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法分析正确的一项( )
阅读也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这种循环往复,就是人们常说的精读。有定评的经典性作品,经过时间的筛选,一定有着深邃的思想,丰富的内容,高尚的品格,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达到的峰巅。一个人能否获得多大的能量,取得多高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这种循环往复的阅读。阅读是锲而不舍的长期追求,更是一种生命的“马拉松”。
A. “品格”是名词, “获得”是动词,“很”是副词。
B. “经过时间的筛选,一定有着深邃的思想”一句中“邃”的读音是“shuì”。
C. “一个人能否获得多大的能量,取得多高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这种循环往复的阅读。”一句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将“获得多大的能量”与“取得多高的成就”调换位置。
D. “阅读是锲而不舍的长期追求,更是一种生命的“马拉松”。”一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门槛(kǎn) 粗制滥造(làn) 默契(qiè) 锲而不舍(qiè)
B.调羹(tiáo) 调换座位(tiáo) 目光炯炯(jiǒng) 迥乎不同(jiǒng)
C.谰语(1àn) 五彩斑斓(1án) 肿胀(zhàng) 怅然若失(chàng)
D.呜咽(yè) 狼吞虎咽(yàn) 切磋(qiē) 望闻问切(qiè)
3、下列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萦(yíng)绕 亘(gèn)古 镐(gāo)头 锲(qì)而不舍
B.伛(yǔ)偻 殷(yīn)红 污秽(suì) 矜(jīn)持
C.挚(zhì)痛 谰(lán)语 愧怍(zuò) 斟酌(zhuó)
D.凹凼(dàng) 校(xiào)补 震悚(sǒng) 气冲斗(dòu)牛
4、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别扭(bié) 譬如(pì) 丁卯(mǎo) 鞠躬尽瘁(jū)
B.业绩(jì) 生疏(shū) 字帖(tiē) 诲人不倦(huì)
C.恢复(huī) 修润(rùn) 商酌(zhuó) 颠沛流离(pèi)
D.累赘(zhui) 拖沓(tā) 朦胧(méng) 以身作则(zé)
5、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燕然(yàn) 调羹(gēng) 哺育(bǔ) 热泪盈眶(kuāng)
B. 亘古(gèng) 挚友(zhì) 霍霍(huò) 九曲连环(qǔ)
C. 澎湃(bài) 哽住(gěng) 辔头(pèi) 鲜为人知(xiǎn)
D. 胡骑(jì) 殷红(yān) 污秽(huì) 仰之弥高(mí)
6、下面对这首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开篇以设问的形式,抓住泰山特有的地理特点,“未了”表现山势绵延之广大,表明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大地都能远望,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
B.第三、四句写静景,“钟神秀”用拟人手法,突出了泰山的神奇秀美;“阴阳割昏晓”,正面描写泰山的高耸挺拔;“割”字化静为动,写出了泰山的参天耸立的雄姿。
C.第五、六句写动景,山中云气涌动,诗人心胸为之荡漾;凝望“归鸟”翱翔,眼眶似要决裂;这种凝望时的全神贯注和浮想联翩,衬托出泰山的令人震撼的艺术力量。
D.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凌”表现出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钥匙 洗涤 目不傀园
B.晌午 卓越 可歌可泣
C.遗憾 徒峭 以身作则
D.恳切 敖游 语无伦次
8、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阅十余岁 (2)竟不可得 (3)湮于沙上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2)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和令人惊讶的结局,并且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B.讲学家的“笑”,显然是在嘲笑寺僧“不能究物理”。老河兵的“笑”,对急则变成了讲学家。两者“笑”的不同,更加凸显出讲学家卖弄学识,不从实际出发的形象。
C.在寻找石兽的过程中,僧人过高估计了水流的推力,而忽视了石、沙的性质。讲学家只注意到沙性而忽略了石性、水流运动的因素。老河兵综合三者关系,做出了正确判断。
D.这篇文章语言平易,风格简淡。善于在叙述中制造节奏波澜,平而不板,寓意深刻,立意高远。
9、古诗文默写。
①我劝天公重抖擞, 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
②此夜曲中闻折柳, _____________。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③______________,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渡汉江》
④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 杜甫《登高》
⑤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 《木兰诗》
⑥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 王维《竹里馆》
⑦_____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 _______(作者)《逢入京使》
⑧韩愈《晚春》中,语带揶揄并用拟人手法描绘晚春繁丽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留两个柿子看树
①小时候,父亲在外地,母亲一人担起了家中所有的农活,里里外外忙个不停。在生活中母亲处处教导我们节俭,摘柿子的时侯不论大小都让我和弟弟摘下来。
②挨着院墙有一排柿子树,黑黑的躯干,粗糙的树皮,一如历尽岁月沧来的长者,安详、淡定。霜浓秋重的时候,柿树上果实累累,不甘寂寞的柿叶,被秋染红,随风而动,远远望去好像一团火。那些饱满而丰润的柿子很快就褪去少女般的清涩,追寻着岁月的脚步由金黄圆润转身披上红彤形的嫁衣,坠在枝头闪动着红色的亮光,特别诱人。
③每到收获的季节,母亲总让我和弟弟爬到树上去,想方设法把柿子摘下来。甚至连树梢上带着青色斑点的小柿子也不放过。在母亲的监督下,所有的柿树都会被我们扫荡很多遍。母亲顶着一块蓝色的方巾在树下接着,更不忘叮嘱我们小心点,小心点。记得有一次,在母亲的指挥下,我爬到高高的树梢上摘柿子,大个的红灯笼尽收篮里,剩下的柿子青色还未褪尽,小小的如同棉桃子,我嫌小没有摘。母亲却不以为然,地说:摘下来都是钱,放在树上一分钱换不到,多可惜啊。你的学费就是这些柿子换来的。后来,母亲用竹竿做成网套,还是把那些柿子套了下来。乡下的人家底薄,日子都算计着过,手指缝张大一点都是浪费。母亲说:一个柿子可以换来一碗茶,该节省的还是要节省。
④从那后我记位了母亲的话,每年都把树上的柿子摘得干干净净。
⑤月滚着月,年滚着年。后来,我们兄妹都离开了家乡,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上次回家,已是深秋,天高雾浓,落叶像断魂的金蝴蝶摇摆着生命最后的舞姿,遍地枯黄。一群群南飞的大雁从北方驮着初冬的寒气到来。光秃秃的柿树,尖尖的顶枝直刺着灰色而悠远的天空,如记忆一样悠远、渺茫。树枝在风中颤抖着,等待着冬去,树上只剩下孤独的红柿子。
⑥我爬到树上把那些红灯笼一个个从树上摘下来,看到树梢上还剩下两个大而红的柿子,我沿着树枝向前挪动脚步,想把它们摘下来。而那一刻母亲却说,别摘了,留着吧。我说:留着是浪费,摘下来吧。母亲说:“留两个柿子看树,树老了,一个柿子都没有也是很难过。”
【1】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2】试分析第①段在文章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3】体会第⑤段景物描写特点,说说其作用。
【4】文中多次写母亲要我们把柿子全摘干净,这样写用意何在?
【5】下面句子含蓄地表达出母亲怎样的感慨?
留两个柿子看树,树老了,一个柿子都没有也是很难过。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科幻小说简介
①科幻小说全称科学幻想小说,是一种起源于近代西方的文学体裁。
②其定义为在尊重科学结论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想(而非妄想)而创作出的文艺,一般认为优秀的科幻小说须具备“逻辑自洽(逻辑没有矛盾或错误)”、“科学元素”、“人文思考”三要素。当下以叙事为重点,追求人文思考已成为科幻小说主流,科幻与奇幻小说界限日益模糊,国内科幻小说还呈现出轻科学偏文艺的趋势。
③在科幻爱好者中盛传的一则“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是这样的:“地球上最后一个人坐在房间里。这时响起了敲门声……”可以说,这比一个精确的定义更能概括科幻小说的特质。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布哈伊·哈桑曾说:“科幻小说可能在哲学上是天真的,在道德上是简单的,在美学上是有些主观的,或粗糙的,但是就它最好的方面而言,它似乎触及了人类集体梦想的神经中枢,解放出我们人类这具机器中深藏的某些幻想。”
(选自:360百科)
材料二
刘慈欣访谈录(节选)
①笔者:首先要恭喜您的《三体》第一部英文版获得2015年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中国科幻第一次在世界舞台上取得如此瞩目的成绩,这除了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是否还有别的因素?
②刘慈欣:我认为,“科幻”是一个国家世界地位的晴雨表,《三体》作为新中国建立后第一部输出到美国的长篇科幻小说,一下赢得这么多关注,又得到这么多奖项,其中的原因很难仅从作品本身去分析。这是不是中国国力增强、文化存在感提高的一种表现??我想这也是科幻小说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地方。
③笔者:科幻本质是小众的,是一种“在边疆地带的冒险”,所以好的科幻一定要提出一些具有“新奇性”的东西,就是相对于我们已经熟知的知识结构或者意识形态来说显得很不一样的、有开创性甚至是颠覆性的认知方式。我想知道在你看来,好的科幻应该是怎样的?
④刘慈欣:首先每一个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不存在某一种最好的科幻。比如说,我自己最喜欢的科幻小说有三本,其中两本是阿瑟·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游》和《与拉玛相会》,还有一本是奥威尔的《一九八四》。《一九八四》完全是从科幻角度去隐喻现实、批判现实的作品,与另外两本很不一样。此外还有其他类型,比如像雷·布雷德伯里,他的故事里科幻创意并不重要,但文学性很强。还有用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待历史的科幻,像《高城堡里的人》。因此,科幻文学是丰富多彩的,每一种分支都体现出自身的优势。你所说的“新奇性”可能体现在某些比较传统的、以科幻构思为核心的作品上,但总的来说,这一类科幻已经渐渐失去了核心地位,现在的科幻文学体现出比较多元化的态势。只是说,科幻可以多元化发展,但作为核心的那种价值还是应该坚持。
⑤笔者:科幻在走向多元化的同时也变得越来越小众。对这种现状你是怎么看的,更倾向于站在哪一边?
⑥刘慈欣:我个人认为科幻文学的核心其实是很浅薄的东西,可能就是对科学、对未知、对宇宙的惊奇感。如果失去了这种最基础的灵魂性的东西,不管科幻小说再怎么发展文学技巧,怎么尝试表达更深刻的思想内涵,也很难再往前走。
……
⑦笔者:现在支持你写下去的动力是什么呢?
⑧刘慈欣:当然是希望写出那种能让我自己激动的作品,虽然是越来越艰难了。我现在唯一的愿望,就是在科幻文学走向真正衰落之前,能放出最后一朵让人惊奇的焰火。
(来源:《文艺研究》2015年第12期)
材料三
①关于青少年阅读科幻作品的必要性和最佳时机,国际上曾有过不少讨论。美国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就曾直言:“儿童应该尽早阅读科幻作品,在9岁或10岁,不能晚于11岁。”刘慈欣曾公开表示,他是在儿时的科幻阅读体验中逐渐走上了科幻写作之路,他认为,好的科幻就是“在看完之后你做了一件以前从未做过的事:走出家门,长久地仰望星空。”乔布斯、埃隆·马斯克等科技大佬也曾经承认自己是不折不扣的科幻迷。
②其实,在过去一段时间,科幻在国内被视为科普读物的子类。在严肃性、科学性和想象力、文学性的拉扯中,中外科幻作品呈现出不少差异,比如想象力拓展程度的差异、可读性的差异等。
③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安琦认为,科幻作品不是“追求正确”的科普作品,它是科学基础、科学想象、人文思考三者综合的产物,它对孩子们想象力、创造力的启迪以及作品呈现出的对科学真理的探索精神,是其他题材难以替代的。
④他至今还记得幼年时阅读作家叶永烈的科幻小说《飞向冥王星》时内心深处那种深深的震撼。在这次观看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的过程中,这种震撼再次光临。“我是搞工程的,所以我知道32万吨燃料不可能产生5000公里的爆炸效果,但当空间站义无反顾地飞向木星时,我想到了一句诗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即便是这类作品中的科学“硬伤”,也值得玩味,值得和孩子们讨论,它展现出了人类面对末日危机时的巨大勇气,让我们知道太阳不是永恒的,人类的命运是未知的,但人类可以有更大的科学作为。
⑤“科幻作品需要以真实的科学认知为前提,但它又是超前的,其中蕴含的巨大想象力会让一个懵懂的孩子产生对未知宇宙的向往以及对人类未来的思考,这些浪漫的想象比教科书上干巴巴的理论更吸引人。”安琦这样说。
(选自:搜狐网《阅读科幻作品,经典和流行孰轻孰重?》)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科幻小说源于近代西方,是在尊重科学结论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想而创作出来。
B.刘慈欣认为,科幻小说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地方是科幻只在强大的地方繁荣。
C.笔者与刘慈欣看法一致,都认为优秀的科学幻想小说一定要重点突出“新奇性”。
D.科幻作品不是科普作品,而是科学基础、科学想象、人文思考三者的综合产物。
【2】关于青少年阅读科幻作品,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美国科幻作家阿西莫夫认为:儿童应尽早阅读科幻作品,不能晚于11岁。
B.科幻作品能够启迪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对科学真理的探索精神。
C.科幻作品蕴含的想象力会让孩子向往未知宇宙,引发对人类未来的思考。
D.有科学“硬伤”的科幻作品,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不应该让孩子接触。
【3】你认为材料一中的“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属于优秀的科幻小说吗?请结合材料及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理由。
12、任选一题作文
(1)请以《最亮的星》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2)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独特的旅行,旅途中我们播种希望,放飞梦想;我们享受快乐,也体验忧伤……我们在前进中感知世界的奇妙,也收获生命的成长。
请你以《一段_________的旅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④不少于500字;⑤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