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下)惠州八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及完成的时间是(     

A.1952-1956年

B.1953-1957年

C.1954-1958年

D.1958-1962年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以下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③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④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3、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年到100年,我们要么努力,要么失败。”苏联步入先进国家行列的重要举措是(  

A.实行新经济政策

B.实现农业集体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4、右图中两种所有制经济百分比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基础完成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

5、我国彻底废除了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A. 1949年

B. 1950年

C. 1951年

D. 1952年

6、小明同学正在搜集有关中共八大的材料,他可能收集到的是

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在宣传十月革命的过程中,他自己的党悟得到迅速提高,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着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并且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这里的“他”是

A.李大钊

B.陈独秀

C.胡适

D.鲁迅

8、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2%,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这则材料反映出

A. 消灭了土地私有制

B.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C. 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

D.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

9、我国1950年开始至1952年基本完成的土地改革( )

A.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B. 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

C.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 彻底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土地制度

10、图中所示为某中学校园宣传栏的内容。这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名人名言(节选)

“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王进喜

“我觉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发奋图强,用自我的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我的一切,这才是最愉悦的。”

——雷锋

“面对着当前严重的灾害,我们有革命的胆略,坚决领导全县人民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面貌,不达目的,我们死不瞑目。”

—焦裕禄

A.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B.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C.独立自主,实事求是

D.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11、拜占庭文化是欧洲中古文化的明珠,是人类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文化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里的“上”主要指(  

A.希腊文化

B.印度文化

C.百家争鸣

D.文艺复兴

12、如图是中国1957年-1965年国家经济增长走势图,导致这种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A.“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B.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C.“大跃进”运动,国民经济调整

D.家庭承包责任制,对外开放

13、1951年,辽宁省彰武县一小学的1200名学生,积极响应号召,踊跃投身于捐献战略物资运动。他们利用放学后和假期内的闲暇时间,拣粮食、打柴禾、打柳条子积累了1200元钱,将其全部捐献了出来。小学生捐献资金主要是用于支援

A.抗日战争

B.解放南京

C.抗美援朝

D.解放台湾

14、(题文)中共十五大确定的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不包括(   )

A. 马克思列宁主义   B. 毛泽东思想

C. 邓小平理论   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5、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去往这三个地区,只需要20到30分钟,不仅大大缩短了往来的时间,而且更加有利于促进三个地区经济共享,共同发展,实现共赢。珠海相对于港澳两地而言,中央政府采取的措施最主要的不同是

A.经济政策不同

B.社会制度不同

C.人民权力不同

D.驻军情况不同

16、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的标志是(  )

A. 人民政协第一届会议的召开 B. 中共七大的召开

C. 中共八大的召开 D.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17、八年级(2)班3组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经营自主权”“承包责任制”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本组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是(  )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国有企业改革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8、在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为使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国家对其采取的措施是(  )

A.直接没收,建立国有制经济

B.私人经济,企业给国家上交税费

C.政府领导,权资本家经

D.公私合营,公方代表居领导地位

19、一首歌往往带有一定的时代特征,是某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反映。以下歌曲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应该是( )

①《解放区的天》②《学习雷锋好榜样》③《我的祖国》④《春天的故事》⑤《我的家在松花江上》

A.②①③⑤④ B.①③②③⑤ C.⑤③①②④ D.⑤①③②④

20、1992年,中国第一次派部队参加海外维和行动。截至2020年9月,中国军队先后参加了2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官兵4万余人次。材料说明了(     

A.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B.中国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活动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李峻一在《一个神奇的地方》的歌词中写道:“望洋山春风荡漾,濠江畔莲花绽放……”可见“一个神奇的地方”是指(   )

22、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_____________,战区主战、_____________的新格局。

23、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______”的方针,推动了会议的圆满召开;国家主席______被污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24、中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________

25、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________年12月。

26、   材料  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关键词:①红卫兵  ②大炼钢铁  ③特区  ④两个凡是  ⑤一带一路  ⑥原子弹  ⑦西部大开发;⑧公私合营。

将材料中的关键词的序号,填入下列时间轴对应的历史时期

A:______;B:______;C:_____

27、科学理论可以指导实践。在中共十八大上,_______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中共_______ (会议)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8、1952年底,_______ 的完成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29、(1)大庆石油工人代表“铁人”——________

(2)“杂交水稻之父”——________

(3)“党的好干部”——________

(4)“两弹元勋”——________

(5)“解放军好战士”——________

(6)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我国科学家——________

(7)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用身体堵住敌人机枪射口的“最可爱的人”——________

 

3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造性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新成果。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实现近代化的过程。

(1)简述图一、图二所反映的经济活动,在经济方面产生了怎样作用。

(2)说明图三、图四所示人物分别提倡怎样的政治制度。

(3)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32、“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一首经典歌曲《爱我中华》反映了各族人民热爱祖国,和平相处的和谐中华。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确保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事务,新中国在少数地区实行了怎样的制度?

(2)近年来极少数人企图将新疆、西藏等从祖国分裂出去,这种行为有何危害?

(3)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必须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国家既扶助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又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请分别举例说明。

33、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正式提出于2012年11月29日。

(1)习近平同志说,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什么?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确立了什么样的目标?

(2)“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中国道路”什么道路?

(3)什么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4)你对“中国梦”有什么看法?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不断进行经济建设的探索,逐步推动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1年颁发的土地房产所有权证

材料二:公私合营大生第三纺织公司股权凭证

材料三: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示意图

材料四:许多工厂、农村、学校、机关建起小高炉炼铁、炼钢,毁掉不少山林,也影响其他行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在农业上,对粮食产量估计严重浮夸,各地的粮食亩产量,竞相“放卫星”,有的地方竟然虚报亩产“万斤”,甚至“十万斤”。有的报上还宣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哪一重要措施?该措施使得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对哪一行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过程中的哪一做法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根据材料三所示主要成就,说出“一五”计划中相应的基本任务。

(4)材料四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出现的什么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