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下)镇江八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的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老字号。解放后同仁堂响应国家号召,顺利实现了公私合营。这是由于

A. 土地改革运动的需要 B. 文化大革命的需要

C.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需要 D. 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

2、我国在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优先发展的部门是(   )

A.农业 B.手工业 C.轻工业 D.重工业

3、“拄棍当舟渡,风雨每辞家。怀中拥抱兰考,口里啖狂沙。一已沉疴不顾,三百荒丘尽踏,劳瘁任交加……”这首发表于《诗刊》上的《水调歌头》歌颂的是(   

A.雷锋

B.王进喜

C.邓稼先

D.焦裕禄

4、“红手印对于小岗村来说,有着特殊意义。35年前,安徽凤阳小岗人,冒着风险按下红手印,分田到户大包干,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史实的是

A.小岗人的做法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B.小岗人的做法得到了中央的肯定

C.小岗人获得了土地所有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D.小岗人的做法说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5、建国后某个时期,农业生产中出现“你来我也来,上工带打牌;你去我也走,工分七八九;你穷我也穷,生产大糊弄”的现象。农民生产积极性低的原因不包括

A. 没有生产自主权

B. 没有土地所有权

C. 分配方式不合理

D. 生产责任不明确

6、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方向是( )

A. 开放地区由沿海向内地发展   B. 开放地区由陆地向海洋发展

C. 开放地区由西向东发展   D. 开放地区由北向南发展

7、中美关系史上“历史性的握手”发生在之间。

A.毛泽东与杜鲁门

B.周恩来与杜鲁门

C.毛泽东与尼克松

D.周恩来与尼克松

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下列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A.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B.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

9、时代特点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烙印,人们所取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根据以下四个人物的名字判断他们年龄从大到小的正确顺序是:( )

马文革 刘援朝  张跃进  季开放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④①② D.②①③④

10、周恩来总理曾经把某一历史时期形象地比作“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你认为“从天安门到天安门”这一历史时期指的是(  )

A. 抗日战争时期   B.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C.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D. 解放故争时期

11、“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忆昔》中描绘的情景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C.唐玄宗实行一系列改革

D.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12、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标志性事件

A. 五四运动

B.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C. 新中国成立

D. 西藏和平解放

13、如图是“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人数统计图(共662人)”。图表信息反映了

A.国民党的一党专政被打破

B.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新政协会议

C.新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

D.新政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14、“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子审议。”总理请全国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表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共产主义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

D.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15、某同学正在进行一个主题研究,搜集了“扩大企业自主权”、“破产法”、“股份制”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A. 土地改革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16、2019年5月5日,两岸青年交流合作北京峰会在北京举行。回首海峡两岸关系之路,双方首次打破隔绝状态开始于

A. 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逐步采取一些开放措施

B. 台湾和大陆分别成立海基会和海协会

C. 海协会和海基会就“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

D. “汪辜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

17、1911年10月12、13两日,英国《泰晤士报》均在显要位置开辟专栏报道中国的革命,相关报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叛乱”。这是针对中国发生了(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武昌起义

D.南昌起义

18、英魂归故国,浩气满乾坤。2019年4月1日,10位志愿军烈士英灵,回到祖国和人民的怀抱,在中华大地安息。志愿军战士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最后壮烈牺牲的英雄是

A.刘胡兰

B.董存瑞

C.黄继光

D.邱少云

19、20世纪 90年代我国在祖国统一大业中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A.香港、澳门回归

B.万隆会议的召开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关系正常化

20、这一年中国成功举办APEC会议;这一年中国申奥成功;这一年中国加入WTO;这一年被国际命名为“中国年”。这一年是指( )

A.1978年 B.1997年 C.1999年 D.2001年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文化事业的发展

(1)1956年,________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 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2)“双百”方针提出后,长篇小说《_____》《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都是这一时期的出色作品。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2012年,中国作家___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22、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两弹一星”

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___________爆炸成功。

②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1967年我国第一颗_____爆炸成功。

③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名称),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④“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_____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_____,增强了我国的_____,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漫步太空

①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1999年11月,_____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②2003年10月,航天员_____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③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_____

④2021年6月,_____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23、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与之相关的内容。

(1)抗美援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是  ______

(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  ______

(3)带领兰考人民艰苦奋斗,治理灾害,人民称他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______

(4)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  ______

(5)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______

24、知识改变命运,科技创造未来。

(1)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主要是首次培育成功________

(2)“________”是抗疟疾的中药,它的发现和实现人工合成,是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关键。

(3)为了追赶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在1986年我国提出了________,成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研究的重点。

 

25、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1)A.我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城市

B.我国在长江建立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的城市

(2)仔细观图,说说一五计划中的重点是什么?

26、根据下列提示的信息,写出相关的会议名称。

(1)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2)颁布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3)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4)制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7、读《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示意图》将相应代码填入答题卡图中。

 

A.宁波

B.福州

C.温州

28、开始标志:________年5月16日,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

29、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__________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的道路,自己英勇牺牲。__________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伏纪律,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30、1976年,叶剑英、华国锋一举粉碎_______反革命集团,结束了十年文革浩劫;______年12月19日至20日凌晨,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土地改革进行的目的及影响是什么?

32、探究历史: 2011年3月全国“两会”胜利召开。其中,“两会”清晰地描绘了下一步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持稳定的线路图。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改革开放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步骤一:历史回想

(1)1950年6月,中央政府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大规模的____________运动在全国开展。

(2)1953—1956年间党领导人民取得辉煌胜利的重要史实是进行三大改造。试述其主要内容?

步骤二:历史转折

(3)改革开放的决策是哪一次会议上作出的?这次会议确立的指导思想是?会议作出了怎样的工作重心转移?此次会议还做出了什么新决策?

(4)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推行什么政策?

步骤三:深度探究

小明的笔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有一个关键词注定让人们无法忘记,那就是“经济特区”。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福州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三十年多来,它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有一处错误,请在下面写出错误的地方并改正。

(5)错误: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

(6)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经济特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地

步骤四:论从史出

(7)结合中国历史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及上述材料,说说中国为何改革开放?

33、中共十四大确定的中国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 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值变化表

变化行业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1953- -1957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1) 从材料一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

材料二 八大二次会议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形势,并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二十年”的伟大时期,要求缩短超英赶美的时间,争取七年赶英国,再加八年或者十年赶上美国..... 要 掀起一场“以钢为纲”带动一切的“大跃进”。

——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大跃进”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大跃进”给中国带来的消极影响。

材料三 “文化大革命”时安徽风阳一一段花鼓词唱道,“风阳地多不打粮,破子一住就逃荒,只见风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风阳。

1979年,凤阳县粮食总产量比历史上最高年份增长了99.9%.老百姓唱道。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

(3) 材料三中两段唱词反映了凤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4) 综上所述,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注意哪些原则?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