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选取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尔安敢轻吾射 轻:看轻 B.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当权
C.万里赴戎机 戎机:战事 D.康肃笑而遣之 遣:派遣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
B.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C.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D.父亲老实厚道点头哈腰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3、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底两万里》中诺第留斯号潜艇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
B.《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说了一句:“人类进步的实在是太慢了”来形容人类的进步。
C.《骆驼祥子》中祥子失去土地后流落到天津拉车。
D.《骆驼祥子》中祥子刚从杨宅拉包月辞职,痛快地答应曹先生,给曹先生拉包月。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B. 军事专家认为极超音速导弹是反恐战争中非常有价值的“猎杀者”,一旦锁定目标,恐怖分子就无地自容了。
C. 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
D. 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组织者在赛事安排上独出心裁,创造性地采取走进社区、现场体验等方式,以突出全民互动的特点。
5、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 “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 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 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6、下列各项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鸿儒 流水帐 一筹莫展 畅所欲言
B. 伫立 马嵬坡 各司其职 大庭广众
C. 船蓬 座右铭 得心应手 道听途说
D. 告罄 逃逸塔 市井闾巷 天崖海角
7、下列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8、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乌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黄子履庄①,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
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卢,触机②则立吠③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呜如画眉,凄越可听。……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
(节选自《虞初新志·黄履庄传》)
【注】①黄子履庄:即黄履庄,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人。②机:机关。③吠(fèi):狗叫。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 罔不因势象形 ( ) (2) 其两膝相比者 ( )
(3)凿木人长寸许 ( ) (4)予不能悉记 ( )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能以径寸之木 观者异以为神
B. 如有所语 卷卧如常
C. 佛印绝类弥勒 哀转久绝
D. 左臂挂念珠倚之 吠之声与真无二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 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
(2)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
【4】甲文中王叔远的技艺甚高,可用文中的“_________”一词来概括。乙文介绍黄履庄小时候“作诸技巧”的一件事是_________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5】甲文中的王叔远和乙文中的黄履庄可谓能工巧匠。请结合选文的具体内容,谈谈两人的作品各有什么特点?
9、默写
(1)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2)《木兰诗》中高度概括木兰身经百战,九死一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3)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逢入京使》岑参)
(4)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竹里馆》王维)
(5)斯是陋室,___________。(《陋室铭》刘禹锡)
(6)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己亥杂诗》龚自珍)
(7)《爱莲说》中,集中表现莲高洁的品质,现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时光不旧,只是落满尘灰
①那时我20岁,却在经历人生的秋天,满目落红,遍地枯草,大有“晚景凄凉”的味道。在我自己看来,当时的窘境甚至不如隔壁的那个孤寡老人。
②他没有退休金,每日里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喝酒算是他一天中唯一的一点乐趣吧。只有在喝点小酒的时候,那院子里才有了点儿活人的气息。那样的时候,我甚至能听到他哼着一些古老而神秘的曲调。
③他的院子里堆着的都是捡来的没来得及去卖的破烂,就是这廉价的破烂,竟然也遭遇了盗贼。那盗贼就是我。
④高考落榜后,父母让我去工厂做学徒工,我不去,关起门来坚持写作,梦想有一天可以写出名堂来。苍白无力的青春,空洞的辞藻,自然无法让我写出多么出彩的文章来。消极的我开始变得颓废,抽烟、酗酒、打架,“无恶不作”。邻家隔几天就上门来和父母讨说法,父母气急败坏,不再给我零花钱,任凭我“自生自灭”。我要写稿投稿,没钱买稿纸和邮票,只好打了他的主意,因为我注意到,他那些垃圾里,有一些本子,是可以拿来用的。
⑤他并没有太严厉地呵斥,只是对我说:“你不好好读书,来这破烂堆里翻个啥?破烂就是破烂,还能翻出什么稀罕玩意来?”说完他就往那破堆烂里一躺,和那堆破烂融为一体,好像要告诉我,那破烂是他的,也就他把那破烂当有用的东西吧。“嘿嘿,我也是个破烂。你来翻翻,看我口袋里有没有点儿值钱的东西。”
⑥我的脸羞臊得通红,只好和他坦白,说自己看中了他捡来的那些本子。
⑦“不过话说回来,破烂也分两种,一种是完全没有用的,一种是还有一点利用价值的,比如我捡的这种,还是可以换回一点钱的。”那天他喝了酒,心情不错,没有和我发火。借着酒劲儿,还对我进行了一番教诲,“人啊,不管多糟糕,哪怕你狼狈得像个垃圾一样,只要用心,你也会是那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相反,你若自暴自弃,沉沦堕落,那么你就是把自己扔进了不可回收的垃圾箱。”
⑧听着这话,一点不像一个捡破烂的老人说的,反倒像我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给我讲的。
⑨为了“惩罚”我,他说,“去给我把窗玻璃给擦了吧,很久没擦了,都看不到外面的东西了。”
⑩我只好乖乖地就去擦玻璃。玻璃擦干净了,晦暗的屋子一下子亮堂了起来。他心情很好,招呼我喝一口酒。我捏着鼻子喝了一口,辣得不行,直吐舌头,他倒是乐得前仰后合。
(11)最后,他在自己的垃圾里仔细挑拣,把那些我能用到的本子都给了我。
(12)“该惩罚也惩罚了,不过你既然帮我把玻璃擦得那么干净,也得奖励奖励,这些就奖励给你吧。”
(13)我流着泪接过那一摞本子,脏兮兮、皱巴巴已近迟暮的本子,我却坚信自己,可以在那上面写出干干净净,青春靓丽的文字来。
(14)一度以为,自己荒废了光阴,不可救药。但这个可敬的老人让我知道,时光还没有被我用旧,只是蒙上了一层灰垢而已。只要用心去擦一擦,那隐匿起来的时光随时都可以亮洁如新。
【1】请用简洁的语言补全文章情节。
发现“破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获“奖励”
【2】第④段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写我高考落榜后的消极颓废。
【3】老人为什么要“惩罚”我?又为什么“奖励”我?联系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4】通读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时光不旧,只是落满尘灰”的理解。
【5】那个“每日靠捡垃圾艰难度日,喝点小酒作乐的孤寡老人”,最后在我的眼里成为了“可敬的老人”,是什么促使我内心发生这样的变化,结合文章谈谈。
11、器成还须久为功
①人才的成长也是有过程的,一旦超出科学界限,所谓的速成只会营造“海市蜃楼”般的幻影。
②近日,故宫博物院的家具馆对外开放,许多参观者第一次欣赏到宫廷紫檀家具的绝美。紫檀虽美,但它“五年一年轮,千年孕一木”,成材实属不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木与树人往往类比,因为正像树木成材一样,年轻人成长也需要过程,只有经历了打磨和历练,才能积淀下精华。
③但反观当下,不少现象不免有些违反常识。对“超速”的渴望正涌动成一股潮流。“我报名了翻译速成班,一个月就能拿下口译资格证”“我加了个减肥群,10天极速变苗条”“我刚买了明星快速养成手册,正在琢磨如何一夜成名”……急于工作,急于恋爱,急着看成效,似乎成为唯恐落后于时代节拍的“紧箍咒”。
④其实,“神速”未必变成“神话”,拼搏进取的姿态固然可取,但如果心浮气躁占了上风,就难免落入急于求成的窠臼。
⑤对“速度”的追求应鼓励,但对“速成”应怀有警惕之心。事物发展自有其规律,人才成长也一样。创业风口光景无限,但若缺乏优质产品,竞争过后只会留下一片狼藉;高薪职业令人羡慕,假如核心能力缺位,终非长久之策。有人向往钢琴演奏的古典优雅,可练习枯燥,每个指法要经过千百次重复方能形成记忆;有人向往芭蕾舞者的风度翩翩,可完美舞姿的背后隐藏着练功中数不胜数的伤痛。由此看来,所谓的“短期速成钢琴特长生”无非是商业招数,轻信这些并不会等来奇迹发生。
⑥速成背后,是偷懒投机心态在作祟。从自身角度出发,心不能沉、气不能静,浮于表面不下苦功夫,想钻空子不坐“冷板凳”,都会导致自我管理缺失缺位,信心发生动摇。现代社会选择自然是更多样了,实现选择的资源也更为丰富,从这个角度讲,所谓“速成”有一定市场。但看树知人,但凡能速成的恐怕很难让你优势独具。与其目光游移、辗转腾挪,倒不如一门深入、攀登高峰。
⑦“十年法则”认为,每个领域的大师都需要10年左右的勤学苦练;“一万小时定律”指出,从平凡到超凡的跨越,需要经历一万个小时的稳扎稳打。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国少年时被称为“天才琴童”,但“左手要长在琴上,右手的血脉要流入弓里”又需要怎样的艰苦付出?
⑧器成还须久为功,卓越从来都不是速成的,持之以恒才是关键。季羡林先生曾描述他在北大种莲的经历,几颗莲子经过两年扎根池底的力量积蓄,终于在第三年“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并在第四年“蔓延得遮蔽了半个池塘”,绽放出“红艳耀目的荷花”。
⑨愿年轻人都能做一池“季荷”,生生不息,静待花开。
(选自《人民日报》)
【1】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开头的“海市蜃楼”一词足以表明作者对人才的“速成”是完全否定的。
B.选文第②段中写故宫博物院的宫廷紫檀家具,是为了引出中心论点“年轻人成长也需要过程,只有经历了打磨和历练,才能积淀下精华”。
C.选文第④段中加点词“窠臼”本来的意思是指现成的格式,这里指急于求成的潮流。
D.选文第⑦段连续运用了三个事实论据,深入论证了大师的“功”都不是速成的。
【2】下列不能证明“器成还须久为功”这个观点的一项是( )
A.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B.爱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去研制蓄电池,经过了五万次左右的试验,终于取得成功,发明了蓄电池,被人们授予“发明大王”的美称。
C.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D.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潜
【3】说说第⑨段的深刻含义。
12、请以“ 二三事”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在横线处填写一个你熟悉的人物的称呼或名字,补全题目;围绕中心,精心选材,多方面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