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俯瞰 凛洌 深恶痛绝 鞠躬尽悴
B.辔头 厄运 颠沛流离 忍俊不禁
C.斑澜 亘古 警报叠起 锋芒必露
D.累赘 取谛 契而不舍 心有灵犀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心有灵犀 不期而至 耐人寻味 五藏六腑
B.海市蜃楼 忧心忡忡 跃武扬威 祸不单行
C.家喻户晓 仙露琼浆 鲜为人知 以身作则
D.颠沛流离 微不足道 苛捐杂税 锋芒必露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英国政府拒绝了超过400万民众发起的再次举行公投决定是否脱离欧盟的请愿。
B.初春的柳叶湖,正是热爱大自然的人们尽情欣赏春回大地、垂柳吐绿的绝佳时节。
C.联合国设立“世界读书日”,目的就是旨在让人们更重视阅读,体会读书的乐趣。
D.是否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
4、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都德,德国小说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集《星期一故事集》等。
B. 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
C. 《资治通鉴》,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D.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5、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门槛 自言自语 老实厚道 人踩牛踏
B.摔矫 低眉顺眼 微不足道 精力旺盛
C.楷汗 破土动工 一起一伏 大庭广众
D.泥桨 高低不齐 若有所失 宽敞阴凉
6、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在纠正自身缺点时,要分析并查找出造成缺点的原因。
B.通过学校组织的体验活动,使我们扩大了视野,明确了目标。
C.八仙山峰奇谷狭,林幽水秀,九月的八仙山是人们出游登高的好地方。
D.在平时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提高认真阅读的习惯。
7、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府是古代音乐机关,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后来“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
B.《卖油翁》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吉州永丰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弗罗斯特,俄国诗人。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者,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等。
D.《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科幻小说。主人公尼摩船长既是献身科学的探索者,也是英勇顽强、反对一切压迫和殖民主义的战士。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①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于洪仲,洪仲深让②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③,唯傅修期耳。”
注释:①寻:不久。②让:责备。③露布:文书。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在文中的意思。
(1)但当涉猎(____________)
(2)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___)
(3)请于洪仲(___________)
(4)唯傅修期耳(_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3】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4】对(甲)文章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文章中孙权现身说法来劝诫吕蒙读书,通过鲁肃和吕蒙的谈话体现了吕蒙读书效果显著。
B.“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开卷有益”等成语就出自本文。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狂妄自大的语气,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信,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沟壑的自大。
D.孙权教给吕蒙的读书方法是“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9、名句默写。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2)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4)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5)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赵师秀《约客》)
(6)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韩愈《晚春》)
(7)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8)斯是陋室,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9)杜甫的《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让我们看到了他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
①小时候临睡前,父母每每到我床边掩了褥被,才熄灯关门,安心离去。我喜欢躺在床上,眯着眼,看着自己卧室的门像一把扇子似的被合起,看着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是锁洞咬住了锁舌。
②记忆中,父亲关门特别轻,像怕惊扰了我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有时我甚至屏息也听不到那一瞬间的声响。
③还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在午睡,我蹑手蹑脚地走进他的卧房取一本书,出来时小手攥紧了门把手,希望也能像父亲一样,让锁洞轻轻含住锁舌,莫发出声音惊扰他,谁料,关门瞬间的声音还是异常响。
④此后,我便开始琢磨关门时的力度,左右手的配合。这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癖好,以至每每有人离开房间,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耳朵,去留意门被合上那一刻发出的声响。我着迷于此,就像钟情于品一口茶的余香,错过了,心里总若有所失。
⑤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响中读人。
⑥有些人,离开时从不关门,像特意为留在屋内的人准备一颗隐性炸弹,就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于是,就知道这些人多半欠些细心、体贴。还有些人,不愿默默离开,悄悄不是他们别离的声息,他们决意要离开得轰动些,于是,他们的背影便伴随一声“砰”的巨响,久久回荡在一双双备受惊吓的眼神中。
⑦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则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那轻轻的一合,就像为一首短诗画下了一个清脆的句点,言尽而意无穷。于是我暗自揣度,这样的人该有怎样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啊。
⑧记得读大学时的一天,我闭门在寝室里自习。有人在门外轻叩两声,停约几秒,再推门而入。现在想来,那两声提醒的轻叩真是妙不可言,因为那小心的提醒给出了一段时间,让门里门外的两个人避免了一场措手不及的尴尬。还有一次,忙碌了一天的我躺在床上刚想入睡,耳边传来了一息低低的叩门声,我一度怀疑这是幻觉,但那声细若蚊蝇的声音再次响起,“睡了吗?”于是我起身下床。想想是怕惊扰我,才这样小心翼翼吧。
⑨其实,生活中的许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了。那一声清响,传递了一份心灵的默契,就像一首婉约的小夜曲,涓涓细流般流淌进人的心田。而这份默契与婉约,竟在不经意中震撼了彼此的心灵。
⑩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坐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地关上门,毫无声响。那感觉,就像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
【1】对文章中心内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像品一口茶的余香。
B.我学会在那一响中读人。
C.人与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不经意的轻轻的掩门、叩门之间。
D.一声轻轻扣门的清响震撼了彼此的心灵。
【2】理解第③段中加点词语“蹑手蹑脚”的表达效果,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年仅八九岁,个子还小,自然脚步也就很轻了。
B.“蹑手蹑脚”一词形容“我”怕惊扰午睡的父亲,
C.表现了我对父亲的爱。
D.也表现父亲对我做人方面的影响。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每段开头表示时间的词中可以看出文章是按时间的顺序来写的。
B.第⑤段与第⑥、⑦段的结构关系是总分关式。
C.第⑧段所举的事例是大学里的经历,此段应该删去,文章结构更简洁。
D.第⑩段的作用是内容上表达出作者成年后真正感受到了父亲做人方面带给自己的影响,结构上与文章开头照应,升华文章中心。
11、阅读《善良是心灵的灯盏》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风中夹杂着雪花,纷纷扬扬,如柳絮般飘落,小小山村,已经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显得那么晶莹、那么剔透、那么恬静。下了火车,他下意识地裹紧了棉衣,朝家的方向走去。简陋的家中,有他朝思暮想的妻子,有花骨朵般的女儿,有浓香的羹汤。想到这里,他的嘴角浮起一抹笑意。
②刚结婚那会儿,家里真的很穷,妻子爱意灼灼的眼神,让他心里升起阵阵暖意,女儿半岁时,他决定跟同乡一起外出打工,苦些累些都不怕,他只想多挣些钱,让她们过上殷实的日于。
③这两年,他披星戴月地干活,任城市的风尘鞭裂了双手。他留下极少的生活费,其余的钱定期寄往家里,为了省下路费,连续两年没有回家。春节临近,思念更加煎熬着他的心,他决定怀揣积攒的血汗钱,回家过个团圆年。
④走进院落,房门紧锁。妻在信里提到过,家里门锁损坏,临时换了新锁。等了一会,有些看急,心想,干脆到外面走走,给女儿买些零食和玩具。离开家时,她还是襁褓中的小粉团,如今女儿长高了,会喊爸爸了吧?
⑤他挑了一兜蜜桔,又买了毛绒小熊。转身往回走,路过一家小诊所。诊所门口有个女人,抱着孩子轻轻地晃,急得泪珠直往下落。“怎么办?这可怎么办?”女人像是絮絮自语,又像是在对他诉说。
⑥他愣了一下,试着问:“怎么回事?”女人叹了口气,说:“孩子发高烧,带的钱不够。你看,烧得有些迷糊,真怕耽误了病情。”他低头一看,小女孩脸色红红的,偎在女人怀里嘤嘤地哭。
⑦摸了摸衣兜,闪过几分犹豫。他想起在外打工的艰难,每张钱都浸透着汗水。但转念一想,如果对而是自己的家人,面临这样的窘境,他多么希望能有一颗善心,一双温暖的手,帮她们渡过难关。
⑧他侧过身,从棉衣内兜里摸出钱夹,抽出一张50元,对女人说:“拿着,给孩子看病要紧。”女人望着衣着简朴、有些木讷的他,眼泪再次夺眶而出。他说:“快点取药去吧,先给孩子挂上针。”
⑨有些放心不下,他跟在女人后面,陪孩子打了退烧针,又挂上吊瓶,这才舒了口气。到底是孩子,烧刚退下一些,就有了精气神。柔嫩粉红的小脸上,大眼睛闪烁如星,对着他手里的小熊,咯咯地直笑。
⑩他把小熊递给女孩,说:“你是勇敢的孩子,叔叔奖励你一个小熊。”小女孩接过小熊,宝贝似的搂在怀里,女人低头望着孩子,眼里全是疼爱。看到女孩已无大碍,他转身离开了医院。
⑪回到家,妻子仍没回来。他倚在门口,又困又累,不知不觉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他被轻柔的声音唤酮,揉揉悝怆的眼睛,看到站在眼前的妻。他咧嘴一笑,笑容突然凝固在脸上。原来,妻的旁边站着的小女孩,怀里抱着毛绒小熊。
⑫妻子笑吟吟地说:“女儿今天发起高烧,幸亏幼儿园老师带她看病,现在好多了。”他把女孩揽进怀里,亲了又亲,将几滴热泪蹭到女孩脸上,引得妻子莫名其妙。
⑬在外打工的日子,他遇到过各色目光,深感自身卑微如草芥。但无论何时何境,他的心里始终亮着“善良”的灯盏。正是这盏也固守内心的纯净,引领他回到温暖的家园。
【1】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选文中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请在选文第①段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它的作用。
【3】第②、③段是选文的插叙部分,有什么作用?
【4】分析选文结尾划线“但无论何时何境,他的心里始终亮着‘善良’的灯盏。正是这盏灯,让他固守内心的纯净,引领他回到温暖的家园。”的作用。
1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老舍写作有个规矩,每天只写2000字,字写够了就不再继续,其余时间都在思索,他说:“由于思索的时间长,由笔尖滴下的是血和泪”。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和感悟?请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迹工整,字数不少于600字。②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