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下)拉萨八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五星红旗胜利飘扬在雪域高原,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距2020年有

A.66周年

B.67周年

C.68周年

D.69周年

2、一首歌中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A.1949年9月

B.1949年10月1日

C.1950年10月1日

D.1953年7月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们习惯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事业比喻为“新的长征”。“新的长征”中被外国人称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哪座城市

A. 深圳

B. 珠海

4、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这话的意思是( )

A.对我国建设十分悲观

B.人民生活亟待改善

C.我国工农业发展不平衡

D.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5、2020年初,一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从武汉波及全国,在疫情防控战役中,钟南山、李兰娟等一批医学科学家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下列科学家与他们同属一个领域的是

A.袁隆平 B.牛顿 C.达尔文 D.屠呦呦

6、“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对“三步走”战略目标的深化和推进,展现出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的光明前景。下列不属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是

A. 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

B. 赶超英美发达国家

C.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下组图片反映的是

 

A. 经济建设成就

B. 国防建设成就

C. 外交事业成就

D. 制度建设成就

8、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屠呦呦在演讲时也曾提到,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成功提取药物屠呦呦及其科研团队发现的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药物是(       

A.青霉素

B.青蒿素

C.维生素

D.胰岛素

9、中共八大和中共十届三中全会的最主要共同点是

A. 从中国国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B.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C. 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10、“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何为上计。”此话出自哪位伟人(  

A.江泽民

B.毛泽东

C.邓小平

D.胡锦涛

11、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将阻隔长江南北交通的“天堑”变为“通途”的第一座桥梁建立在

A.上海

B.南京

C.武汉

D.重庆

12、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先后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洗雪了百年国耻。在此之前,侵占香港、澳门的国家分别是( )

A.英国、西班牙

B.西班牙、葡萄牙

C.英国、葡萄牙

D.英国、法国

13、归纳和整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企业活力增强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生死攸关的转折

D.“两弹一星”的成功——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1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下列不属于党和国家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政策和理论创新的是(  

A.赎买政策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邓小平理论

15、下列记录在人民日报上的重大事件,按照历史进程的排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

16、我们现在通常说的“两弹一星”指的是(     

A.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

B.原子弹、氢弹、实用地球卫星

C.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

D.导弹、氢弹、返回式卫星

17、2019年4月23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90周年阅舰式在青岛附近海域举行。中国人民海军诞生的标志是(   )

A. 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筹建 B. 华东军区海军成立

C. 人民解放军海军领导机关成立 D. 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的建立

1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将在

A.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

B. 中国共产党成立150年时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0年时

19、工人阶级以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投身于国家建设之中;广大农民用努力增加生产、积极交纳农业税等实际行动来支援工业建设;知识分子、工程技术人员和科学工作者为实现国家工业化大显身手。材料反映出“一五计划”顺利完成的主要原因是

A.工人阶级进行技术革新

B.广大农民积极支援

C.科研人员加紧科学研究

D.人民群众齐心协力

20、如图所示,最有可能发生在什么时期

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三大改造时期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在会上,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_____________、人民幸福。

22、他艰苦创业,带领钻井队开采出了大庆油田第一口井,被誉为“铁人”。____

23、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于什么会议________

24、1964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___________________,迈人了核大国行列。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________”顺利进入太空轨道,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5、基于“一国两制”已经收回的地区:

26、①年,在中国共产党的第②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③。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④,对建设有⑤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

27、日常生活的变化

(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____________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2)改革开放前,人们买衣服要凭_____,不仅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吃的方面,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_____问题。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也很简单。

(3)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_____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_____”,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4)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_____也不断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_____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28、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概况:___年10月在北京召开

29、经济特区的代表,一夜崛起之城指的是________

30、________年,中共八大后,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________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改革开放。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

第一、政策变化:

(1)1950年,我国开始对新解放区分批进行的改革是  

(2)1953年,国家通过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的形式是  

(3)1958年,反映人民群众迫切改变落后状况的运动是  

(4)十一届三中金会后,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逐步实行的制度是——。

第二、分析比较:

(5)1952年底,在新解放区的改革对我国农村发展有何意义?

(6)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政策的调整对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第三、得出结论:

(7)请你为今后我国调整农村政策提出两条合理化的建议?

 

32、根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指导思想。

(1)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3)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4)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33、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调整,请举出四次调整的内容。简析1950年和1978年进行的调整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总结你对我国调整农村生产关系的认识。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底废除了,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1952年底,全国近三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存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推翻。

材料二: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提倡吃饭不要钱。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都归公社所有。许多果树被砍、家禽被屠宰。

材料三: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的是我国现代历史上哪些重大事件?

(2)材料一、二、三中,对我国生产力发展起了促进作用的有哪些?

(3)从材料二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