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下)资阳七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选出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鸟儿的鸣叫已能引起我的注意,我甚至黄昏时站在天桥上,看着夜幕降临城市……

B. 当这种变化发展到让我觉查出来时,我又想起了她。

C. 我发疯似的跑上楼,猛砸主任办公室的门,他不在,我心有灵犀地知道他在哪儿。

D. 有一个想法安慰着我: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离她都不会再远了。

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大火和消防隐患都得到了有效控制。

B.高铁的开通,意味着从我市到南宁的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倍。

C.春天的昆明是个旅游的好季节。

D.经过昨夜的一场大雨,刚刚遭受沙尘暴袭击的西北地区的空气清新了许多。

3、下列语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蒙辞军中多务/自为大有所益

B.始就学/乃悟前狼假寐,盖诱敌

C.大兄何见事晚乎/水路草木

D.肃遂拜蒙母,结友别/学时习之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骆驼祥子》中的二强子,和祥子一样十分要强,和祥子一样命运悲苦,最后悲惨地死在街头。

B.《骆驼祥子》大量运用了北京口语、方言,还有一些老北京风土人情的描写,是现代白话文小说的典范。

C.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描绘了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下海、自由翱翔的梦想,也显示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

D.《海底两万里》中,“鹦鹉螺号”开往终年积雪结冰的南极圈,遇到了不可逾越的“大冰盖”。尼摩船长带领潜艇潜入水下800米深处,最终脱险。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日常工作中,党员干部应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传统。

B.多所学校举行世界环境日教育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习环保知识和环保意识。

C.文明是一种修养,这种修养是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有时生活习惯中的细节才是一个人是否文明的最真实表现。

D.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让许多学生都感受到了奉献的快乐。

6、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狂澜   丰饶   妇孺皆知   慷慨淋滴

B.誓言   烦琐   大庭广众   颠沛流离

C.取谛   修葺   如释重负   心有灵犀

D.遗憾   魂魄   仙露琼浆   言外之义

7、下列句子中画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 当听说手术非常成功,他才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

B. 身为一位班长,他处处能以身作则,所以得到同学们的爱戴。

C. 妈妈嘱咐我:“在学校上课要认真听讲,有疑难要不耻下问,老师一定会耐心解答的。”

D. 一个作家不只要有才华,更要有悲天悯人的胸怀,才能写出伟大的作品。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文言文阅读理解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刘禹锡)

(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毀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节选自《晋书·王欢传》)

(注释)①耽:极爱好。②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③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的。⑨朱买臣:家境贫苦而读书不懈,其要嫌其贫穷而离他改嫁。后他为会稽太守,前妻要和好,遭拒。⑤哂:讥笑。

1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

B.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

C.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

D.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

2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处达/或焚毁其

B.国人之/安贫乐

C.谈笑有鸿/遂为通

D.何陋有/其妻患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分析与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写矮山因仙人而名,浅水因神龙而灵,是为了衬托陋室因室主而雅。

B.乙文中,王欢身处贫困,不因妻子改嫁而弃其志,终为一代大儒。

C.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它一般都用韵。

D.乙文写王欢的妻子和周围的人对待王欢的态度,从侧面衬托了王欢安贫乐道的品质。

4用现代汉语表达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宝,惟吾德馨。

(2)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5甲文的刘禹锡和乙文的王欢都安贫乐道,其具体表现有什么不同?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9、填空。

(1)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陋室铭》中运用比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陋室”环境雅致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 10分)

10、阅读赵欣的《意外的奖学金》,完成各题。

①季雪的家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距离四千多公里,往返一趟很不方便,费用也很高。所以她一入学就立志获得奖学金。但是名额有限,竞争激烈。   

②大二时,季雪在全省高校英语竞赛中获得了第一名,考试成绩也不错,申报学院的奖学金应该没有问题。辅导员老师是这项工作的第一环节,也是关键所在。季雪的辅导员老师叫纪羿,是从别的大学刚转过来的,戴一副近视眼镜,不苟言笑,同学们都对他敬而远之。   

③季雪敲开老师的门,递上了奖学金申报表。老师把表拿在手里看了一会儿,摇摇头,又抬起头问道:“你确定要申报这个吗?”季雪疑惑地点点头。难道自己的条件不够吗?此后几天,这个问题一直在心头萦绕着。奖学金虽然只有两三千元,但是对她来说真的很重要。再见到老师的时候,季雪问好,老师只是点点头。

④一周之后,老师把表退给了她,说:“你好好了解一下学校关于奖学金的评定标准再申报。”季雪刚要问什么,老师的手机响了,她只好告辞。季雪把心中的郁结在电话里和家人说了。家人告诉她,有的人办事是讲“人情”的。室友云静也给了她暗示。可老师怎么会谋私呢?季雪想不通,但是回想起老师的态度,也不得不信了。

⑤她去了一趟银行,取了三百元钱,装在信封里,拿着那张申报表去找老师。碰上同学张扬也去找老师,手里拎着一个口袋,口袋里鼓鼓的。二人一见面都有点不自然,张扬先进去了,空着手出来,对着季雪笑了笑。季雪暗暗庆幸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只是这点礼有点单薄,她有点担心。张扬课余做微商,有收入,没法比啊。

⑥一进屋季雪就看到那个口袋放在老师的桌子下面。别人不会注意,但是她明白,还好自己明白得不晚。扫一眼季雪的申报表,老师摇摇头,正要开口,季雪慌忙把信封掏出来,往桌上一放,说了句“老师您费心了”,就快步出去了。到了寝室,她的心还在怦怦跳呢。

⑦再见到老师时,她似乎看到了眼镜后面些许的笑意,才放下心来,看来老师没嫌礼轻。她给家报了信,家人很高兴,这个假期可以回去了。

⑧过了一周,距离公布奖学金的日期很近了,老师通知季雪过去。她满怀喜悦地站在老师面前,等到的却是退回的那个信封。老师摇摇头,又抬起头对她说:“好好学习吧!”往回走,遇到正在送货的张扬,看她兴高采烈的样子,季雪暗暗捏了捏拳头。第二天她在信封里添了五百元,又送给了老师。老师用力摇摇头,却也没怎么推辞。

⑨奖学金的评定结果公布了。学校的习惯是,先公布学院的奖学金,迟几天再公布国家奖学金,但后者只有两三个名额,大家不抱希望的,所以都关注这次的结果。名单里有张扬但没有季雪。

⑩季雪那天在校外参加一场英语口语比赛,捧到了一个奖杯。天那么蓝,她真想飞起来。但很快被云静的电话扯了个跟头。跑回学校,把名单看了好几遍,顽固地认为是搞错了,又到学校网站上查询,事实浇了她一大盆冷水。没想到老师胃口这么大,真是可怕得很。过了几天,老师那里居然无声无息,季雪很痛惜,也生了愤恨,不办事还不退还礼钱吗?

⑪她告诉家人假期回不去了,眼前闪现出家人又焦虑又失望的面容。

⑫第二批奖学金公布那天,起了雾霾,她的心情格外烦躁。上完课,她躲在寝室里垂泪。还没步入社会,她就对社会产生了强烈的质疑。当云静疯了似的跑来告诉她,榜上有她的时候,她认为那是天大的玩笑,那绝不可能。云静打开学校网页,给她看名单。她看了又看,确定不是做梦,脚下就生了弹簧,蹦跳着尖叫着。那可是国家奖学金啊!

⑬为了确认,她给老师打了电话,老师正好找她。她给老师鞠了一个躬,激动地说:“老师,我要好好感谢您的!”家人告诫她,这大笔的奖学金不能都揣在自己腰包里。老师摇摇头,拿出那个信封,放到她手里,说:“你要好好感谢学校和国家!关于奖学金,学校要求很严,不准许老师有任何倾向性行为。你当初申报的是学院的奖学金,而我是想让你申报国家奖学金。由于你在英语方面有特殊的能力,学校决定破格对待。”

⑭季雪愣怔着,半天才反应过来。老师接着很严肃地说道:“你的心思要用在学习上。”泪水簌簌流淌下来,她不知道说什么了。转身离开的时候,老师喊住了她,给她两百元钱,说:“对了,你交给张扬,这是上次我托她给我买茶叶的钱。”

季雪走出大楼,满天的雾霾散了,阳光灿烂,恍惚一下子回到了美丽的草原。她给家人打了电话,那边停顿了一下,说:“你要好好学习,回报社会吧。”

⑯她攥了攥拳头。

1结合全文,完成下面表格填空。

故事情节

季雪心情

季雪递交奖学金申报表

疑惑、问题一直萦绕

季雪收到老师退回的申报表

_______

_______

心里怦怦跳、满怀喜悦

季雪没有得到学院奖学金

_______

季雪获得国家奖学金

愣怔、意外、欣喜若狂

 

 

 

2文中第⑧段写到“季雪暗暗捏了捏拳头”,结尾又写到“她攥了攥拳头”,你从这两处细节描写中分别读出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呢?

3分析第⑮段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4结合全文内容,分析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5这篇小说和《驿路梨花》在安排故事情节的方法上有相似之处,请说说情节安排方法的相同点和各自的作用。

11、(题文)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很现代的叶圣陶

记得第一次去拜访叶圣陶先生,是33年前的1979年初秋,北京香山红林尽染的时节。年已九十三岁、霜雪毛发、皑亮白眉、银白胡子的他,精神仍健旺,侃侃而谈,有条不紊,保有中国旧时文人的气派和风范。

第一次见面,他便向我表示,他近来阅读当前出版的书籍和报刊,发现错字、别字不少,这是他过去罕见的。他还特别提到香港的报刊——叶老所阅读的报刊和书籍中,包括香港及海外出版物。叶老忧心忡忡地说,这可要贻误读者啊!

叶老说他在商务印书馆当过校对和编辑。商务出过不少青少年知识读物,如《万有文库》等,还有教科书,都不容许有错别字,否则便会“误人子弟”。他说,他所身处年代的出版工作,除了编辑外,校对是一项顶重要的职务,所以旧时的出版物,在封面或扉页或版权页上,都注有“校勘者”的名字,以示郑重。作为长期在编辑行业工作的笔者,听罢不禁为之肃然起敬。

叶圣陶在1923年当商务印书馆的编辑之前,已有长达11年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经验。更难得的是叶圣陶虽然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学者和作家,但一点也不抱残守缺和固步自封。在中国内地,他是第一个提出“易读法”的人。他亲自撰写文章指出:“现在大家都忙,挤出点时间来不怎么容易。如果只花半小时光景就能读完一篇,读完之后又觉得有所得,很有些回味,引起了好些联想,这简直是一种享受。”

其实在上世纪40年代,他与朱自清便合编了《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等书。他强调:“就学习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略读既以训练读书为目标,自当要求他们速读,读得快”。速读、易读法,在西方已有逾百年历史,叶圣陶却是最早把这种现代的阅读方式介绍到中国的人。

在新文学作家中,叶圣陶是很重视社会效益和读者效应的作家。他一再强调,在教学上,教师眼中要“以学生为本位”;编辑眼中要有读者,作为一个编辑,在编书前要“为读者着想”;作为一个作者,在“写作之前为读者着想,写作之中为读者着想,写完之后还是为读者着想;心里老记着读者才能凭借写在纸上的文字,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传达给读者,与读者交心”。这些观点可谓充满着时代活力。

叶圣陶之重视社会效益、“为读者着想”,并不是无的放矢,一味追求市场效益和迎合读者的口味。相反,他是以严谨的编辑态度和写作态度对待的。他自己便以身作则。他写了不少针对青少年读者的作品,如《稻草人》《皇帝的新衣》《古代英雄的石像》等童话,都言之有物、文情并茂,中年以上的读者至今耳熟能详。他的作品文笔练达,结构严谨完整,语言均经精工提炼。他自称后期“斟酌字句的癖习越来越深”,不愧为语言大师。

叶圣陶与弘一大师过往甚密,他的书法以清秀脱俗见称,我曾写信向他求一帧墨宝。1980年夏,叶圣陶托友人捎给我一帧条幅,那是他誊写的稼轩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难能可贵的是,九十多岁的老人,仍然写得一手工整方正的小楷,一点也不马虎,“好比一堂谦恭温良的君子人,不亢不卑,和颜悦色”,自有一股亲和力。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小题1文章开头对叶圣陶的肖像描写有什么作用?

2】(小题2文章结尾部分作者为什么要写叶圣陶送自己一帧《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条幅?

3】(小题3叶圣陶是“很现代的”,“很现代的”指的是什么?

4】(小题4你认为叶圣陶的创作有哪些特点?

五、作文(共1题,共 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四季,既有明媚的春天,又有凛冽的寒冬。一些坎坷、磨难,一段逆境、困局,犹如寒冬,努力逾越,便能有所体验,增长才干,催发成长。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只有不努力逾越冬天的人;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冰雪消融后必定迎来春意融融。

请以“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不套作,不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如需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用化名代替。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