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贵州六盘水初二下学期一检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实际权力掌握在官僚和军阀手中,他们把中国拖进了野蛮的无政府动乱状态中,这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这一时期是指

A.晚清时期

B.北洋军阀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土地改革的重点地区是

A.老解较区

B.新解放区

C.少数民族地区

D.边远地区

3、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

①国家富强

②民族振兴

③人民幸福

④弘扬中国精神

⑤凝聚中国力量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④⑤

4、1954年9月的一天,人民大会堂里气氛热烈,人民代表正在就即将颁布的宪法草案进行激烈的讨论,你认为这应该是哪次会议中的一幕(  )

A. 中共八大 B.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十一届三中全会 D.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5、下列长征中的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遵义会议  

②翻雪山、过草地  

③会师会宁  

④四渡赤水

A.②③④①

B.①④②③

C.①③②④

D.①②③④

6、世界市场上的商品变化经历了由19世纪的“英国制造”到20世纪的“德国制造”到21世纪的“中国制造”。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是在:(  )

A.洋务运动 B.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C.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D.“大跃进”时期

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的决议中,属于全新内容的是

A. 确定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B. 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

C. 决定实行民主集中制,加强党的集体领导

D. 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A.开私家车自驾旅游成为人们休闲的一种方式

B.严格的就业制度使人们无法自主择业

C.随时随地利用手机在网上淘宝,购物

D.“低碳”和“原生态”生活成为时尚

9、歌曲是历史的浓缩,能反映一个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歌曲《春天的故事》中“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唱到的“老人”指的是(     

A.毛泽东

B.江泽民

C.周恩来

D.邓小平

10、它是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于8 世纪中叶建立的连接了东方和西方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该帝国是( )

A.阿拉伯帝国   B.古希腊

C.古中国   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11、1949年政协会议选举毛泽东为

A.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B.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C.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D. 政务院总理

12、“我以我的信义宣誓,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待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伯爵。”伯爵手持权杖,向所有向他宣誓效忠和致敬的人授予封地,然后众人一起宣誓。这一仪式应出现于(     

A.古代希腊

B.古代罗马

C.封建社会的日本

D.中世纪的欧洲

13、下表为l950年、l952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土地占有比例。从表中数据的变化中得出的结论应该是( )

 

1950年

1952年

人口比例

土地占有比例

人口比例

土地占有比例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地主、富农

14.5%

54.8%

7.9%

8.6%

 

 

A. 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B. 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施

C. 农业合作化掀起高潮   D. 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规模开展

 

14、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其中“改革开放”的开端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拨乱反正的完成

15、邓小平在《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中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为我们提供了反面教训。文化大革命留给我们的深刻教训是

①必须准确判断形势变化,正确决定国家的大政方针

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④时刻不忘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16、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下列史实中,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指

A.祖国大陆获得空前统一

B.中共八大胜利召开

C.“大跃进”运动兴起

D.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

17、图片是记录历史的经典方式之一,通过下列三幅图片,我们可以获得共同的信息是

A.一国两制

B.祖国统一

C.民族团结

D.外交成就

18、我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

A.1992年 B.1990年 C.2002年 D.2001年

19、在“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基础上,我国对台的基本方针是

A.坚持九二共识 B.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武力统一,派驻军队

20、20世纪7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的衣着主要是单调的“灰蓝黑”。进入90年代,人们的服饰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日益多元化、个性化。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 服装产业迅猛发展 B. 服饰品味逐渐提升

C. 西方文化影响深远 D. 思想观念不断解放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图二是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卫星名称)。我国因此成为世界上第_______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2、_____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 _____________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北京与中央政府谈判,西藏获得和平解放。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2001年,在经过长达15年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中国成为_____组织的成员。____被称为“两弹元勋”。袁隆平被誉为_____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_______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开始时间和法律依据、内容: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________。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3)完成: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____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________制度。

26、1956年至1966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里,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例如大庆石油工人“铁人”____________、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的好战士雷锋。

27、______________是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

28、_________”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29、成果: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舞蹈史诗《_____》;电影《英雄儿女》等。

30、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内容:鲜明的主题;分析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__________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有人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

(1)邓小平和袁隆平为解决农民“吃饭”问题分别作出了什么贡献?

(2)两位解决“吃饭”问题所采取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3)除解决农民“吃饭”问题外,两个人的上述贡献还有什么共同作用?他们能做出上述贡献,说明他们所具备的共同精神特质是什么?

32、国家安全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人民福祉的根本保障。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1950年,美国悍然发动侵朝战争,严重威胁中国安全。为了保家卫国,我国开展了哪一重大运动?运动的胜利对即将展开的国内经济建设有何积极意义?

(2)强大的国防和人民军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倚靠。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重大进展。1964年,我国哪一重大科技成就的取得,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防力量?1966年,我国正式组建战略导弹部队——第二炮兵,其担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下侧组图直观反映了2019年“修例风波”以来香港局势发展及国家的应对措施。请据图回答,全国人大为什么要审议通过香港国安立法?强调建立健全香港国安法有何重大现实意义?

33、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国家独立、人民幸福、民族振兴,进行了不懈奋斗、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这件大事距今(2019年)多少周年?用一句话概括此历史事件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地位。

材料二:全会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来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摘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2)据材料二概括这次会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作出了怎样的转移?为提高生产力水平党还决定实行什么历史性决策?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哪一年?会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材料三:“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

——节选自习近平讲话

(4)材料三中谈到“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

材料四: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木动力。

——习近平十九大报告

(5)据材料四回答,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

(6)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