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不属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
A. 确定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的指导方针
B. 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
C. 决定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 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2、下表体现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特点是( )
1978年 | 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
1983年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
1984年 |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
A.先农村后城市
B.先沿海后内地
C.改变所有制性质
D.扩大经营自主权
3、“一人包产全家干,村头不见闲人站”“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这描述的是( )
A.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农业生产合作社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在历史上是阻隔南北交通的“天堑”。1957年,实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美好愿望的是( )
A.南京长江大桥 B.武汉长江大桥
C.芜湖长江大桥 D.安庆长江大桥
5、如果请你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之际,为邓小平拟一份发言提纲,在你所拟的提纲中绝对不能出现的内容是( )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阶级斗争要紧抓不懈
C.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实行改革开放
6、新形势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的是
A.邓小平南方讲话 B.中国梦宏伟蓝图
C.“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7、“宁愿牺牲自己,绝不暴露目标,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和全人类的解 放事业,愿献出自己的一切。”履行了自己入党申请书中这一誓言的人物是( )
A. 黄继光 B. 冼星海 C. 邱少云 D. 王进喜
8、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彻底废除的标志是
A. 《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制定
B. 新中国的成立
C. 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9、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被誉为“中国名片”,其演化契合着国家的发展。如图为新中国曾发行的部分人民币图案,从图案中不能得出的信息是当时的中国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实行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0、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展示会”,他们准备的以下资料中适合采用的有
①鞍山大型轧钢厂建成
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立
③大庆第一口油井出油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1、新中国成立以后,下列部门的改造方式与国家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相似的是
A. 资本主义工商业 B. 畜牧业 C. 银行业 D. 农业
12、国家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并有代表性地出版了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其中藏族史诗是
A. 《伊利亚特》 B. 《格萨尔王传》
C. 《江格尔》 D. 《玛纳斯》
13、国家博物馆收藏着由毛泽东主席亲手升起的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它的升起标志着中国(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②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③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4、20世纪末,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的是( )
A.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民主改革的推行
C.改革开放的实践
D.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15、图中为20世纪50年代杨家埠的木版年画《合作社分红》。该版画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6、民族精神是支撑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他们身上共同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
A. 长征精神
B. 无私奉献精神
C. 大庆精神
D. “两弹一星”精神
17、拜占庭帝国以其繁荣的经济、辉煌的文化在当时的世界上巍然屹立,但后来却衰亡了。它的灭亡给后人留下了的深刻启示是
A. 国家分裂必然导致灭亡
B. 固步自封必然会被历史的大潮所淘汰
C. 国家要发展必须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D. 封建制度必然会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
1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举措,其中包括
①实行“三大改造”
②实行“一五”计划
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实行国有企业的改革
⑤加入APEC组织
A. ①③⑤
B. ③④⑤
C. ①③④
D. ②③④⑤
19、它是拜占庭帝国继承和保存古罗马光辉古典文化的历史见证;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它”是( )
A.《查士丁尼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罗马民法大全》
D.《法学汇纂》
20、五星红旗胜利飘扬在雪域高原,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距2020年有
A.66周年
B.67周年
C.68周年
D.69周年
21、2001年12月,中国加入_________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22、______ 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______ 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
23、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_______。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如“党的好干部” _______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________开始,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5、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背景: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
(2)结果: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______。
26、______________在抗日战争中发动百团大战,在抗美援朝中,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迫使联合国军撤退至北纬38度线以南,稳定了朝鲜半岛的局势,极大地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威望,维护了亚洲及世界的和平。
27、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____________、战略支援部队。
2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_____________不断跃上新台阶。
29、新中国成立后,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事件是_____和平解放。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_____。
30、西藏和平解放:意义:祖国____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31、简要回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32、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
第一、政策变化:
(1)1950年,我国开始对新解放区分批进行的改革是 。
(2)1953年,国家通过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的形式是 。
(3)1958年,反映人民群众迫切改变落后状况的运动是 。
(4)十一届三中金会后,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逐步实行的制度是——。
第二、分析比较:
(5)1952年底,在新解放区的改革对我国农村发展有何意义?
(6)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政策的调整对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第三、得出结论:
(7)请你为今后我国调整农村政策提出两条合理化的建议?
33、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发展科学技术,我国在许多领域已经接近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我国的文化事业也蓬勃发展,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1964年10月16日15时整,在我国西部罗布泊上空,强光闪亮,天地轰鸣,巨大的蘑菇云冲天而起,整个世界都被震撼了。这描述的是什么事件?列举出为此做出贡献的一位科学家。
(2)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名称是什么?我国是世界上第几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3)我国第一位“太空访客”和“太空漫步者”分别是谁?
(4)中国哪位科学家在2015年因为对人类贡献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5)1956年毛泽东提出的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双百”方针的内容是什么?
(6)2012年中国哪一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34、法与时移,法治建设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恩来对黄炎培说:在新政府任职,不同于在旧社会做官,现在是人民的政府,不是做官,是做事,是为人民服务。这由全国各党派一起千斟万酌制定的《共同纲领》,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剧本’,我们编了‘剧本’,自己怎能不上台唱呢?”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庄严地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个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并且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和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愿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
材料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四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2020年5月28日经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也是第一部以“民”命名的法典,是新中国法制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也是世界民事立法进程的一座丰碑。
(1)材料一中被周恩来称为“剧本”的《共同纲领》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它在当时起什么样的作用?
(2)材料二中的宪法是在哪一年颁布的?它规定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什么?其颁布有何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全面依法治国是党中央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一,请你再列举另外三个“全面”的其中两个。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制定民法典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