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下)乐山八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1964年10月17日,美国的一家通讯社惊呼:“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该通讯社报道的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C.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D.“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2、周恩来总理曾说:“我们再等它三年、五年……等我们的力量强大了,再进去不迟。总有一天会请我们进去。”他说的“请我们进去”是指(     

A.中印建交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建交

D.出席博鳌论坛

3、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体现了我国(     

A.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地提高

C.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D.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4、“它反对种族歧视,要求基本人权;反对殖民主义,要求民族独立;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与会国家的人口超过世界人口总数的一半。通过与会各国代表的认真讨论,大家共同认识到促进亚非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性。”这里的“它”指(     

A.华盛顿会议

B.巴黎和会

C.日内瓦会议

D.万隆会议

5、某校九(1)班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形成了以下结论:这次会议标志着我们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历史性决策,中国的发展从此进入了历史新时间。他们探究的“这次会议”是(     

A.中共十三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6、有人曾对中国的改革作出过形象的比喻:“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口探索,1992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是因为1992年党中央在会上( )

A.提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B.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7、请你为下列图片拟定一个题目,最恰当的是

A.新中国领导人的风采 B.新中国的复兴之路

C.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D.新中国的发展

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能够证明这一结论正确的是。

①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②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

③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④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9、毛泽东的诗词“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中的“一唱雄鸡天下白”喻指的是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

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新中国成立

C.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 西藏和平解放

10、下面不属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是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教育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11、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 加强宏观管理

B. 增强企业活力

C. 增加国家投入

D. 实行按劳分配

12、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的土地很少,没有耕牛、农具,每年只收350千克谷,一年之中吃野菜、麦皮、杂粮达8个月之久,全家一年只吃2千克油、3.5千克盐。土地改革后,他家有田地15亩多,农具齐全,全年有米吃。1953年,他家收谷1600千克,一年能吃24千克油、14千克盐。分析材料,土地改革给农民带来的变化有

①生产积极性提高  ②粮食产量增长  ③生活水平提高  ④收入提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优秀的文艺作品反映时代的主题和心声。下列歌曲内容与历史时期对应正确的是(     

A.“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一五计划”

B.“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

C.“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抗日战争

D.“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解放战争

14、如图所在的地区1990年设为经济开发区,现已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这一地区是

A.上海浦东 B.海南岛 C.闽南三角地区 D.珠江三角洲

15、某年春节联欢晚会现场公布了这样一副对联,“上联,二十四个节气,乾坤竞秀。下联,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共存。横批,天人合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为实现“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共存”而釆取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 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B.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D. 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资本主义制度

16、奥运会是伟大而神圣的体育盛会,奧运会弘扬“相互理解、友谊长久、团结一致、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成功举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地方是

A.汉城 B.洛杉矶 C.巴塞罗那 D.北京

17、“恒源祥”创始人沈莱舟曾对子女说:“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去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这又有什么不好?”这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公私合营政策 C.抗美援朝战争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8、2019年3月22日,全球化智库(CCG)在北京总部举办2019哈佛大学中国校友公共政策论坛暨CCG圆桌研讨会。美国前财政部长、哈佛前校长劳伦斯·萨默斯发表演讲中指出:“中国无疑是21世纪上半叶的历史书卷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经历了从贫穷到迅速发展,从完全封闭到现在拥有世界上大多数互联网用户,这种变化和过程使得工业革命的规模都稍逊一筹。”材料中的“这种变化”应始于

A. 中共八大 B. 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二大 D. 中共十八大

19、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他们中有一位战士在身负重伤、弹药用完的情况下用胸膛堵住正在扫射的机枪口。他是

A. 邱少云

B. 黄继光

C. 杨根思

D. 罗盛教

20、“今天,我们在互联网上再现那场中美战争,只是为了纪念那一群可爱的年轻人”句中所纪念的那一群可爱的年轻人是

A.工农红军

B.八路军、新四军

C.中国人民志愿军

D.人民解放军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________作为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为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2006年,________铁路全线通车,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2、请将代表下列经济特区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中

A.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B.福建省的经济特区

23、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_____________,战区主战、_____________的新格局。

24、他是国家领导人,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25、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关于________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1992年初,邓小平________,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2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在____________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____________

(2)地位:是我国的一项________政治制度。

(3)法律依据:1949年通过的《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后来,被载入________。1984年,《________》颁布实施。

(4)5个民族自治区:目前,全国已经建立_______________、新疆、_______________、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

(5)意义: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___________、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________发展奠定了基础。

27、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射口;____________严守潜伏纪律,直至被大火吞噬。

28、三、拨乱反正

表现:“________”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________,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29、 _______的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30、海军:

(1)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____________建立。

(2)新中国成立后,又建立了东海、_____________和北海舰队。

(3)_____________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多次科学实验和对外出访任务。接着,海军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_____________

(4)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_____________、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

(5)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_______”交接入列。

2019.12山东舰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随着工业化建设的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也在高速进行,请问,对农业改造的方式是什么?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遇到的“严重失误”,造成严重失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我们从中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32、科技促进发展,科技改变生活。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技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升。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1)“两弹一星”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标志。“两弹”分别指的是什么?请举出一个为它的成功研制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名称是什么?

(2)随着航天技术的进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有了突破性的进展。2003年10月,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请写出飞船的名称和我国首位出征太空的航天员?

(3)我国科学家成功培育杂交水稻,产量高,米质优良,适应性广,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请问这位科学家是谁?他被国内外誉为什么?

 

33、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分别是在哪年?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意义是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材料解析

材料一:1961年6月13日,毛泽东会见印尼总统苏加诺时说:“……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没有中央政府,它归还中国,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问题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

材料二:1980年以来,海峡两岸出现一股缓和松动的暖风,民间交往的坚冰已被打破,回祖大陆定居、探亲、访友、采访观光的人员不断增多,通邮、通航、通商的限制逐渐放松,两岸在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卫生和经济领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材料三: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互相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

—周恩来在××会议上的发言

材料四: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双方经过反复磋商,终于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表明毛泽东在解决台湾问题上坚持的最基本的原则(或前提)是什么?他的这一设想后来发展成为什么科学构想?

(2)材料二所述史实对海峡两岸有何积极影响?这一史实说明了什么?

(3)根据材料三推断,这是周恩来在哪次会议上的发言?此发言所要表达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4)尼克松访华和《联合公报》的发表,使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对中日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