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下)遂宁八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发展国民经济方面我国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如表)。这反映出“一五”计划的特点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工业门类齐全

C.工业技术领先世界 D.地区分布均衡

2、维新变法期间,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他们向西方追求真理,为中国寻找出路,成为最自觉地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他们为广开中国的民智而介绍西方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这说明戊戌变法运动

A.培养出第一批翻译人才

B.实行了君主立宪制度

C.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D.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3、十八大报告指出,“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与此论断密切相关的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展开

C.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如下图是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部分叙述。这段话陈述了甲午中日战争的(     

189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霸世界的梦想,出兵占领朝鲜国都汉城,接着又发动侵华战争.

A.背景和人物

B.方式和影响

C.时间和目的

D.方式和人物

5、下表是“1952—1957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例关系表”,其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有

主要指标

1952年

1957年

国家财政收入

全民所有制

58.1%

70.6%

集体所有制

1.2%

16.7%

工业总产值

全民所有制

41.5%

53.8%

集体所有制

3.3%

19.0%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③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④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共同纲领》

D. 《中华帝国宪法》

7、某会议期间,广东代表蔡延锴说:“现在……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以来的第一次”。使“人民有了各项权利”的法律文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8、下列关于中国对外开放的道路,叙述正确的是

A.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B.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

9、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反映了我国

A.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C.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D.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0、1947年7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国土地法大纲》制定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11、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是因为

①朝鲜爆发内战

②美国出兵,侵略朝鲜

③美国侵略军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④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③④

12、新中国第一任外交部长是

A. 周恩来

B. 陈毅

C. 朱德

D. 刘少奇

13、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进一步阐述了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共同完成祖国统的9条方针政策,其要点是……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材料体现的原则的指导下首先实现了

A. 香港的回归

B. 台湾的回归

C. 澳门的回归

D. 西藏的解放

1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其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指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以党的建设为中心

C.以改革开放为中心

D.以四个现代化为中心

15、1941年12月,《国民政府对日宣战布告》指出:“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扩大其战争侵略行为……兹特正式对日宣战。”材料反映1941年前国民政府迟迟不对日正式宣战可能的原因是

A.中日两国实力过于悬殊

B.拖延时日,等待有利的时机

C.日军停止进攻正面战场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尚未形成

16、习近平: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中国不能缺席。新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登上了国际舞台,开始于:

A.1945年波茨坦会议

B.1949年新中国成立

C.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17、帮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学校的公益事业,称为:

A、希望工程 B、红丝带工程

C、蓝丝带工程 D、绿丝带工程

 

18、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土地改革二者最大的区别是( )

A.受到农民的热烈欢迎

B.对生产资料所有制进行了改变

C.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增长

D.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19、1955年,有着共同遭遇的亚非29个国家的政府首脑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问题而召开会议。这次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

D.雅尔塔会议

20、中国能够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主要是因为  ( )

A. 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做后盾   B. 苏联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

C. 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做后盾   D. 中朝人民的英勇斗争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根据下列提示写出与之相关的人物名字。

(1)抗美援朝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员是:

(2)我国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是:

(3)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

(4)在“文化大革命”中,党的历史上最大冤案的受害者是:

(5)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22、习近平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______、人民幸福。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二个目标是:到______ 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3、请将代表下列经济特区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中

A.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B.福建省的经济特区

24、“走近创业年代的英雄”。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创业的年代,写出下列英雄的名字:

(1)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是___________

(2)“两弹元勋”是___________

(3)“人民的好干部”是___________

(4)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战士是___________

25、三、拨乱反正

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进行全面________。伴随着思想解放的巨大潮流,________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26、我国设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是_________、珠海、汕头、厦门。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 _________制度。

27、外交环境:

(1)新中国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_______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2)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__________政策,对中国实行_______________

28、________年12月20日,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________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29、强军保障:强调军队_____________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30、________(会议名称)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中共十九大,确立________为党的指导思想。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歌曲能反映时代主题,请根据以下两段歌词回答相关问题

a、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好儿女,立志团结紧。。。。。。

——<<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

b、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1)第一段歌词反映的是什么战争?这场战争的结果如何?

(2)请举出这次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写出两个即可),你认为他们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3)新中国为了维护政权采取了许多措施,请写出其中的两项措施

(4)第二段歌词中提到的改革开放政策是谁提出来的,我国的改革首先从城市还是农村开始这种制度叫什么?取得了怎样的结果?

(5)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请写出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32、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请回答:

(1)“一国两制”构想提出人是谁?

(2)“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什么?

(3)完成在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4)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什么共识,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3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巩固和发展的过程中,既有巨大成功,也有严重失误。但总体来说,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站起来了。“站起来”的国家和人民的地位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的政权,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

(3)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短时期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我国选择并坚持了哪一发展道路?

(4)习近平指出,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正确决策和思想,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指导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进行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  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材料三  1978年以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发展,粮食、棉花、肉类和原煤、钢、水泥等200多种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名列前茅。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

请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新的重大经济措施”具体指什么战略决策?据此决策当时在城市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是什么?为发展同世界各国经济合作而开设的窗口称什么?

(2)材料二中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十九大上习近平什么思想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出现得益于什么政策?

(4)你认为决策思想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