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也不断增强。逐步遍及全球,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的全球品牌和平台的是:
A. 老子学院
B. 孔子大学
C. 孔子学院
D. 老子学堂
2、1983年,日本的对华贸易份额达97.64亿美元;中国香港达83.41亿美元;美国44.25亿美元,西德17.43亿美元。中国进出口货物的种类也大大变化了。“世界开始进入中国”,这开始于
A. 香港顺利回归中国
B.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C. 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国有企业改革
3、标语口号体现了时代特色。将下列口号图片的序号与相关内容前的字母符号连接,正确的一组是
a.对外开放
b.“文化大革命”
c.“大跃进”
A. ①—b②—c③—a
B. ①—a②—b③—e
C. ①—c②—a③—b
D. ①—c②—b③—a
4、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了许多重大科技成果。以下科学家与其贡献搭配错误的是
A.邓稼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
B.钱学森——研制中国运载火箭
C.袁隆平--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D.屠呦呦--发现有效抵抗症疾的青蒿素
5、“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此处所评价的是
A.大运河的开凿
B.都江堰的修建
C.指南针的运用
D.市舶司的设立
6、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的外交布局特点描述不准确的是
A. 全方位 B. 多层次 C. 中国优先 D. 立体化
7、2003年10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中国人实现了飞向太空的历史性跨越。这艘飞船是( )
A.“东方红1号” B.“亚洲1号” C.“神舟五号” D.“天宫一号”
8、下图反映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文化大革命”扩展到经济领域
B. 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D. 土地改革的完成
9、“九二共识”“汪辜会谈”“三通”等流行词的出现,生动地再现了改革开放时期我国:
A.外交事业的重大突破
B.两岸关系的密切发展
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民主法制的逐步健全
10、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事件是( )
A. 举行开国大典 B. 西藏和平解放
C. 进行抗美援朝 D. 完成一五计划
11、依据如下图判断,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优先发展( )
A.农业
B.重工业
C.轻工业
D.交通运输业
12、“863”计划的倡导者是
①王淦昌 ②王大珩 ③邓稼先 ④杨嘉埠 ⑤陈芳九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13、如图为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工业品产量变化柱状图。其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洋务运动的兴起
B.三大改造的推行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改革开放的深入
14、同仁堂是驰名中外的商标品牌。如果你要考察当年有关其公私合营的概况,你必须查阅哪一阶段的历史资料:
A.1953—1956年
B.1956—1966年
C.1949—1953年
D.1945—1949年
15、张謇说:“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中国但能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据此判断,张謇的思想主张是( )
A.商务立国
B.发展农业
C.实业救国
D.学习西方
16、下列涉及的历史事件,按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共中央为刘少奇平反②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③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④海南岛被划为经济特区
A.②①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④②
D.④②①③
17、有以下四部反映中国近代历史的影视作品,请你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向同学们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
①《建军大业》 ②《西安事变》 ③《大决战》 ④《建国大业》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②① D.②④①③
18、2017年10月24日,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其中的一项重要议程,是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将写入党章,使之成为党在新时期新的行动指南。自通过之日起生效。横线上应填上( )
A.科学发展观
B.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9、1951 年,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 平解放。这意味着
A.西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大陆获得了领土统一
C.废除了西藏封建土地制度
D.西藏自治区的正式成立
20、1979年1月,中国领导人访问美国,中美两国久已关闭的窗户重新打开。这表明( )。
A. 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 中美已经正式建交
C.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 美国丧失了霸主地位
21、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形式:国家对农业进行_______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_____,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步骤:农业合作化开始时实行______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它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3)结果:______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22、“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国家主席________被迫害致死,成为“文革”中最大的冤案。1976年,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采取断然措施,粉碎了________,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23、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概况:1971年10月,第________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________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4、共同繁荣发展
(1)背景: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___________,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2)举措及成效:
政治上:进行了一系列的________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________社会。
经济上:国家采取许多________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文化上:国家重视________的保护与发展,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战略上: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____________,为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
重要表现:2006年,________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5、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于什么会议________。
26、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_____不断跃上新台阶。使中国在各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2)进入新时代,我国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____实现历史性跃升。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到114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谷物总产量、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
(3)我国加快构建________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____”战略,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_____国际化进程。我国已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
27、建设成就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①成就: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建成一大批大中型项目。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________、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建成。1965年,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新兴的电子工业、________、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交通方面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________,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国防尖端技术取得巨大进展。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________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②模范人物: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出现的模范人物有大庆石油工人“________”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________。
(2)文革时期科技成就
①1967年6月我国成功的爆炸了第一颗_______、
②1970年4月成功发射了_______。
③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_______。
28、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事件名称。
(1)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2)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
(4)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的重大举措——
29、中美建交
(1)原因:随着中国________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2)过程:
①1971年7月,________秘密访问中国;
②1972年,________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________;
③________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0、下图人物是________,他为祖国统一提出了_______伟大构想。
31、请回答: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32、(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
(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4)党的十九大上把什么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5)“杂交水稻之父”指的是哪一位科学家?
33、读图回答问题。
(1)哪次会议为图1的伟大事件做了准备?会议的成功召开有什么作用?
(2)新中国是什么时间成立的?概括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3)图2和什么事件有关?志愿军入朝作战目的是什么?
(4)概括新中国建立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图二 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材料二 1950年,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硬是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第二年种上花生和棉花,当年喜获丰收。梅家村的粮食产量不断增加……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000万吨,比1949年增长26.9%。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1)说出材料一中图一文件的主要内容。
(2)图二的运动是在什么时间结束的?这项运动主要是在哪些地区展开的?
(3)依据材料二,总结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