眼睛冷不丁地会贴上几朵絮花,不由得喷嚏连连,涕泗横流,更不消说满地的飞絮给城市清洁带来的困扰,怎不恼人。

③而这漫天的絮花却是梧桐的欢喜时光,走过风霜雪雨的冰寒天,终于盼来暖意融融的阳春三月,绿芽初绽,结实飞絮,这是新生命的颂歌,正要随性地轻舞飞扬。

④人之所取,往往轻自然,重实用。譬如饲养家禽家畜,只求长成速,上市早,获利快,于是圈养于狭隘空间,又不断填食,更有添加人工催长素,以利增肥增膘,却罔顾了动物的天性。比及梧桐树,看中的则是它“春冬落叶,以舒负暄融和之乐;夏秋交荫,以蔽炎烁蒸烈之威”的好处,却常耐不得其短短的飞花扬絮期。于是建议治理者有之,建议换树种者也有之。但不知顺时按令,萌芽飞絮,正是梧桐自己的世界。

⑤人之所观,往往重现实,轻真实。那天,带孩子去植物园,看到一棵气势昂扬的大树,树干挺直,高擎着翡翠般的碧绿巨伞,树皮光滑,呈翠绿色,碧叶青干,透着清雅洁净。看着陌生,问工作人员,回说是梧桐树,一时竟没反应过来,和印象中的梧桐树实在相去甚远。再细究,才知道我们常说的梧桐,原是法国梧桐又名悬铃木,而眼前的才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梧桐,别名青桐、桐麻。中国梧桐和法国梧桐性、习均相远。植物学分类上,中国梧桐属锦葵目,法国梧桐属金缕梅目,二者在树形、果实上差别甚大。中国梧桐多庭栽,赏心悦目,取的是“栽桐引凤”之意。“一株青玉立,千叶绿云委。”王象晋《二如亭群芳谱》云:梧桐“皮青如翠,叶缺如花,妍雅华净,赏心悦目,人家斋阁多种之。”法国梧桐宜街种,作遮阳挡雨用,取的是经济实用之途。申城大凡稍有宽度的马路两边,都有法国梧桐婆娑的身影。数年前,沪上评选城市最美林荫道,其时,以梧桐为行道树的林荫道居然占了七成以上,梧桐已然是我们这个城市的标配。

⑥那么,此梧桐,彼梧桐;居庭院,处街衢,又有何关系。梧桐依旧是梧桐,无论中国梧桐还是法国梧桐,它们并不在乎身负的美名,也无意被寄托了何种意象,只需一方肥沃的土壤,或亭亭如盖或苍翠挺拔,生机盎然地生长,这才是它们自己的世界。

⑦窗外,旋起一阵风,几缕金黄色、细细的絮花从风中钻出来,紧紧贴在窗玻璃上,像是一张绽开笑靥的脸。

1结合文中描写梧桐飞絮的语句,说说作者笔下的梧桐飞絮有怎样的特点。

2下面关于文章内容的解说有错误的是哪一项?( )

A.梧桐飞絮令人烦愁,是因为入春后,漫天的飞絮会遮挡路人的视线,引起口眼鼻的极度不适,还给城市清洁带来了麻烦。

B.第④段以饲养家禽家畜和栽种梧桐为例,指出人们为了一己私利罔顾动植物天性;随意改变它们生长规律的行为的荒谬。

C.人们大都遵从经济实用的原则,将亭亭如盖的法国梧桐作为行道树的首选树种,将苍翠挺拔的中国梧桐栽种在庭院之中。

D.作者用自己不认得中国梧桐的事实阐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看法往往依托于现实的生活经验,而忽略了事物的真实本质。

3面对漫天的梧桐飞絮,网友们议论纷纷。阅读全文后,你觉得作者在留言区会说些什么呢?请帮他完成下面的留言。

春天的歌:可以用高压水枪冲掉梧栩树上球果中的“毛毛”。

月亮小湾:干脆直接都砍了,换种别的品种的树吧!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共1题,共 5分)

12、阅读文字后,写一篇作文

品味生活,成长的快乐多了一些色彩,妈妈的唠叨多了一份温馨,老师的批评多了一份关爱,四季的轮回多了一些感悟,难忘的瞬间多了一些幸福……这一切伴随着我们茁壮成长。

请以“   伴我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用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文章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字迹清秀,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