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年清明前,中国、韩国双方在韩国仁川国际机场庄严举行第三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使这些在朝鲜半岛沉睡了超过了半个世纪的烈士得以“荣归故里”。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被誉为:
A.最可爱的人
B.党的好战士
C.和平卫士
D.钢铁卫士
2、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对中共八大的继承和发展,其“发展”主要体现在( )
A.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
B.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3、他,曾经荣获2001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是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他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
A.邓稼先 B.杨利伟 C.翟志刚 D.袁隆平
4、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包含着智慧与努力。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一次国际会议的圆满结束。这次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亚非)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亚太经合组织会峰会
5、1956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在这一年
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开始人民公社化运动 D.开始改革开放
6、导弹部队在现代化军队中不可或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改组成火箭军,作为我军的独立军种。第二炮兵部队创建于
A.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B.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C.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D.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7、抓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与“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主政治建设”等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A.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颁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颁布《义务教育法》
D.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8、下图是水小明同学整理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知识卡片,横线处应该填写(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
A.领土完整
B.独立发展
C.民族平等
D.民主自由
9、2017年中共十九大召开,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
10、与“2007年”“中共十七大”“写进党章”等信息有关的是(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1、1966年,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导弹在西北地区试验成功,接着组建部队作为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这支部队的名称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军陆战队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水面舰艇部队
C.中华人民共和国空军
D.战略导弹部队
12、下列流行语中,出现于新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一组是( )
A.解放、土改、三大改造
B.总路线、大跃进、大炼钢铁
C.上山下乡、红卫兵、造反有理
D.希望工程、炒股、个体户
13、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我们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其中最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是
A. 创新
B. 绿色
C. 共享
D. 开放
14、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也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点。这次会议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成为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伟大起点。这次会议是( )
A. 中共一大 B. 十一届三中全会 C. 遵义会议 D. 中共十二大
15、中共八大和中共十届三中全会的最主要共同点是
A. 从中国国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B.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C. 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16、为解决广东居民偷渡到港澳的历史难题,时任广东省省长的习仲勋指出:制止群众性外逃的根本措施是发展经济、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广东临近港澳,可以发挥这一优势,在对外开放上做点文章。此后,中共中央在广东首先尝试这一主张的措施是( )
A.创办经济特区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17、下图《摘棉花》是一时期的宣传画:《人民日报》报道: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2.9亩小麦试验田亩产达3530斤。这些浮夸宣传的出现反映了“左”倾错误的泛滥,“左”倾错误出现的原因是:( )
①中共八大的指引 ②对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
③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 ④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2018)4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武汉会见来华进行非正式会晤的印度总理莫迪,并共同参观湖北省博物馆精品文物展。上世纪50年代,中国在和印度交往中首次提出,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的是
A.合作共赢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
D.不结盟政策
19、如表是“一五”时期我国各部门投资比例,表明“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投资的重点是
A.轻工业 B.农业 C.交通运输业 D.重工业
20、2008年11月,在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达成“三通”。“三通”不包括
A. 通邮
B. 通航
C. 通商
D. 通车
21、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粹________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
22、1992年,党的_______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_________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
23、第一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共同纲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技文化工作中实行“双百”方针,具体指“________”。
25、________年秋,在________的主持下,“文化大革命”中废弃的高考制度被重新恢复,中国的高等教育走上了正轨。
26、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3)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奉行的外交理念——
27、强军保障:强调军队_____________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28、全方位外交:格局:形成全方位、________、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29、根据本单元所学知识判断历史事件。
(1)标志祖国大陆领土完成统一的是___________。
(2)提高新中国国际威望的是___________。
(3)为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准备条件的是___________。
30、2013年,_______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在会上,他深刻阐述了_________的宏伟蓝图。其基本内涵是国家_______、民族________、人民_______。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___”的奋斗目标。
31、一部人类文明史,是一部建设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增强国家治理能力的探索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政治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1949年9月,为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党派等各界人士召开了什么会议?这次会议初步建立了哪一政治制度?
32、邓小平曾说过:“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请回忆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法制的曲折发展,回答以下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什么?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确立了什么制度?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是?这次会议的召开,形成了什么制度?
(3)新中国成立后民主法治遭到严重践踏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哪一次会议才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在政治、思想、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33、中国古代“大一统”政治格局的形成、发展,跟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是密切相关的。我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同样也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什么?统一于何时?
(2)汉武帝时代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思想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西汉是怎样加强对新疆(西北地区)的管辖的?
(4)明朝时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了许多措施,请列举一例。清朝哪一机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5)以“达赖”为首的少数藏独分子企图策划西藏独立,请你用元朝和清朝前期各一件历史史实,证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和《解放军报》发表了题为《学好文件抓住纲》的社论,首次公开提出了“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道遁。”
材料二: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文章鲜明地指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 践的检验。第二天,《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 又全文转载和转发。这引起了提出和支持“两个凡是”的人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文章政治上是反动的、理论上是荒谬的。
材料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们党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显示了我们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新路的坚强决心。
请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社会面临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材料二中的这篇文章引发了一场有关什么问题的大讨论?这场讨论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三中提到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分别是什么。
(4)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