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下)福州八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林则徐的后裔,曾任我国驻联合国大使的著名外交官凌青曾写诗:“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下列历史场景可印证诗中“前仇日恨今尽雪"的是

A.新中国成立

B.香港回归

C.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D.台湾问题解决

2、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以下四省区中属于民族自治区的省区是

A. B. C. D.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其核心是

A. 民主集中制

B. 经济建设

C. 实事求是

D. 改革开放

4、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的基础条件,交通系统曾经被看作“国脉”。新中国成立以来高度重视交通基础建设,下列属于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交通领域成就的是(   )

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B.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

C.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 D.兰青铁路的修建

5、我国的导弹部队组建于20世纪

A. 50年代

B. 60年代

C. 70年代

D. 80年代

6、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新中国成立的筹备会,在这个会议上做出了一系列决定,下面哪个不是本次会议的决定(   

A.国旗

B.国歌

C.首都

D.国徽

7、“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经过两次裁军,削减了100多万军队,同时调整军费开支,把有限的财力用于研制高技术兵器,发展高技术兵种,培养军地两用的高技术人才。”这些举措表明

A. 我国周边环境已经得到极大改善,战争威胁基本消除

B. 我国坚持走精兵之路和科技强军之路

C. 军队成了为地方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

D. 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

8、“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这一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A.孔子办私学,“有教无类” B.夏桀暴政造成人民怨声四起

C.西周灭商朝,实行分封制 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9、深圳从边陲小镇变成具有创新活力的现代化城市,主要得益于国家制定的哪一项重大决策?

A.建立了直辖市

B.建立经济特区

C.实行“一国两制”

D.建立特别行政区

10、他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是( )

A.孙中山 B.毛泽东 C.周恩来 D.邓小平

11、十年“文化大革命”中直接经济损失500亿元之多,职工平均工资下降49%,农民平均收入没有增加,许多农民甚至连温饱都难以保证。材料反映了“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A.国民经济遭受重大损失

B.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

C.各级政府机构瘫痪

D.知识分子遭到迫害

12、刘爷爷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他参与和表决了会议通过的所有文件和决定,下列各项属于这些文件和决定的是(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B.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D.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3、“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它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这主要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

B.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C.有利于促进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

D.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国家安全

14、目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分为五大军种,其中不包括( )

A.海军 B.空军 C.陆军 D.特种部队

15、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其中与第一个创业高潮点相对应的是

A. 扩大企业自主权

B. 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C.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D. 建立4个经济特区

16、我国从第二代到第五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分别是

A. 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

B. 华国锋、邓小平、胡锦涛、习近平

C.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习近平

D. 刘少奇、邓小平、江泽民、习近平

17、人物在报刊中出现频率的高低反映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主题的变化,以下人物最可能成为2010~2020年报刊高频人物的是

A.雷锋、钱学森 B.邱少云、袁隆平

C.黄继光、屠呦呦 D.钟南山、任正非

18、李明同学主办了名为“连环画串起的时代记忆”社团活动,以下是他提供的连环画,这些连环画的内容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的史实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抗美援朝时期

19、以下是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形成1956年国民经济比例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

B.新中国成立

C.改革开放

D.三大改造

20、以下属于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重大失误的是(   )

①大跃进  

②人民公社  

③三大改造的完成

④文化大革命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 D. ①②④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两弹一星”:

(1)成就: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_____________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_________飞行试验取得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__________爆炸成功。

     

②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

   

(2)意义: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______,增强了我国的______,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2、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兴办_____,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_”战略,建设中国同沿线各国经贸交流的大通道。

23、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北海舰队。( )

24、漫步太空:

(1)1999年11月,______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2)2003年10月,航天员______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_________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25、新中国成立前:物价_______,民生凋敝。

26、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中,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是________(会议);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________(会议)。

 

27、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_____”。

28、中共十三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故选___________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___________

29、_____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30、________作为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为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2006年,________铁路全线通车,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中共十九大的主题是什么?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当前我国的社会矛盾是什么?

32、新中国的历史是一部艰辛的探索史和奋斗史。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请举出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涌现出的两位模范人物。

(3)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民主与法制建设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你能举出两部法律吗?

33、

创建于1669年的中药品牌老店同仁堂,伴随着1954年的公私合营,工人们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在生产、销售和开发新药等方面都有进一步发展。这是因为公私合营后的同仁堂

(1)上述材料中的公私合营出现在哪一行业?

(2)与此同时还有哪两个行业通过什么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时间及意义。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53年中国第一应大型露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

1953年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在吉林长春兴建。

1955年新中国第一套6000千瓦大力发电机组在上海组装成功。

1956年中国第一辆国产“解放牌”汽车在长春一汽生产出来。

1956年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1956年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1)材料所反映的的重要历史事件是什么?

(2)请列出材料中反映的三个工业部门。

(3)据材料分析,当时中国经济建设的突出特点和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