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上述材料反映出抗美援朝的目的是( )
A.收复台湾
B.保家卫国
C.统一朝鲜
D.推翻国民政府
2、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下列措施最能体现创新精神的是
A. 农业生产合作社
B.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 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D.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赎买政策
3、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 )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A.手工业 B.工业 C.商业 D.牧业
4、社会发展需要正能量。如图人物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A.无私奉献
B.国际主义
C.刻苦学习
D.勤俭节约
5、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原则。下面不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
B.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
C.香港、澳门回到祖国怀抱——标志着祖国统一彻底完成
D.“两弹一星”的成功——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6、1999年12月20日零时,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文化中心举行政权交接仪式,澳门回归祖国。这标志着( )
A.海峡两岸交流不断增强
B.中葡就澳门谈判取得进展
C.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D.祖国统一大业的最终完成
7、图片是历史的有效载体,不仅记录了历史的瞬间,也反映出历史的脉动。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史实是,统一台湾(两幅图中文字为:“一定要解放台湾”“一国两制统一中国”)
A. 进程的变化
B. 方式的变化
C. 决心的变化
D. 条件的变化
8、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 )
A. 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十二届三中全会 C. 十二大 D. 十四大
9、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
A.国际环境
B.人民的积极性
C.党的领导
D.客观经济规律
10、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无产阶级专政
D.共同富裕
11、观察下表中各项数据变化,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①农村居民实行统一经营,统一支配 ②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③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 ④改革开放后农民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2、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结束了千百年来由少数剥削者垄断政权的局面,人民大众成为国家主人,它是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它”指的是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土地改革
C.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D. 新中国成立
13、“文化大革命”中,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惨遭批斗,失去人身自由。这突出表明“文革”期间
A. 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B. 党内出现了叛徒内奸
C. 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
D. 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14、1981年起,农村群众流行这样一句话:“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又说:“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既省事,又简单,干部群众都喜欢。”这里的“大包干”具体指的是( )
A.土地改革 B.农业生产互助组
C.农业生产合作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5、2019年4月,智利总统皮涅拉在中国访问期间,考察了被称为对外开放“窗口”的城市。这个城市是
A.南京 B.上海 C.深圳 D.青岛
16、中国共产党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与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会议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九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七大
17、下图直接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什么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
A.外交 B.国防科技 C.综合国力 D.经济
18、设计表格归纳知识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下表是我市八年级晨曦同学就“法治专题”进行的知识归纳,其中正确的选项是
选项 | 法律文献 | 备注 |
①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
②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
③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
④ |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政治协商制度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其中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
A.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
C. 五四运动爆发100年时
D.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100年时
20、我国城市道路建设发展迅速,很多大城市为改善城市内部交通状况,大力发展
A. 高铁 B. 民用航空 C. 水运 D. 轨道交通
21、(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__________》起临时宪法的作用;会议决定以《__________》为代国歌。
(2)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__________,到__________,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3)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的宪法;大会选举__________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4)1992年,中共__________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__________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5)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__________,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
22、全方位外交:背景:改革开放后,中国继续奉行________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________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23、“党的好干部”是________。
24、杂交水稻:
(1)概况: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 _______成功培育出_____,被称为“________”。
(2)影响:
①国内: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_________,作出了巨大贡献。
②国际: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对解决________问题也有重要贡献。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25、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____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26、____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____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7、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_____”。
28、被称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的城市是__________。
29、我国对外开放是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的,目前我国拥有经济特区最多的省份是________省;在中共十九大上._______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0、根据下列提示写出与之相关的人物名字。
(1)抗美援朝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员是:
(2)我国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是:
(3)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
(4)在“文化大革命”中,党的历史上最大冤案的受害者是:
(5)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31、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中国北京举行,再一次显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改变了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形象,挺直了民族的脊梁,以独立自主的姿态,展开了和平外交事业。某校八年级(2)班准备举办一次主题为“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小论坛。
(1)活动准备:如果你是该班的一员,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取相关资料?(至少说出两种)
(2)历史溯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采取哪些手段企图扼杀新中国?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新中国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3)外交硕果: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开创了新局面,请列举3件外交上的大事?2001年我国又取得了一项外交成就指的是?
(4)总结反思:通过探究新中国外交发展的风雨历程,谈一谈你的认识。
32、新中国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33、中共十九大的主题是什么?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当前我国的社会矛盾是什么?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害是姓“资”还是“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1992年在深圳的讲话
材料二:邓小平同志这样说过: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我们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我们今天同样应当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江泽民《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判断姓“资”还是姓“社”的依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总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