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会面,这次会面被称为“习马会”。会面中,两岸领导人都认为应该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关系继续和平发展,是基于双方继续坚持
A. “一个中国”的共识 B. “区域合作”的模式
C. “一国两制”的构想 D. “睦邻友好”的方针
2、中国近代历时最久、影响最大,堪称中国近代史“百科全书”的报纸是
A.《大公报》
B.《时务报》
C.《国闻报》
D.《申报》
3、2019年4月3日上午,第六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由我空军专机护送从韩国接回辽宁沈阳,10位志愿军烈士英灵回到祖国和人民怀抱。当年,志愿军战士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被誉为
A. 和平卫士
B. 最可爱的人
C. 党的好战士
D. 钢铁卫士
4、中国的很多节假日都与重大的历史事件有关,“十一”长假依据的历史事件是
A.新中国成立 B.占领南京,推翻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C.两藏和平解放 D.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5、歌曲《天路》唱出了青藏铁路通车后藏族人民的心声,青藏铁路建成于:( )
A.“一五”计划时期 B.“文化大革命”时期
C.三大改造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6、如图是摘自著名文史学者宋云彬先生的日记。这段日记记载的会议应该是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7、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该会议内容的是
A.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B.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C.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D.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
8、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出现的两次重大转折性的会议分别是( )
A. 遵义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遵义会议,中共十二大
C. 中共七大,中共十三大
D.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9、我国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是在( )
A. 1949年 B. 1951年 C. 1952年 D. 1956年
10、1949年9月,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毛泽东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站起来是指中国实现了
A.民族独立
B.社会主义
C.全境解放
D.国家富强
11、中国人起名往往追逐时代潮流,带有时代的烙印。比如“文革”时期许多人起名叫“卫红”“卫东”。莫言在小说《生死疲劳》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住在东厢房里的另一户人家,在这段时间里的一个狂风暴雨日,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婴。这两个女孩,长名互助,幼名合作。”小说中给孩子取名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十年浩劫 D.改革开放
12、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打破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是在( )
A.《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之后
B.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之后
C.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之后
D.海协会和海基会成立之后
13、下面柱状图是深圳1980—2016年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特区的创办 B.三大改造的开展
C.开发浦东新区的辐射 D.自身优越的地理坏境
14、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的时间是
A.1949年
B.1950年
C.1952年
D.1965年
15、咸丰帝病逝前朱批“览奏易胜愤怒!”这里从权力和艺术的中心变为残阳下的如烟荒草,进而成为树立在每个国人心中的耻辱图腾。“耻辱图腾”是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东交民巷被辟为使馆界
C.日本制造旅顺大屠杀
D.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16、下列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经济特区一一沿海开放城市一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一内地
B. 经济特区一一沿海开放城市一一内地一一沿海经济开放区
C. 沿海开放城市一一经济特区一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一内地
D. 沿海开放城市一一经济特区一一内地一一沿海经济开放区
17、“以此为起点的中国改革开放,释放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潜力,可谓开启了中国千年历史大变局。”材料中的“起点”是指( )
A.土地改革的进行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
18、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流传着一句话:“ 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他的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影响了社会风尚,培养了几代人。
A.雷锋 B.冼星海 C.徐悲鸿 D.黄继光
19、1972年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直接反应是( )
A.支持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B.断绝与美国的关系
C.对侵华历史深刻反省 D.田中角荣访华
20、1964年10月16日,随着一朵“磨菇云”在西部地区腾空而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为此付出毕生心血的科学家是
A.焦裕禄
B.詹天佑
C.袁隆平
D.邓稼先
21、1956年,________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2、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始于安徽凤阳_____;到1983年____制逐步在全国推开。
23、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和福建的 ______ 建立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中央决定开放_____个沿海城市。后来,增设_______经济特区,设立 _______ 开发区。现在,我国的对外开放已从 _______ 地区向 _______ 发展,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一个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的对外开放格局。
24、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____________、战略支援部队。
25、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枪口,为战役的胜利铺平了道路,他是______;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是______案。
26、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________”;2017年,在中共十九大上,________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7、________年,海南岛被划为经济特区; 1990年,________开发区也建立起来了。
28、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______”的方针,推动了会议的圆满召开;国家主席______被污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29、下图事件是_____;你最深的感受是_____
30、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的伟大构想,成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___________________”,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3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前所未有的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力度,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58岁的王根科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自治县的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去年在政府的帮助下,发展有特色的作物种植走上脱贫致富新路,开始种植万寿菊。“虽然只种了2亩多,就拿到了6000多元”,他微笑着告诉记者。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了什么制度?在哪一年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哪个?
(2)20世纪末,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怎样的战略?起到了什么作用
(3)为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写一句关于民族团结相处的标语。
32、“三大改造”中农业改造的原因是什么?到1956年底国家对那些工业进行了怎样的改造?它的意义又是什么?
3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该原则的提出有何重要意义?
34、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习近平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中指出:“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78到2012国内生产总值表
1978 | 1980 | 1985 | 1995 | 2000 | 2005 | 2010 | 2012 |
3645 | 4546 | 9016 | 60794 | 99215 | 150937 | 473104 | 510042 |
材料二:邓小平为中国经济奇迹奠定基础己经过去40年了,他允许中国农民自主生产,在南方沿海设立了经济特区,也让外国人在那里投资。这很快带来了成果一40年后的今天,……中国的经济繁荣有很多方面让人难以置信。
——德国2018《时代》周报网站刊登《更高,更远,更快,中国》
材料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以提高企业活力,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重庆钢铁公司等地方国营工业企业率先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改革·……
——摘编《中国共产党关于国有企业发展与改革的探索》
材料四: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以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担当,闯出了一条新路、好路,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实践。今天,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将改革进行到底,继续“引领时代",大步向前
——习近平
请回答:
(1)据材料一,1978一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呈现什么变化趋势?导致这种趋势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使经济取得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奇迹。
(3)据材料三,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手段和基本方向分别是什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4)材料四中“一条新路、好路”是指什么道路?这条道路的探索主要得益于哪次会议?
(5)综合上述材料,中共如何才能继续“引领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