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挑逗/挑剔 竹篾/诬蔑 屏风/屏气凝神
B.歌曲/曲折 累赘/连累 鞠躬/笑容可掬
C.妥帖/字帖 模拟/模样 契约/锲而不舍
D.角色/角逐 闲暇/遐思 严禁/忍俊不禁
2、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迸溅(bìng) 辉煌 仙露琼浆(qióng) 沉淀
B. 船舱(cāng) 暂时 盘虬卧龙(qiú) 瀑布
C. 伫立(chù) 伶仃 察言观色(chá) 锭开
D. 酒酿(niàng) 稀落 忍俊不禁(jìn) 锲约
3、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邓稼先之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级许许多多工作者,原因是因为人们都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B. 我们应发扬光大邓稼先的事迹和精神,勇攀科学高峰,为实现中国梦而添砖加瓦。
C. 杨振宁得知中国的原子武器工程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完全是自力更生搞成功的,激动得热泪盈眶。
D. 令我们崇敬的是,杨振宁这位科学大师,时刻支持和关注着中国的经济建设。
4、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邓稼先同志的爱国志向,值得我们________。
(2)她的钢琴过了十级,我十分________她的弹奏水平。
(3)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________了人民英雄纪念碑。
A.仰视 羡慕 欣赏
B.羡慕 仰慕 观赏
C.仰慕 羡慕 瞻仰
D.赞赏 敬佩 鉴赏
5、下列选项中说话人的语意不合适的一项是( )
A. 小王见到一童颜鹤发的老人,便上前一抱拳:“老人家,您老高寿?”
B. 刚坐下,服务员就过来了:“欢迎光临,请问您需要点什么?”
C. 张老板狠狠地踢了小乞丐一脚:“小兔崽子,赶快滚!”
D. 王部长眯起眼睛,伸手拿过玉佩:“那恭敬不如从命,我就笑纳了。”
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件事错综复杂,虽经多方核査,仍给人以抑扬顿挫之感,使人难明真相。
B.黄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她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C.闻一多先生最后一次演讲,慷慨淋漓,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D.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在美国可以说是妇孺皆知了。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拓展性课程从培养孩子兴趣与特长作为出发点,为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的平台。
B.我国高铁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因市场规模巨大,还不能完全满足载客、物流货运。
C.遭受挫折的人得到鼓励,眼里的天空会蔚蓝起来,干涸的心田会润泽起来。
D.谁能否认华为企业没有对中国的信息产业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呢?
8、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 香远益清________ 陶后鲜有闻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用“水陆草木之花”作一般衬托,用菊作反面衬托,用牡丹作正面衬托,衬托了莲的高洁。
B. 文章依次描写莲的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清高风度,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C. 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正直,因而美名远扬。
D. 选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9、(1) 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北朝民歌《木兰诗》)
(2)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
(3) 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4)陆游《游山西村》中表现诗人对淳朴闲适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 。”
10、阅读《土地的誓言》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我吃过我自己种的白菜。故乡的土壤是香的。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起。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禾稻的香气是强烈的,辗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夜夜我听见马蹄奔驰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是我的家乡。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1】下列景象选文没有描写到的一项是( )
A.春天的欢喜 B.原野上怪诞的风 C.草原儿子的呼唤 D.秋天的丰饶
【2】对选文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对故乡的回忆是温馨、舒缓的。 B.对故乡的誓愿是强烈急切近乎呐喊的。
C.对故乡景象的描写深情、哀伤。 D.对故乡情感的抒发波澜不惊、静如止水。
【3】对选文语言风格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平实质朴,灵动传神 B.风趣幽默,感染力强
C.内涵丰富,华美浓丽 D.真挚自然,情感强烈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说 勤
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
勤,就是要珍惜时间,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实践。古今凡有建树者,无不成功于勤。
勤出成果。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40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其中作过笔记的就有1500种以上。司马迁著《史记》,从20岁起就开始周游,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歌德花了58年时间,搜集了大量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界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我国当代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的上千本有关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上海一个女青年坚持自学,十年如一日,终于考上了高能物理研究生。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分不开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勤出智慧。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所压倒。可是他气不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坚持五十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坚持练习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一个最有名气的演说家。宋代学者朱熹讲过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反应相当迟钝,读书每次只能读50个字,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熟。但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读书很多,成了博学之士。这表明,即使天资比较差,反应比较迟钝,只要勤,同样也是可以变拙为巧的。
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关键在于勤的程度如何。懒惰者,永远不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永远不会使自己聪明。唯有勤奋者,才能在无限的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智实才,开拓知识领域,使自己聪明。高尔基说:“天才出于勤奋。”只要勤,就一定能在艰苦的劳动中赢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我想每一个渴望得到真知的人,是一定能够体会到“勤”的深刻含义的。
【1】选出下列描述中心论点的句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勤出成果。
B.勤可以变拙为巧。
C.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
D.业精于勤。
【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勤出成果、勤出智慧是选文的两个分论点。
B.文章开头引用俗语、名言是为了引出论点。
C.选文的结论是“一个人知识的多寡,关键在于勤的程度如何”。
D.但凡有建树者,没有因为勤奋而成功的。
【3】下列的成语或典故不能证明作者的论点的一项是( )
A.一曝十寒。
B.囊萤映雪。
C.闻鸡起舞。
D.韦编三绝。
12、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有很多声音,自然界的风声、雨声、鸟鸣声,声声入耳;校园里的书声、歌声、呐喊声,声声传情;生活中的掌声、笑声、叮咛声,声声动听……这些声音或温暖、或温馨、或感人,在泛黄的记忆中,总有一种或一些声音会扣动你的心灵,引领你的成长……
(1)请以《记忆深处的声音》为题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凡涉及考生真实姓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④字数不少于600字;⑤不得抄袭。
(2)题目:让 走进心灵
要求: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如“善良”“勇敢”“快乐”“感恩”“春天”“音乐”“明月清风”“崇高的精神”“灿烂的阳光”等(可根据自己需要填写其他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