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下)宜兰八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的相同点是(     

A.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深化了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C.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D.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绘制年代尺是我们归纳整理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是小明在探究某两国关系发展简史时绘制的年代尺。据此判断,他探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 中日关系

B. 中美关系

C. 中英关系

D. 中苏关系

3、1955年,中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国际会议是

A.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第26届联大

D.上海APEC会议

4、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的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A.全国大陆到1952年底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

B.《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标志着土地改革开始

C.土地改革使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D.土地改革是我国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社会变革

5、思源中学八年级的赵启敏同学为了便于记忆历史知识,用“一桥”“二铁”“三藏”“四厂” 简洁地总结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建设成就。下列不属于“四厂”的是

A.北京同仁堂制药厂 B.沈阳第一机床厂 C.沈阳飞机制造厂 D.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6、2019年是中国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以下是人民海军不同时期的主战装备,这反映出人民军队(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21世纪初                       21世纪初

鱼雷快艇                       火炮护卫舰                  大型导弹驱逐舰             新型战略核潜艇

A.武器现代化水平提高

B.成为友好交往的使者

C.实战化训练不断加強

D.形成海陆空防御体系

7、下图人物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哪一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

A.和平共处 B.互不侵犯 C.荣辱与共 D.求同存异

8、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相关的两个事件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中共十二大

B.一五计划的完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三大改造的完成中共十三大

D.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中共十五大

9、“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和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与这些内容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2020年5月15日,美国商务部网站发布了对华为的新制裁,修改了对华为的制裁内容,其制裁全面升级。纵观中美关系的风云变化,两者最大的障碍在于(  

A.西藏问题

B.台湾问题

C.香港问题

D.澳门问题

11、根据下面图片所反映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A.该事件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由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土地公有制

B.该事件的完成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C.该事件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D.该事件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12、以下三幅图片能够反映出我国(     

A.农村经济改革逐步推开

B.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深化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启

D.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

13、为下面两幅图片配一个标题,最适合的是( )

A.党的好干部 B.空军战斗英雄

C.“最可爱的人” D.科学高峰攀登者

14、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材料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全国政治协商制度

15、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繁荣文学艺术,提高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积极性而提出了

A.“863”计划

B.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C.以阶级斗争为纲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6、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六大

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17、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A. 土地改革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民主与法制建设   D. 国有企业改革

18、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在京召开,这次会议作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

A.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C.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落户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D.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19、下表数据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土地占有比例,导致这一数据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例

土地占有比例

人口比例

土地占有比例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地主、富农

14.5

54.8

7.9

8.6

 

 

A. 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规模开展

B.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C.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进

D. “包产到户“的实施

20、下面对历史事件和对其论述组合正确的一项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设立深圳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

C.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完成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D.三大改造完成→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_________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_______”的方针。

(2)“________”方针的提出,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2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意义: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____,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23、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事件。

(1)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一一

(2)“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一一

(3)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一一

(4)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一一

24、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了________,将拥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带入全球贸易体系,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____”建设,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25、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影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________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26、日益密切的交往:原因:在“________、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

27、下图会议上通过的文件是__________。 

28、文化事业的发展

(1)1956年,________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 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2)“双百”方针提出后,长篇小说《_____》《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都是这一时期的出色作品。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2012年,中国作家___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29、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是国家主席_____遭受残酷迫害。

30、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共做出决策、低砺前行的盛会。

(1)在________上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成为指引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帆。

(2)在中共十六大上,“________”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中共十九大指出,把________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

(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4)党的十九大上把什么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5)“杂交水稻之父”指的是哪一位科学家?

32、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在很多领域取得了成就。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我国为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成功收回哪两个地区建立特别行政区,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积累了成功经验?

(2)中国近代以来,饱受屈辱。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我国的国防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新中国刚成立时,在有陆军的基础上,又分别建立了哪两个大的军种?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2015年更名为什么?

(3)在外交上,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成就显著,请写出两例。

(4)在文化、科技上,更是成果丰硕。我国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著名人物分别是谁?

(5)在中国现代史上,工业从无到有、国防的现代化、“两弹一星”的成功、航天工程的成就,”“863计划”“973计划”的实施等,都体现了中国的科技力量。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促进了我国社会的进步,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请问.科学技术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从我们中国各领域取得的成就看,我们应有哪些自信?(写一个)

33、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哪一年?此会议的内容有哪些,又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好的歌曲往往记载了时代气息,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催人奋进的长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1)材料一中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的领袖是谁?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地上流行的歌曲《社会主义好》,歌词为:“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

(2)歌曲《社会主义好》之所以流行是因为20世纪50年代所取得的巨大建设成就,请你任举一例说明。后来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遇到怎样的严重失误?

材料三  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

——《我的一九七八》

(3)“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开启了我国农村哪项改革?

材料四  房子大了电话小了,感觉越来越好,假期多了收入高了,工作越来越好,商品精了价格活了,心情越来越好,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环境越来越好

——《越来越好》

(4)综合以上材料,从改革开放41年的变化中,谈谈你的感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