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下)文昌八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中国的桥梁技术世界领先。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使“天堑变通途”,这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B.第三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C.经济体制改革蓬勃开展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成就辉煌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决定的。具体表现在

①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各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

③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④我国少数民族历史上曾长期享有自治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分别(     

A.1946年;1950年

B.1949年;1951年

C.1949年;1954年

D.1954年;1956年

4、法国拿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睡狮,他一旦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标志着雄狮醒来,中国人民重新顶天立地主宰命运的历史事件是( )

A.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北京奥运会召开

5、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进行的土地改革重点是在

A.少数民族地区 B.边疆地区 C.老解放区 D.新解放区

6、到1965年我国在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建立了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由此推断,新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做法是

A. 实行民族团结

B. 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

C. 实行民族平等

D.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7、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主要在于它(  )

A.确立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B.完成了党的政治、思想、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C.标志中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

D.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8、2016年澳门教青局决定,与人民出版社共同编写中学历史教科书,并要求中小学生必须学习包括介绍“一国两制”及澳门回归的《中国外交知识读本》。澳门教青局的这一决定

A.增强了澳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B.体现了澳门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C.减少了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投入 D.说明了澳门学生历史知识薄弱

9、票据时历史的浓缩与见证。图中的票据见证了

A.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大跃进”开展的盛况

D.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

10、1952年10月20日,在朝鲜上甘岭战役夺取某高地的战斗中,为保证部队攻克高地,用胸腔堵住敌人地堡的机枪射孔而壮烈牺牲的战斗英雄是:( 

A.雷锋 B.邱少云 C.王进喜 D.黄维光

1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共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下列不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容的是(  )

A. 全面从严治党 B. 全面改革开放 C. 全面依法治国 D.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2、下图反映的史实是

A. 西藏回归 B. 香港回归

C. 澳门回归 D. 台湾回归

13、20世纪80年代,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后,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下列选项符合当时国有企业改革(政企分开、增强企业活力)方向的是

①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   ②企业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中

③企业经济利益与经营成果联系   ④企业经营好则职工收入就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美国出兵侵略朝鲜所打的旗号是

A. 多国部队   B. 联合国军   C. 美国军队   D. 美英盟军

15、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良好开端的标志是:   

A.中国人民共和国建立 B. 中共八大的召开

C. 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 D.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16、巴黎圣母院(NOTRE.Dame)始建于1163年,到1345年才全部建成,历时l80多年。它是一座石头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被誉为一级由巨大的石头组成的交响乐。你知道巴黎圣母院是一座什么建筑艺术流派的建筑吗?(     )

A.古罗马建筑 B.罗曼建筑

C.哥特式建筑     D.文艺复兴建筑

 

17、中共十九大描绘了我国发展今后30多年的美好蓝图。但一切美好蓝图的实现,都要靠实干。中共十九大提出的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

B.落后的农业国和先进的工业国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8、藏族歌手才旦卓玛演唱的《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藏族人民的心声,西藏“驱散乌云见太阳”是指

A. 新中国成立

B. 抗日战争胜利

C. 解放战争胜利

D. 西藏和平解放和民主改革

19、下图所示历史事件标志着

A.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新中国的诞生 D.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

20、同学们每个星期一都举行升旗仪式,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的会议是(          

A.开国大典

B.第一届政协会议

C.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D.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978年12月,邓小平作了《____________________,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实际上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22、_______________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23、我国设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是_________、珠海、汕头、厦门。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 _________制度。

24、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在朝鲜战场上,他用最后的力气扑向堡垒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口。他是  

(2)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忘我地工作,“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这位党的好干部是  

(3)“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与法律受到践踏。他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冤案的受害者,他是  

 

25、三、拨乱反正

典型: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革”中强加给________的罪名,恢复他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26、五星红旗是中国的象征,每一面五星红旗的升起都见证着一段难忘的历史。

(1)1949年10月1日,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毛泽东庄严宣告:“________今天成立了!”

(2)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把五星红旗插上了雪域高原,西藏和平解放,至此________获得统一。

(3)________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从此五星红旗开始飘扬在纽约联合国大厦前。

(4)1997年,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设立________________,从此五星红旗开始在香港上空迎风飘扬。

27、1976年,叶剑英、华国锋一举粉碎_______反革命集团,结束了十年文革浩劫;______年12月19日至20日凌晨,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28、(1)1954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

(2)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3)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的奋斗目标是

(4)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5)中共十九大被确立为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

29、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_________的地方实行______________,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

30、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是_____________。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探究历史: 2011年3月全国“两会”胜利召开。其中,“两会”清晰地描绘了下一步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持稳定的线路图。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改革开放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步骤一:历史回想

(1)1950年6月,中央政府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大规模的____________运动在全国开展。

(2)1953—1956年间党领导人民取得辉煌胜利的重要史实是进行三大改造。试述其主要内容?

步骤二:历史转折

(3)改革开放的决策是哪一次会议上作出的?这次会议确立的指导思想是?会议作出了怎样的工作重心转移?此次会议还做出了什么新决策?

(4)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推行什么政策?

步骤三:深度探究

小明的笔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有一个关键词注定让人们无法忘记,那就是“经济特区”。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福州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三十年多来,它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有一处错误,请在下面写出错误的地方并改正。

(5)错误: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

(6)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经济特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地

步骤四:论从史出

(7)结合中国历史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及上述材料,说说中国为何改革开放?

32、大国外交是历来人们关注的重点。中国现在正时刻展现的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周恩来针对一些国家对中国内外政策的误解和非议,在大会发言中郑重而诚恳地声明: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这次“大会”的名称?我国倡导的处理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是什么?

(2)联合国大会主席马利克致词说:“今天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第一次在联合国大会就座。”这种场景出现在哪一年的第几届联合国大会上?这对联合国而言,有什么影响?

(3)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形成怎样的特色外交格局?

(4)综上所述,你认为一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33、(大国外交)

(1)请列举两例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中美关系敌对的例子。

(2)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两例即可)

(3)中国在当今世界国际事务中起什么作用?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中华民族在自主创新的旗帜下,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创新活力,创造出无愧于历史的人间奇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爆炸了一颗原子弹,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这是中国人民在加强国防力量、反对美帝国主义核讹诈和核威胁政策的斗争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中国掌握了核武器,对于斗争中的各国革命人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对于保卫世界和平事业,是一个巨大的贡献。中国发展核武器,正是为了打破核大国的核垄断,要消灭核武器。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

材料二  这颗卫星的成功发射,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中国第一星的重量超过了苏、美、法、日四国首次发射的卫星的总和,充分证明了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的大运载能力。这次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把卫星发送上天的国家,中国从此进入了空间时代。

——《两弹一星秘史:大空高唱东方红》

材料三  (2003年)中国作为第一个亚洲国家和第一个发展中国家究成载人航天,不仅显示了中国的国家实力,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也证明中国现代化战略的正确性,显现了中国领导人强有力的领导才能,美国政府应支持中国参与国际空间站等合作。中国的加入对国际空间站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美)约翰.派克

(1)根据材料一,简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这颗卫星"指什么?

(3)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太空行走的航天员是谁?

(4)“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例举两位为"两弹一星'的成功作出贡献的科学家。

(5)综合上述内容,谈谈新中国取得一系列科技成就的共同原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