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颓唐(túi) 天堑 (qiàn) 人声鼎沸 功得无量
B.桑葚(shèn) 恣(zì)情 遨翔盘旋 忐忑不安
C.殷红(yān) 瞻(zhān)仰 酣畅淋漓 珊珊来迟
D.天赋(fù) 倜傥(tǎng) 不解之缘 中西合璧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他品学兼优,时时以集体利益为重,处处为他人着想,被评为“校园之星”是当之无愧的。
B.尽管当时只有17岁,王源曾在2017年被《时代》杂志评选为30位最具影响力青少年之一,真是既稚嫩又锋芒毕露。
C.2020年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将至,众多外地游客齐聚扬州,可某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对闯红灯等不文明行为总是不以为然,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形象。
D.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全方位地汲取营养。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它还能通过 戴着它的人的脑电波,把触觉和味觉一同发射出去。
(2)我感到,她对这个世界的情感已 到不正常的程度。
(3)宇宙航行是 的,但宇航员们能看到无限的太空和壮丽的星群。
A. 收集 丰富 冷漠 B. 采集 丰富 寂寞
C. 收集 丰满 寂寞 D. 采集 丰满 冷漠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教养是所有财富中最昂贵的一种。
②多读书、读好书,高等教育肯定能提高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开阔人的视野,提升一个人的修养。
③做一个有教养的人,比做一个有钱、有学历的人更重要。
④当然,教养离不开文化。
⑤可现在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少,但表现出没教养的地方随处可见,我们是不是也该将培养有教养的国民作为一个奋斗目标。
A.④①③⑤②
B.①④②⑤③
C.①③④②⑤
D.①②④⑤③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海域可燃冰首次试采成功。
B.能否杜绝餐桌上的浪费,关键在于人们的正确认识和自觉行为。
C.新冠肺炎疫情,使我们改正并认识了自己不良的卫生习惯。
D.由于连降大雨,近期到南塔公园散步的人比以前减少了一倍。
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鲁迅先生饭后必吃“脾自美”胃药丸一二粒。(这个句子标点使用不正确)
C.“生日礼物”“太阳升起”“更加坚强”(三个短语都是偏正短语)
D.助词:着 的 地;叹词:嗨 哎呀 嗡嗡;拟声词:喂 嗯 呼。(词性分类正确)
7、下面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炽热(chì) 黏性(nián) 海市蜃楼 不耻下问
B.愧怍(zuò) 累赘(zhuì) 悲天悯人 一反即往
C.踱步(duó) 迸溅(bìng) 深恶痛绝 妇孺皆知
D.伫立(zhù) 震悚(sǒng) 语无论次 不期而至
8、(二)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 《卖油翁》)
(乙)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①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袁枚 《卖蒜叟》)
(注释)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尝射于家圃 ___________
(2)尔安敢轻吾射 __________
(3)但见杨双膝跪地 ___________
(4)老人徐徐负蒜而归 _______
【2】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限两处)。
拔 其 拳 已 夹 入 老 人 腹 中 坚 不 可 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2)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4】(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乙)文中“旁睨”一词是对卖蒜叟_________的描写,流露出他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分别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9、古诗文名句默写。
走进诗词的国度,我们聆听异乡深夜“____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的悠扬乡思,我们浅唱乡野小径“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真意,我们低吟满地狼藉“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的奉献情怀。走进诗词的国度,我们远离喧嚣,感受王维“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的隐逸心境;我们夜泊秦淮,耳边回响杜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千古感慨;我们登高望岳,心中升起杜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凌云壮志……走进诗词的国度,我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我们且行且诵,生命如歌!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
门卫老宋
①搬来新居快三年了,两个门卫中,其中的一个门卫换的和走马灯一样勤,三天两头都是新面孔,只有老宋,始终没有挪窝。
②其实,叫他老宋,是对他的尊称,老宋并不老,因为他所从事工作的缘故,总会让人把他同“看门老头”画上等号。
③因为小区的另一栋28层的高楼还在建设中,物业公司为节约开支,只安排两个门卫守着我们这个名称为“滨江豪园”的小区。一早或一晚,我上下班经过门岗,总能看到身着蓝色保安服的老宋,很负责任地守卫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时,他也会拿着一个红色的探照灯,来回在各个楼道巡视。
④今年开春的一个深夜,小区顶层18楼的几户人家招了贼。第二天,整个小区像炸了锅,围着老宋说落个不停,有的人嘴上没德,还恶言恶语地骂起人来。老宋蜷缩在厚厚的人群里,低着头,面有难色,像个做错了事情的孩子,不争辩也不解释,任由失盗户指责。其实,话又说过来,“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即使是我们入住的是公安局的家属楼,贼要是成心想偷了,也一定能得逞。
⑤又过了几天,从门岗经过,我依然热情地和老宋打着招呼,老宋应和着,可看他的面容,明显地有很多歉意,好像一个没有考及格的孩子。老宋叫住我,善意地提醒说我家门口的鞋子可以拿到屋里去,怕被坏人拿走。那两双鞋子,都是先生不想穿的皮鞋,我是有意放到防盗门边,做个假象来防贼的。
⑥又聊起几天前小区失盗的事情,我提醒老宋说:“当晚,又不是你值班,他们不分青红皂白,把你猛批一大餐,你怎么不解释一句。”老宋局促地搓着那双干枯的手,声音低低地说:“不管是谁当班,都是我们门卫没做好,‘财物连心儿连心’,现在公安局又没有破案,那几户人家更难过,他们说几句难听的,发泄一下,心里也舒服些。”
⑦家里窗户的两个插销坏了,我到建材市场找维修工,维修的小师傅一听我入住的小区,笑着说,他老爸就是在我们小区当保安,真是缘分,我说你是小宋吧,他笑着应允着,我有意端详着小宋,清秀,干练而和善,就是老宋年轻时的翻版。
⑧从小宋嘴里,我知道老宋年轻时在厦门当过海军;知道了老宋转业分配到外地工作,为了生病的老父亲,甘心回家务农;知道了妻子死后,26岁的老宋既当爹又当妈,把年幼的一儿一女养大成人……一下子,我心疼起来,三十多年里,夜比年长,这个男人,这个家,这串苦日子,是怎么走过来的,他把寂寞,痛苦,悲伤都藏在了哪里……
⑨小宋的五金店开的很大,生意也出奇地好。妻子贤惠,孩子聪慧,小宋是幸福的。他无奈地说:“自打懂事后,就一直想让老爸享享清福,想再给老爸找个伴,让他把原来的苦日子补回来,可我老爸总是顾及这顾及那,怕我和姐姐受委屈,怕一家人生分了,一直也没有再找老伴。”当说起老爸现在的工作,小宋说:“现在,我和我姐生意都搞的不错,我老爸也快六十了,都不想让他再去外面守门,可他非要去。他说有点事情做,日子好过些。”
⑩又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按部就班地过着我的小日子,回味着老宋的故事,觉得生活中没有过不去的沟沟坎坎。
【1】文末说“回味着老宋的故事,觉得生活中没有过不去的沟沟坎坎。”请你说说文中的老宋遭遇了哪些沟沟坎坎。
【2】文章第⑧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3】本文主人公老宋与课文《老王》中的老王有哪些相似之处?在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对待他们?
11、阅读《老山界》一文中的选段,完成12—15题
我们决定要爬一座30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
下午才动身,沿着山沟向上走。前面不知道为什么走不动,等了好久,才走了几步又要停下来等。队伍挤得紧紧的,站累了,就在路旁坐下来,等前头喊着“走,走,走”,就站起来再走。满望可以多走一段,可是走不了几步,又要停下来。天色晚了,肚子饿了,许多人烦得叫起来,骂起来。我们偷了个空儿,跑到前面去。地势渐渐陡起来。我们已经超过自己的纵队,跑到“红星”纵队的尾巴上,恰好在转弯地方发现路旁有一间房子,我们就进去歇一下。
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说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
……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人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又传下命令来,要队伍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进。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忙了一会儿,再向前进。
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雷公岩的,果然陡极了,几乎是90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崖下已经聚集了很多马匹,都是昨晚不能过去,要等今天全纵队过完了再过去的。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
很小心地过了这个石梯。上面的路虽然还是陡,但并不陡得那么厉害了。一路走,一路检查标语。我渐渐地掉了队,顺便做些鼓动工作。
这很陡的山爬完了。我以为30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恰巧来了一个瑶民,同他谈谈,知道还差得远,还有20多里很陡的山。
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一路上,看见以前送上去的标语用完了,就一路写着标语贴。累得走不动的时候,索性在地上躺一会儿。
……
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我忽然想起: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牌,写上某年某月,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坐在山顶休息一会儿。回头看队伍,没有翻过山的只有不多的几个人了。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1】红军翻越老山界克服了哪些困难?这体现了红军的什么样的精神?结合具体内容,做简要分析。
【2】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从“照着习惯”和“躲”,你读出了什么?)
【3】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奇观”奇在哪里?“奇观”一词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4】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的笨重的队伍战胜了。(如何理解“笨重”的意思?)
12、作文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灯,它可以驱赶心灵的黑暗,带给人光明、温暖、友爱、力量、信心、希望……蓦然回首,在你成长的道路上,谁曾经为你点亮过心灯?或者,你又曾点亮过谁的心灯?
请以“点亮心灯”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与感受,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