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被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的理论是
A.邓小平理论
B.科学发展观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只是乱了自己……”可以印证“乱了自己”的史实有
①造反派组织打、砸、抢事件
②工厂停工“闹革命”
③“九一三”事件发生
④知识分子被批判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3、如下图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数据表。这种增长趋势主要得益于当时我国( )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建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4、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这次会议( )
A.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B.提出三大改造
C.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
D.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5、2002年,面对SARS病毒肆虐全球之际,中、美、德等9个国家迅速组成疫情医疗协作小组,共同抗击疫情。这表明
A.SARS病毒无法跨境传播 B.各国严防病毒扩散收效甚微
C.战胜疫情需要国际合作 D.人类完全斩断了病原体发育
6、李侃在《中国近代史》上写道:洋务派在186以后创办的军事工业,都采用机器生产。尽管当时机械化的程度不高,但毕竟开始了近代工业大生产方式。无疑是一次重要的变革。材料说明了洋务运动
A.揭开中国近代史序幕
B.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C.抵制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D.开启近代工业发展历程
7、“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南海写下诗篇。”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
A.深圳
B.长江三角洲
C.海南岛
D.珠江三角洲
8、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工作,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这主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
A.共享 B.开放 C.协调 D.创新
9、军事力量是一个国家最后的底牌,也是一个国家所有外交决策最基础的依据。我国几大部队建立的先后顺序是( )
A.陆军、海军、空军、战略导弹部队
B.陆军、空军、海军、战略导弹部队
C.海军、空军、陆军、战略导弹部队
D.海军、陆军、空军、战略导弹部队
10、描写地下工作者以殊死搏斗保卫山城重庆迎接黎明的是( )
A.《青春之歌》 B.《红岩》
C.《高山下的花环》 D.《将军吟》
11、1992年,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和大陆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
A.“九二共识” B.两岸共识 C.统一共识 D.海峡共识
12、“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人们常用这句话来赞扬一个人“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这个人就是我国杰出的农业科学家:
A.邓稼先 B.杨振宁 C.焦裕禄 D.袁隆平
13、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奋斗在第一线、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下列战役是中国共产党发动的是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淞沪会战
D.武汉会战
14、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共同的愿望,1951年通过谈判获得和平解放的地区是( )
A.沈阳 B.北平 C.南京 D.西藏
15、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习近平回顾这样的现实:“中国从未如此依赖世界,而世界也从未如此依赖于中国,中国发展离不开亚洲和世界。”21世纪初,为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的举措是( )
A.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 中国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C.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中国设立经济特区
16、深圳又一次依托特殊的地缘地位,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为我国的对外开放闯出了新路,提供了经验。深圳“闯出新路”得益于
A.沿海城市众多 B.一国两制的落实
C.工业基础雄厚 D.建立了经济特区
17、民族区城自治制度是新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下列选项中哪些是省级民族自治区
①内蒙古
②新疆
③广西
④宁夏
⑤西藏
⑥青海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⑥
18、下面两幅如图分别是我国两组经济数据示意图。导致两组数据变化的共同因素是
A.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B.国有企业改革改革的深入
C.中国重返联合国
D.“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19、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展示会”,他们准备的以下资料中适合采用的有
①鞍山大型轧钢厂建成
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立
③大庆第一口油井出油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0、联系与比较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小明同学用这一方法比较中国共产党的遵义会议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点,得出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有( )
①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转折点
②都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③都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工作重点
④都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21、科学理论可以指导实践。在中共十八大上,_______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中共_______ (会议)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1992年,中国共产党____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____体制。
23、______年,______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______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4、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 ____________ 。1997年党的十五大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 ___________ 。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公私合营
(1)时间、方式:从1954年开始,国家___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________。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2)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_,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_______,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三大改造的完成: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三大改造的意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_________的转变,__________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三大改造的缺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存在______、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26、中共中央提出“_______、巩固、充实、_______”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
27、材料: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关键词:①红卫兵;②大练钢铁;③特区。
将材料中的关键词的序号,填入下列时间轴对应的历史时期。
A:______;B:______;C:______。
28、1953年开始的_______标志着我国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9、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
30、________作为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为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2006年,________铁路全线通车,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31、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什么?请简述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过程。
32、新中国成立后,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
(1)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什么制度?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宪法
(3)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建国后具有伟大历史转折意义的会议是什么?这次会议确定了怎样的指导方针,工作重心作了怎样的转移?它开启了什么时代?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别是谁提出来的?又分别在哪次会议上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33、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两弹一星”领域取得了哪些科技成就?“两弹一星”的成功对我国有何重大意义?列举两位为“两弹一星”的成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党在农村工作中的最基本的任务,就是教育和促进农民群众逐步联合、组织起来,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农民能够由落后的、小规模的个体经济变为先进的大规模生产的合作经济,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
材料二: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而采取的方法是什么?
(2)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什么政策?
(3)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