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下)南宁八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周恩来总理曾说:“我们再等它三年、五年……等我们的力量强大了,再进去不迟。总有一天要请我们进去。周恩来总理这个愿望的实现是在(     

A.1954年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上

B.1955年4月的亚非国际会议上

C.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

D.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的时候

2、建国初,一些富裕的农户讽刺说“一伙穷光蛋想办社哩,没见过鸡毛能上天!”这里的“社”指的是( )

A.人民公社 B.农业生产合作社 C.社会主义 D.商品供销社

3、实现中华民族伟人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包括

①国家富强

②弘扬民族精神

③民族振兴

④人民幸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自己祖国最崇敬的心情”。升国旗、唱国歌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国歌是(       

A.《马赛曲》

B.《黄河大合唱》

C.《毕业歌》

D.《义勇军进行曲》

5、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A.增强企业活力 B.政企分开 C.建立经济特区 D.国有企业改革

6、近年来,世界对中国建造航空母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回顾历史,下面关于中国的海军建设表述正确的是(  )

A. 中国近代最早的海军出现戊戌变法时期

B. 八国联军侵华时期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C. 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成功,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

D. 现在海军发展为多兵种现代化部队主要得益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7、1953年底,美国情报部门一封电报写道:“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在其周边地区(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促进和建立可以作为缓冲的友好国家。”该情报的主要依据是中国(  )

A. 参加万隆会议

B. 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进行抗美援朝

D. 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8、我国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仍然取得了不少科技成就,不包括

A.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B.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

C.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成功培育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9、历史事实是指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下列选项中属于观点的是(  

A.秦朝时修筑了“万里长城”

B.秦朝末年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

C.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D.“商鞅虽死,新法未败”,是因为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10、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布新而不除旧是整个洋务运动的特点”。“布新”主要是指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维护封建统治

C.效仿西方政治制度

D.推翻清朝统治

11、我国的国防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我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是指

A.陆军 B.海军 C.空军 D.火箭军

12、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组织。与其成立相关的会议是(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

13、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什么奋斗目标(  )

A.一国两制 B.三个代表

C.科学发展观 D.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4、1955~1961年,在短短的五六年的时间里,仅亚非地区新增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就有十个。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中国重返联合国

D.中美关系正常化

1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初步建立于

A. 1946年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C. 1949年开国大典的隆重举行

D. 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6、下列哪一事件反映了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

A.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五四运动 C. 辛亥革命 D. 新中国的成立

17、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讲话,当时各大报纸对此进行跟踪报道。下面四组文章中,最有可能出自这一时期的是( )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 《发展才是硬道理》《胆子要大一些,要敢于试验》

C. 《必须坚持多快姓省的建设方针》《力争高速度》

D.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包产到户》

18、2020年,王红前往我国地理位置最南边的经济特区参观学习。她到达的是

A.厦门 B.海南岛 C.上海 D.珠海

19、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  )

①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②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需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④将在本世纪头20年实现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0、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基层民主自治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战斗英雄______在身负重伤、弹药用完的情况下用胸膛堵住正在扫射的机枪口;20世纪60年代,_____赢得了“铁人”的称号,以他为代表的那种艰苦创业精神,也被誉为“铁人”精神。

2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提出:1992年,中共_______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实施: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______,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3)意义: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_______结合起来,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3、唐朝文学中取得成就最大的文学形式________

 

24、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____

25、_________年,中国首次成功地举办了亚运会;__________年,中国将举办奥运会。

26、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始于安徽凤阳_____;到1983年____制逐步在全国推开。

27、日常生活的变化

(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____________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2)改革开放前,人们买衣服要凭_____,不仅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吃的方面,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_____问题。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也很简单。

(3)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_____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_____”,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4)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_____也不断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_____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28、“兰考治沙,党的好干部”﹣﹣他是“_____”;“培育良种,杂交水稻之父”﹣﹣他是“_____”。

29、开启新征程

(1)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会上,习近平宣布,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______,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2)中共二十大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_____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30、下图人物是______,他的_______思想在中共十九大列入党章。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一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果展览,请你协助小明同学完成以下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展览一:追根溯源)

(1)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上作出的?在这次会议上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

(展览二:领袖风采)

(2)要展示“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光辉形象,应选择哪位领导人的照片?

(展览三:开放窗口)

“特区是一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3)请写出1980年我国首先设立的经济特区一例。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4)结合所学知识及改革开放的成果,你认识到了什么?

32、

香港回归,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但是2019年以来,反中乱港势力公然鼓吹“港独”“公投”,从事破坏国家统一,分裂国家的活动。一些外国和境外势力公然利用香港从事危害我国国家安全的活动。为此,国家制定并颁布了“香港国安法”。

请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香港是在哪一年回归祖国的?是哪一制度构想的成功实践?回归前,香港被哪个国家管控?

(2)1999年12月,我国收回了被葡萄牙控制的我国领土,是哪里?

(3)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导致台湾问题的出现。但是,党和国家一直致力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确定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被称作什么?2015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新加坡与哪位台湾领导人会面?

(4)面对香港出现的分裂国家活动及台湾蔡当局的“台独”主张与活动,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应该怎么办?

33、(1)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请你谈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请你说说“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具体内容。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多方面呈现,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从丧权辱国的旧外交到独立自主的新外交的转变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外交之耻)

材料一 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外交之兴)

材料二

(外交之盛)

材料三 中国参与现存国际秩序最初是从低级政治领域开始,在这过程中很快感觉到,中国能够从参与现存国际秩序,从国家经济、贸易机构当中得到非常大的优惠条件,中国很快成为一个很大的受益者。但是对于高级政治,中国有相当一段时期的适应过程。即使中国加入了世界银行,中国对这样一个组织仍然是非常谨慎,因为这些组织牵涉到对中国主权的侵蚀。所以中国有相当的一段时间,一开始是反对,然后是弃权,然后是不反对,但是也不参与,到最后是积极参与。

——赵穗生《中国凭什么重塑世界秩序?》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暴力打破这种隔绝状态后,中国被迫与之签订了什么条约?结合当时的世界形势,分析“新鲜空气”比喻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指出1972年我国出现第二次建交高峰的主要表现。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当前我国加入现存国际经济或政治秩序的史实一例;并分析新中国外交和近代中国相比,有何重大变化。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