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下)徐州八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整顿经济秩序、土地改革的共同作用(  )

A. .消灭地主阶级   B. 肃清反革命势力

C. 控制经济命脉   D. 巩固人民政权

 

2、全国土地改革后,分配给农民的土地(   )

A. 归农民所有   B. 归乡镇所有   C. 归集体所有   D. 归国家所有

3、1952年,在全国进行的土地改革基本接近尾声,辽宁的一位农民在写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中这样说:“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现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过去是一个肩给地主扛着饭碗,现在劳动成果完全归自己所得,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由此可见,土地改革的完成

A.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B.实现了土地私有制向土地公有制的转变

C.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D.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4、如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部分票样,这些货币上除了汉字还印有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字,部分面值主图案采用了身穿民族服饰的人物形象。这些设计理念体现了

①民族团结原则  ②民族平等原则  ③尊重民族文化  ④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2008年海峡两岸实现三通不包括

A. 通海

B. 通邮

C. 通航

D. 通商

6、语文老师布置小明为一部新闻纪录片写解说词: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B. 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我国确立

C.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 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7、新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并实现“零的突破”是在

A. 第23届

B. 第24届

C. 第25届

D. 第26届

8、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义初级阶段的基木国情没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中共十三大召开

9、下图是珍藏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一幅战时宣传画。根据图意,这幅宣传画最恰当的名称应该是

A.“战犯最后的归宿”

B.“最危险的时候”

C.“团结抗战到底”

D.“不可饶恕的罪行”

10、今新疆地区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 )

A. 秦朝 B. 西汉 C. 东汉 D. 曹魏

11、“中国在十四年抗战中,为了自己的解放,曾经作了伟大的努力。这种努力,主要是属于中国人民的。中国军队的广大官兵,在前线流血战斗,中国的工人、农民、知识界、产业界,在后方努力工作,海外华侨输财助战,一切抗日政党,除了那些反人民分子外,都对战争有所尽力……”材料说明了中国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实行全民族抗战

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配合

D.中日两国力量对比悬殊

12、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

B.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C.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D.标志着全国获得了解放

13、“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周恩来同志发表这一演说应该是在

A.日内瓦会议

B.联合国大会

C.万隆会议

D.与印度总理会晤

14、下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时收集到的漫画。(画中诗:稻子玉米搭彩门,悟空说是南天门;社员高坐哈哈笑,这是俺社幸福门。)依据图片内容判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

A. 土地改革

B. “大跃进 ”

C. 农业生产合作社运动

D. “文化大革命”

15、“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的时间

A.1987年 B.1992年 C.1993年 D.1997年

16、某班黑板报上出现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等关键词,可以推断这期板报的主题是( )

A.民族团结 B.祖国统一 C.新型民族关系 D.民族地区的发展

17、1953﹣1957年,中国的经济状况是(  )

A.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B. 工业总产值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

C. 社会主义的经济成分已经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D. 新经济政策继续推行,经济恢复迅速

18、《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和“小麦亩产12万斤”“皮棉亩产5000斤”“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这一现象发生在( )

A.1956年

B.1958年

C.1960年

D.1962年

19、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重大贡献是

A.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确立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

C.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彼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下列史实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②西藏和平解放

③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④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完成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青蒿素:

(1)概况:____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治疗______的新方法。

(2)荣誉: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______________奖。

   

(3)意义:开创了治疗________的新方法。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22、1978年,在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__________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1992年,邓小平的_____________,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3、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内容:鲜明的主题;分析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__________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4、(1)1954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

(2)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3)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的奋斗目标是

(4)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5)中共十九大被确立为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

25、2012年,中国作家______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5年,我国学者________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6、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______

27、中国梦宏伟蓝图

(1)首次提出中国梦:2012年,习近平提出:“实现__________,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实现途径:2013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当选为国家主席,他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________、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质是________,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3)两个“百年目标”: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____”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_____。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O年时,建成_____,实现_____

28、新中国成立的前夕,我国建立第一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是 _________________

29、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的事件是______。

30、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_____________,战区主战、_____________的新格局。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开创了新局面,请写出外交上的三件大事?

32、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召开的时间?主要内容?意义?

33、“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成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起点,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起点。”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从容应对,采取了系列措施来巩固新生的政权。试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措施及人物。

(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

(2)在抗美援朝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射口的英雄。

(3)1950年为进行土地改革而颁布的文件。

(4)1954年9月第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

(5)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谁?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0年到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这种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刘少奇

材料二这场运动的宗旨是提高产量、争取更大程度的农业专业化,以及加速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到1956年年底,约96%的农户正式成为合作社社员。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主要生产资料仍归集体所有,在分配方面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是适应我国农业特点和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的一种较好的经济形式。

——摘自《复兴之路》(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土地改革后我国实行了什么土地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土地改革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中的“这场运动”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3)根据材料三归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一种较好的经济形式”的原因。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农村经济得到发展的共同经验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