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从1954年起,国家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社会和平过渡。在改造过程中实施的改造措施被称为创举,这一“措施”指( )
A.成立农业互助组 B.没收全部财产
C.公私合营,赎买政策 D.成立合作社
2、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的标志事件是( )
A.七届二中全会
B.十一届三中全
C.中共“八大”
D.中共“七大”
3、“两弹功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 铁人”王进喜先进事迹共同体现出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 )
A.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B. 保家卫国,不怕牺牲
C. 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 D.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4、一个外国旅游团来到中国旅游观光,游客们纷纷提出要看看我国较早进行改革开放的城市,如果你是这个旅游团的导游,下列城市你应该带他们去
A. 秦皇岛
B. 珠海
C. 海南
D. 上海
5、中国历史上哪两个王朝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
①宋②清③明④元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6、某同学暑假要完成一份关于中国20世纪90年代对外开放的调查报告,他应该实地考察
A.厦门
B.浦东
C.大连
D.武汉
7、下面表格中的数据最能说明( )
项目 |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 私有制经济 |
国民收入 | 92.9% | 7.1% |
工业总产值 | 100% | 0 |
商品零售额 | 95.8% | 4.2% |
A.地主阶级退出了历史舞台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C.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D.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8、下列事件及其带来的影响关联错误的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为国家的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B.抗美援朝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9、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 二月逆流 C. 四五运动 D.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10、伊佩霞在《剑桥插图中国史》中记载:毛泽东认为中国必须凭借其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寻求一条更快捷的现代化道路。1958年开始的这条“更快捷的现代化道路”
A.使我国粮食产量大幅增长
B.对钢铁资源有效利用
C.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D.让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新”首先指( )
A.国家的名称变了
B.国家独立自主了
C.中国的社会性质变了
D.人民的生活改善了
12、胡兆森回忆:“1954年……举手表决通过了《宪法》,这是我最难忘的大事之一,会场上每个人都非常激动……”胡兆森所回忆的史实发生于(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期间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
C.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
13、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前,国际条件虽然不利,但仍以极大的勇气和毅力坚持下来,挡住了日本百万大军的进攻。该情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B.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
C.中国抗战的正义性
D.日本的战略失误
14、1956—1966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成就有
①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②修建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③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④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产出原油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5、据台湾岛内《天下》杂志(2018年)1月2日发布的年度民调显示,铁心搞“台独”的蔡英文上任一年多以来,认同自己是台湾人也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台湾人比例,比蔡英文刚上任时增加了一倍,占比是历年新高。这一事实说明
A.统一指日可待
B.搞台独不得人心
C.两岸经济交流日益密切
D.“一国两制”是台湾回归的良策
16、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自己却壮烈牺牲的英雄是 ( )
A. 邱少云 B. 黄继光
C. 罗盛教 D. 杨根思
17、照片能够形象地再现历史场景。对下图历史场景解读正确的是
A.出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
C.使“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变成了现实
D.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18、两岸直到,……终能秉持九二共识…汪道涵唁辜振普逝世电文中提及的九二共识是指
A.和平统一祖国方针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D.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
19、结合所学知识,从下边这钱关键词中,你可以知道这位科学家是( )
①中国女药学家②发现了青蒿素③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A.邓稼先 B.钱学森 C.袁隆平 D.屠呦呦
20、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 为刘少奇平反
C. 中共八大的召开
D. 三大改造完成
2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具有国家临时宪法作用的《________》,会议还选举________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2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会议的名称。
(1)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会议是________
(2)做出社会文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建的战略部署的会议是________
(3)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的会议是________
2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含义:在____________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____________。
(2)地位:是我国的一项________政治制度。
(3)法律依据:1949年通过的《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后来,被载入________。1984年,《________》颁布实施。
(4)5个民族自治区:目前,全国已经建立_______________、新疆、_______________、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
(5)意义: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___________、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________发展奠定了基础。
24、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会议
(1)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________
(2)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________
(3)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________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________
(5)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________
(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________
25、被尊称为“诗仙”的是________。
26、城市的发展见证着历史的进步。
(1)20世纪50年代生产出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的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世纪80年代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窗口”的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1950年10月,根据中央决定,以________为司令员的________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________;1976年10月,中央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________”)。
(3)1977年,________的恢复,是教育工作的重大拨乱反正;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开始了________的讨论。
(4)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________自治区;________(填时间)我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5)2012年,中国作家______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________。
28、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是________;“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________。
29、1947年,《________》的颁布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和物力保障;1954年颁布的《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0、1938年3月,______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1953年7月,______获得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九五三年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材料二: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依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了怎样的建设规划?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我国通过怎样的方式实现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的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请你结合我国现代化工业发展历程,谈谈我国工业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应注意些什么?
32、“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标志是什么?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走什么道路?
(2)中共十五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新确立的指导思想有哪些?
(3)1956年毛泽东提出的“双百”方针指的是什么?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是谁?
33、学习了《中国历史》第四册,你最敬佩的历史人物有那些?你敬佩的理由是什么?
34、诞生于1923年的美国《时代》周刊,从未停止过对中国的审视和打量。以下是毛泽东为主题的一些《时代》杂志封面资料。
(辉煌荣耀)2月7日,毛泽东第一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时代》作如此描述:“对毛泽东而言,则意味着巨大的荣耀。5亿困顿疲惫的中国民众在上周见证了毛的辉煌
——他们进入了北平。”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毛泽东第一次成为《时代》周刊封面人物是在哪一年?
(红色基调)1950年12月11日的《时代》封面。红色的基调和蝗虫明确体现着意识形态的含义,而人物更是有着生硬刻板的脸和阴冷的眼神。《时代》如此描述选择毛泽东作为封面人物的理由:“他的军队让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遭受到了痛击。”
(2)这期封面的特点说明中美之间的关系如何?文中“痛击”指的是哪一战争?这一军事行动,中国方面直接领导者是哪位?
(混乱迷茫)毛泽东又分别在1958年12月1日和1967年1月13日登上了《时代》的封面。1958年的《时代》内文如此描述:“乡村里的夜晚,无数的高炉向天空迸射着耀眼的红色光芒。”而1967年的封面左上角则写着中国陷于混乱,且封面主调是灰白,隐喻中国是一穷二白。
(3)这两期《时代》封面,分别反映了当时中国国内发生的什么重大事件?对中国经济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外交转机)1972年2月6日,《时代》封面上一个大大的“友”字,左上角是毛泽东与尼克松握手照片,主题凸显得相当明确——“尼克松从北京带回来什么?这个问题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尼克松在北京这件事情。”《时代》周刊如是说。
(4)该期封面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表明中美关系开始发生怎样的变化?此事发生的前一年,中国已经取得的重大外交突破是什么?
(溘然长逝)1976年9月20日,主题是毛泽东之后的中国。《时代》周刊在内文里谈到了毛泽东,谈到了毛泽东的继承人“必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满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
(5)之后毛泽东的继承人为“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开创了一条怎样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