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在1970年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它是
A. 长征一号
B. 东方红一号
C. 神舟一号
D. 神舟五号
2、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确立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
A.五大新发展理念 B.中国梦宏伟蓝图
C.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 D.“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3、1984年国庆35周年游行时农民开着拖拉机,载着“联产承包好”的标语通过天安门广场(如图)。“联产承包好”突出体现在
①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 ②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
③激活了国有企业的生产活力 ④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1954年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 社会主义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一国两制”
5、和中国的甲骨文最相近的文字是
A. 楔形文字
B. 象形文字
C. 非尼基文字
D. 拉丁文字
6、下图为我国工业总产值中所有制结构变化图,这种变化反映我国( )
A.开展了公私合营
B.进行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加入了WTO
D.结束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改革开放战略实施以后,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这主要得益于
A.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B.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经济特区的建立
8、“挑铁路,拔电杆,海中去翻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德哭连连。洋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靖江山。”中国广大民众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欺辱面前表现出对侵略者的无比痛恨,……但是他们的泣血行动最终没有达到爱国的目的,反而导致中国近代历史上更大的灾难,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的爱国初衷却转化成误国结果。最能说明上述观点的事件是:
A. 洋务运动 B. 辛亥革命 C. 太平天国运动 D. 义和团运动
9、“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对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造成严重束缚的是
A. 八字方针
B. “四人帮”
C. “两个凡是”方针
D. “九一三事件”
10、下面是李明同学进行主题式复习时整理的图片。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巩固
B.新中国统一大业不断深入推进
C.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
D.新中国外交事业不断走向成功
11、新加坡《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人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让世界进入中国”应开始于
A.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上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高潮
C.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D.20世纪80年代,我国建立深圳等5个经济特区
12、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建设新生政权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③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A.②①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③②①
13、1945年王氏夫妇创办面包厂,建国后生意兴旺。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王氏夫妇将
A.继续拥有面包厂,并开始把利润的大部分上缴国家
B.继续拥有面包厂,并开始把利润的小部分上缴国家
C.不能继续拥有面包厂,面包厂最终被国家没收
D.不能继续拥有面包厂,但可以获得一定的补偿
14、观察如图“山东省土地房产所有证”,根据图中文字信息判断,它见证了哪一历史事件的开展
A.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B.建国初的土地改革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5、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屠呦呦能够获得诺贝尔科学奖是因为她
A. 在世界上首次提取了“青蒿素”
B. 在“两弹一星”一方面的突出贡献
C. 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D. 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16、文化大革命中粉碎的两大反革命集团是
A. 林彪反革命集团
B. 国民党“右”派
C. 江青反革命集团
D. 共产党“左”派
17、新华社报道,1956年举行的比较重要的全国性学术会议有50多次,多于过去的任何一年。科学工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和报告共有2000篇以上,也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年。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B.“双百”方针贯彻执行
C.八大二次会议的召开 D.“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18、“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当年志愿军就是高唱着这首战歌入朝作战的,当时的志愿军总司令是( )
A.彭德怀
B.陈毅
C.朱德
D.林彪
19、在革命年代,毛泽东等共产党人探索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新中国邓小平等共产党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走上了实现民族复兴的发展道路。三者的共同点是( )
A.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
B.推动世界潮流
C.取得建设成就
D.实现民族独立
20、20世纪50年代,中国出现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的新形式,并迅速在全国掀起公私合营的浪潮。“浪潮”是指(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业合作化
21、请写出与下列荣誉称号相对应的人物名称。
(1)大庆石油工人“铁人”——
(2)杂交水稻之父——
(3)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
(4)两弹元勋——
(5)解放军好战士——
(6)党的好干部——
22、1954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______。
2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内容: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____的经济;对国有企业实行____,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____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24、1956年至1966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里,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例如大庆石油工人“铁人”____________、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的好战士雷锋。
25、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_____。2006年,_____________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被高原人民亲切地称为“吉祥的天路”。
26、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2)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历史事件是: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4)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是:
(5)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27、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关于________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1992年初,邓小平________,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28、三、拨乱反正
典型: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革”中强加给________的罪名,恢复他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29、第一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共同纲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航海家哥伦布在世界航海史上有其独特的贡献和历史地位。
1. 观察上图(说明:图中数字分别为四次航行的年份),哥伦布率领船队,_______年(填图中的数字)航海的路线是:从_____(国名)的巴罗斯港向西出发,横穿_____,最先到达的是美洲的巴哈马群岛等地。
2. 在下列材料中,能够作为研究哥伦布的原始史料是____、______、_______。(填写字母)
3. 上述四则史料中,能够证明哥伦布到达美洲的关键证据有哪些____?请说明理由____。
31、“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一首经典歌曲《爱我中华》反映了各族人民热爱祖国,和平相处的和谐中华。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确保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事务,新中国在少数地区实行了怎样的制度?
(2)近年来极少数人企图将新疆、西藏等从祖国分裂出去,这种行为有何危害?
(3)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必须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国家既扶助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又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请分别举例说明。
32、民主与法制建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有何重要意义?1954年召开的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该宪法确定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2)“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灾难,它对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至少回答两点)
33、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什么?新中国的成立有什么意义?
34、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准确把握时代特点,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同一个梦想,走出了一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摘编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 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年份 | 国营经济 | 合作社经济 | 公私合营经济 | 个体经济 | 资本主义经济 |
1952 | 19.1 | 1.5 | 0.7 | 71.8 | 6.9 |
1956 | 32.2 | 53.4 | 7.3 | 7.1 | 趋于零 |
材料三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材料四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摘编自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根据材料完成: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写出此法律文件颁布于哪一事件?该法律的性质是怎样的?
(2)根据材料二表格中数据的变化分析,此变化与哪一事件有关?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中共十四大确定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四中所说的“中国道路”是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