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
A.人才选拔制度改革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高等教育普及 D.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2、驻守山海关,明朝灭亡后降清,并引清军入关的明朝将领是( )
A.吴三桂
B.皇太极
C.李自成
D.戚继光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下面对“中国梦”理解正确的是( )
①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②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③将在本世纪头20年实现④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4、表格是某时期我国粮食生产状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 自然灾害
B. 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受挫
C. 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泛滥
D. 农业生产合作社效率低下
5、每周一早晨,我们都要举行升旗仪式。把五星红旗定为新中国国旗的会议是
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中共“八大”
C. 中共“一大”
D.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6、“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开放之初,中国打开大门,吸引全球资金与技术到中国去;现在,中国打开大门,带着资金和自主技术向世界走来。”下列选项中能体现中国带着自主技术“向世界走来”的是
A. 歼-5型歼击机
B. 籼型杂交水稻
C. 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D. 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7、一个外国旅游团来到中国广东省旅游观光,游客们纷纷提出要看看广东省最早进行改革开放的城市面貌,如果你是这个旅游团的导游,你应该带他们去的城市是
①深圳 ②珠海 ③汕头 ④厦门 ⑤湛江
A.①②③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④⑤
8、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隆重举行,宣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式成立.这次会议讨论的中心议题是
A.组织领导工人运动
B.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C.筹备建立新中国
D.商讨国有企业改革
9、2019年,某中学组织策划了“峥嵘七十载,与国同梦”的演讲比赛。此活动主要是纪念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改革开放的成就
10、你经常使用的《新华字典》,是由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出版的,该机构是
A. 黄山书社
B. 商务印书馆
C. 新华印刷厂
D. 安徽出版社
11、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山西白云观抽签,得一“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了助兴也抽了一签,得“上上签”。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说:“天意”。毛泽东却说:“民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天意”注定了蒋介石必然会失败
B.毛泽东因为抽得了“上上签”所以最终取得了胜利
C.蒋介石夸大了失败的偶然性,未看到失败的根本原因
D.该事件后美国放弃了扶蒋反共的政策
12、担任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的负责人是( )
A. 郭明义 B. 孔繁森 C. 袁隆平 D. 邓稼先
13、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人们的生活方式变革,观念进步 B. 城乡人民收人大幅度增长
C. 国家重视人民生活的改善 D. 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14、造成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我们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
A. 帝国主义的封锁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自然灾害的影响 D. 文化大革命
15、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是在:
A. 1945、8、14
B. 1945、8、15
C. 1945、9、2
D. 1945、9、3
16、改革开放后,深圳从边陲小镇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1990年以来,中央加快对浦东建设,浦东迅速崛起。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发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B.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发区—经济特区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发区—内地
D.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开发区—内地
17、从历史数据统计图表中可以直观感受到相应的社会发展动态。从下面图表数据的变化中可以看出
A.对外开放之后深圳的崛起
B.深圳的发展前景比香港好
C.香港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D.深圳的发达程度超过香港
18、周恩来恰如一名睿智的大国棋手,在风云变的国际外交大棋局中纵横捭阖,谈笑风生,使新中国外交突破重围,朋友遍天下,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上,利用了他个人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下列与之相符的周恩来外交语言是( )
A.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
D.各国之间一定能找到共同点
19、2010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下列运动中,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的社会”这一主旨不相符的是( )
A.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总路线
B.十年“文化大革命”中的“打砸抢”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20、我国下列成就的取得,不是发生在文革期间的是( )
A.袁隆平首次育成杂交水稻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21、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了________,将拥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带入全球贸易体系,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____”建设,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2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首次胜利的战役是________
(2)1947年夏,揭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序幕的战役是________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________
(4)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的标志是________
23、中国加入________组织(中文全称),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中共十八大以来为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____”建设,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景。
24、五四运动是中国_________革命的开端。
25、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展开: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 ____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6、“一国两制”的构想
(1)背景: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________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实现________,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2)提出: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________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含义:在__________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_____________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________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4)基本方针:“________、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7、自2012年就任总书记以来,习近平同志在脱贫攻坚上花的精力最多。26次国内考察,15次涉及扶贫开发,7次把扶贫开发作为主要内容。以上材料说明实现中国梦必须
A. 全面从严治党 B. 不断为民造福 C. 全面深化改革 D. 全面依法治国
28、基于“一国两制”已经收回的地区: 。
29、中美、中日建交
(1)中美建交
①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____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_______、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20多年。
②中美关系出现转机原因:随着中国_________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
③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_______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1972 年,__________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④中美正式建交:_______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_____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2)中日建交
1972年,日本首相_____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接着,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高潮。
30、国家对农业、_______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经济体制从农村到城市逐步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
3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理想和追求,而其关键在于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
(1)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什么奋斗目标?正确的发展道路具体是指什么道路?
(2)如何理解中国梦是人民的梦?为更好的实现中国梦,你打算怎么做?
32、抗美援朝胜利的条件有哪些?
33、谈一谈:对“两弹一星”的看法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谈谈对“两弹一星”的看法。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香港回归祖国,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香港同胞从此成为香港的真正主人,香港历史从此揭开了崭新的篇章。
(2)在澳门回归的激动人心的时刻,全国人民都在尽情欢呼、庆祝,人们相信:“回到祖国怀抱的澳门,必将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该法第二条规定:“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摘自《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公报》
①香港、澳门回归实践了邓小平的哪一重要构想?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该构想的前提是什么
②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台湾回归祖国的有利条件?
③作为青少年,为了祖国的统一你应该怎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