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正是它沟通南北交通的重要作用的真实写照。作为新中国建设成就的一个重要标志,其图案入选1962年4月开始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这座大桥建成于
A. “一五”计划期间
B. 改革开放时期
C. 土地改革时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
2、撒切尔夫人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她凭借内政外交的强悍,被称为“铁娘子”,她在解决某问题时碰到有“钢铁公司”之称的邓小平。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解决的是哪些问题
A. 西藏解放
B. 台湾回归
C. 香港回归
D. 澳门回归
3、下图是我校学生在阅读国家公祭日读本——《历史真相》,与此读本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火烧圆明园
C.南京大屠杀
D.淮海战役
4、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A.国家富强
B.民族振兴
C.人民幸福
D.绿色共享
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的土地政策经历了多次大变化。其中,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
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不同程度影响了农业生产发展
C.确立了农民的土地私有制
D.推动了现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6、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中的代表有
①黄继光②邱少云③董存瑞④焦裕禄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②③④
7、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的是( )
A. 解放战争的胜利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 抗美援朝的胜利
8、1900年底,列宁在《火星报》创刊号上发表《对华战争》一文,写道“这次遭到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俄国人和日本人等疯狂镇压的暴动,究竟是什么引起来的呢?”引发文中“暴动”的原因是
A.清政府签订一些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引起人民不满
B.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矛盾尖锐
C.地主强行兼并土地,激起农民起义
D.遭遇自然灾害,农民因饥饿暴动
9、历史人物影响历史的发展。建国以来,许多人物为国家作出了突出贡献,下列人物与所作贡献或事迹对应正确的是( )
A.邓稼先——献身于祖国航天事业的“两弹元勋”
B.邱少云——用胸膛堵枪口的战斗英雄
C.焦裕禄——艰苦创业的石油工人
D.钱学森——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10、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召开过多次重要会议,请你选出下列搭配正确的一组( )
A. 遵义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 中共七大﹣﹣选出了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
C. 中共八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
D. 十一届三中全会﹣﹣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端
11、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很多医护人员齐心协力,共同抗“疫”,他们被称为“最可爱的人”。追溯 历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也有一批人被称为“最可爱的人”,他们是
A.中国工农红军
B.中国人民志愿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12、他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他“共和国勋章”。他是( )
A.邓稼先 B.钱学森 C.袁隆平 D.景海鹏
13、观察下图,当时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增长主要是得益于
A.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支持
B.开展“大跃进”运动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D.土地改革的深入推进
14、1953~1956年我国农业经济状况出现快速增长,其主要原因是( )
A. 土地改革运动 B. “大跃进”运动 C. 农业合作化运动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15、国防是维护国家安全的盾牌。下图所示部队在更名前,被称为( )
A. 中国人民空军
B. 战略支授部队
C. 第二炮兵部队
D. 装甲兵部队
16、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组建和发展,标志着( )
A.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走上科技强军之路
B.中国成为核大国
C.人民军队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部队
D.人民军队拥有核威慑力,同时可以随时进行核力量进攻
17、下图为中国人民邮政为纪念某次会议的召开而发行的纪念邮票。请你判断,这次会议讨论的内容应属于哪一领域的工作( )
A. 经济建设
B. 国防科技
C. 科技文化
D. 民族宗教
18、中国出兵朝鲜最根本的原因是
A.美国敌视中国,对新中国不满
B.美国想称霸世界,中国对其构成威胁
C.中国是大国,应当发扬大国精神
D.美国侵略朝鲜对中国构成了实质性的威胁
19、下列各项中,能说明新中国社会性质的是( )
①《共同纲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性质的规定
②西藏和平解放
③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
④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0、2001年,中国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构想,2017年5月在北京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些体现了我国外交呈现的新特点是
A.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 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 大力推行结盟外交政策
21、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____________》,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食道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22、______年,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______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3、________(会议名称)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中共十九大,确立________为党的指导思想。
24、公私合营
(1)时间、方式:从1954年开始,国家___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________。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2)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_,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_______,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三大改造的完成: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三大改造的意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_________的转变,__________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三大改造的缺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存在______、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25、_____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 _____________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北京与中央政府谈判,西藏获得和平解放。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一位美国高级将领在分析一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时曾说:“我们是在错误的时间一个错误的地点,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他说的这场“错误的战争”在我国被称为_______战争。
27、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与之相关的内容。
(1)抗美援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是 ______。
(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 ______。
(3)带领兰考人民艰苦奋斗,治理灾害,人民称他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______。
(4)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 ______。
(5)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______。
28、2002年中共十六大确立“____________”重要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2007年中共十七大将__写进党章。
29、会议内容:
①思想上:确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指导方针。
②政治上:停止使用______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_上来,实行______的决策。
③组织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形成了以______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30、中美、中日建交
(1)中美建交
①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____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_______、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20多年。
②中美关系出现转机原因:随着中国_________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
③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_______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1972 年,__________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④中美正式建交:_______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_____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2)中日建交
1972年,日本首相_____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接着,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高潮。
3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在这一探索过程中,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两次重要的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八大到十一届三中全会20多年间,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经历了哪些曲折?这一曲折过程可以使你得到哪些认识?
(2)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朝鲜战争爆发后,杜鲁门总统立即下令美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以防止中国(大陆)进攻台湾。更为不幸的是,战争强化了西方对新中国政府的立场,导致中国有二十年的时间被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孤立,美国继续支持台湾的国民党政权作为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并支持其占据联合国的席位.结果,中国无法获得各种形式的经济和技术援助,不得不完全依赖于苏联。
——美国最流行的历史教科书《世界历史》(汤姆森·沃兹沃思公司出版)
材料二:2013年6月7日至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举行会晤。中美两国元首围绕共同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主题,就双边关系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坦诚深入交换意见,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取得重要积极成果。但是,中美在社会制度、历史文化、发展阶段、战略上叉存在不少差异,因此,能否尊重差异,不断增进战略互信、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及时有效管控分歧,是两国必须面对的挑战。
——新华网《丛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到跨越太平洋的合作》
请回答:
(1)请根据材料一概括朝鲜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提到的“台湾的国民党政权占据联合国席位”终止于何时?
(3)2013年6月习奥会晤的主题是什么?中美“尊重差异,增进互信”体现了周恩来在万降会议提出的什么倡议?
(4)结合所学知识,标志着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跨越太平洋的握手”指的什么历史事情?
(5)你觉得中美关系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言之成理即可)
33、根据内容写出相应的人物。
(1)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用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的是:
(2)被誉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3)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有一个胜利者把一个个口袋都塞得满满的……
材料二 俄国不用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1)材料一叙述的是哪次战争中的哪一事件?“有一天”指发生于哪年?
(2)材料二中说俄国“得到更多的好处”指什么?
(3)看了以上两则材料,你有何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