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 )
A.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 B.1953~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
C.新中国的成立 D.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2、如图是中国1957—1965年国家经济走势图,导致这种巨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A.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大跃进”
B.三大改造、中共八大、人民公社化运动
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调整
3、“开着解放牌汽车,奔驰在青藏公路上”的情景最早可能出现在
A.抗美援朝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4、下图是某场战争我国军队佩戴的袖章,这场战争被称为真正的“立国之战”,铸就了“民族精神的底座”。这场战争发生在
A.19世纪40年代
B.20世纪40年代
C.19世纪5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5、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改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取这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业兴高采烈地接受这种改变,是史无前例的,这种“和平方式”是( )
A.没收
B.合资
C.收购
D.赎买
6、口号是浓缩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下列口号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革命无罪,造反有理
②发展是硬道理
③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④三年超英,五年赶美
A. ①②③④
B. ④①③②
C. ③④①②
D. ①④③②
7、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就前人从未完成的伟大事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遵循正确的理论指导,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是(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8、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于
A.大革命时期
B.新中国建立前夕
C.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
9、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各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成为一个民族大家庭,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下列不属于我国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是
A.内蒙古 B.宁夏 C.云南 D.西藏
10、宪法起草委员会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广泛征集了全国各族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完成了宪法草案初稿,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历时3个月上亿民众参加的讨论、修改。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充分体现了该宪法
A.具有社会主义原则 B.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是共和国的最高法律 D.是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11、2003年10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中国人实现了飞向太空的历史性跨越。这艘飞船所载的航天员是
A.冯如
B.杨利伟
C.翟志刚
D.景海鹏
12、2017年11月8日中国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受邀出席“第十四届湖北武汉台湾周”活动,洪秀柱致辞时表示:“任何伤害两岸人民利益福祉、悖离历史主化、及违逆时势所趋的分裂主张,必然经不起时代的考验,得不到两岸人民的认同,只能沦为历史的灰烬。”这一事实说明( )
A. 美国干涉阻碍了两岸关系发展 B. 谋求武力统一已迫在眉睫
C. 反“台独”、反分裂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呼声 D. “一国两制”是台湾回归的良策
13、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是在( )
A. 农村 B. 沿海地区 C. 内地 D. 城市
14、“863”计划的顺利实施,对我国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 缩短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B. 在我国实现了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C. 促进了我国的经济进步
D. 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15、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我们的工作”包括
A.制定并通过《共同纲领》
B.颁布《土地改革法》
C.任命政务院总理
D.实施“一五计划”
16、1954年,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上取得的伟大成就是
A.实现了西藏和平解放
B.消灭了地主剥削阶级
C.建立了中共领导下多党合作制
D.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大
17、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许多英雄模范人物,其中被称为“铁人”的是( )
A.焦裕禄
B.王进喜
C.邓稼先
D.雷锋
18、“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彭德怀的这句豪言壮语说于
A. 新中国成立时 B.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
C. 土地改革完成后 D. 三大改造完成时
19、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事件是
A.进军新疆
B.北平和平解放
C.土地改革
D.西藏和平解放
20、为了尽快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状况,我国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这一计划实施于
A.1949年—1953年
B.1952年—1956年
C.1953年—1957年
D.1953年—1958年
21、
(1)图一中的人物是____________,作出____________伟大决策。
(3)图二人物是_________,提出了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_______________基本准则,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__________方针。
(3)图三的人物是__________,主要贡献是__________,获得了______________称号。
(4)图四反映____________事件,司令员是________,胜利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________
2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内容: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_____的目标。
23、“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村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以此为基本目的,我国进行了_______。
24、___________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25、根据所学,完成下表
时间 | 成就 | 杰出人物 |
1964年10月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③ ④ |
1966年11月 | ① | |
1970年4月 | ② | |
1972年 | 青蒿素提取成功 | ⑤ |
1973年 | 籼型杂交水稻 | ⑥ |
26、文化事业的发展
(1)1956年,________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 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2)“双百”方针提出后,长篇小说《_____》《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都是这一时期的出色作品。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2012年,中国作家___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27、在上甘岭战役中,________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口,以自己的牺牲掩护部队完成了收复高地的任务;为了不暴露目标,忍受烈火烧灼的剧痛而壮烈牺牲的是________。
2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____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9、1951年, ______ 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2001年12月,中国成功加入 ______ ,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30、经济特区的代表,“一夜崛起之城”指的是________
31、1950-1953年我国对外战争是什么?
32、请回答一国两制的主要内容及香港澳门回归时间。
33、简答题
(一)、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们日益富裕。
请回答:
(1)我国最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村子是?
(2)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3)我国最早设立了哪四个经济特区?
(二)、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请回答:
(1)“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什么?
(2)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什么共识,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3)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时间分别是什么?
34、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歌曲《走进新时代》歌词
(1)材料一中“当家做主站起来”和“旗帜” 指的是什么?
材料二 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是他真正把中国的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到国家活动中去。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2)材料二中为实现中国现代化,我们在1953-1957年采取了哪一措施?建国初期,毛泽东把“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其中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运动是什么?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最壮丽的篇章。
(3)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党和政府做出了什么样的战略决策?
材料四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讲话
(4)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了实现中国梦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根据材料三指出在建党一百周年时要实现什么目标?在建国一百周年时要实现什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