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下)黄冈八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法国《费加罗报》1970年4月27日发表时事评论:“人们可以说,并且人们在说:中国是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五个空间大国。”该评论可以佐证当时中国(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C.载人航天技术成功实践

D.“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

2、1955年4月,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又称万隆会议。周恩来在这次大会上提出的方针是

A.和平共处 B.“求同存异” C.“另起炉灶” D.独立自主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城市

A.上海

B.北京

C.南京

D.北平

4、在一五计划的预算总支出中,58.2%投入工业建设,19.2%投入交通、邮政和电讯业,7.6%投入农业、林业和水利业,7.2%投入文教卫生。这表明

A.国家重点发展工业

B.新中国工业体系已初步形成

C.一五计划成效显著

D.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

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民解放军确立了科技强军的战略,使国防现代化建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下列不属于战略实施内容的是(   )

A. 研制高技术武器 B. 提高军队现代化程度

C. 增加300多万兵员 D. 发展高技术兵种

6、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认为,只有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才能提高生产力,为此,要使“资本主义绝种,小生产业绝种”,与此思想相应的措施是( )

A.合理调整工商业 B.土地改革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7、“他专注于田畴,……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这句话赞誉的是

A. 雷锋 B. 邓稼先 C. 袁隆平 D. 焦裕禄

8、新中国成立以来,建立的海军部队有

①华东军区海军   ②北洋舰队   ③北海舰队   ④东海舰队   ⑤南海舰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9、下列选项能够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创新精神的是

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②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的赎买政策构想

③“一国两制”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10、“父亲带回一个全家兴奋不已的消息,我们从地主家分得了四亩水田、一些农具和两间房屋……”。这段回忆记录的事件应是

A.新中国成立 B.进行土地改革

C.加入人民公社 D.实行包干到户

11、30年前,海南岛被划定为经济特区。从此,我国

A.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开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进入扩大开放的新阶段

D.实现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转折

12、我国导弹部队是现代化军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担任着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使命,2015年,为适应新形势发展,我田导弹部队更名为

A.火箭军

B.第二炮兵部队

C.战略支援部队

D.战略预备队

13、如图是清朝疆域示意图,空白处应填(       

A.巴尔喀什湖

B.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C.喜马拉雅山为界

D.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14、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1952年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 )

A. 农村实行“大包干” B. 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C. 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   D. 农村停产闹革命

15、小敏同学准备作一个题为《我眼中的“文化大革命”》的发言,以下内容不适合出现在发言提纲中的是

A. 民主法制遭受践踏

B. 国民经济破坏严重

C. 文化教育历经浩劫

D. 两个“凡是”的方针

16、以下是两位同学对新中国初期土地改革的讨论。对此,你的判断是

A.小土错误

B.小地错误

C.小土小地都对

D.小土小地都错

17、“打倒一切、全面内战”口号出现于

A.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B. 抗美援朝时期

C. 三大改造时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

18、哥白尼的“日心说”并非科学,但他的巨大进步意义在于( ▲  )

A. 为近代科学奠定了基础 B. 确立了新的宇宙观

C. 使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D. 使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地球的主人

19、对下表反映的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

 

 

 

 

 

①农业生产增长相对缓慢  ②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③国民经济建设成就突出  ④重工业得到了优先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两次“分田”分别指的是(   )

A. 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   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C. 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农业合作社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_____ (制度)。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22、根据下列提示的信息,写出相关的会议名称。

(1)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2)颁布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3)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4)制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3、每一幅图片都在述说着一段历史,请根据相关信息,将其与历史融合、与实践连接,相信呈现在你眼前的一定是一个完整的历史故事。根据下面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制造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出厂时的欢庆场面。这一成就出现在________期间,当时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________。期间兴建、施工了一万多个项目,其中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________基地形成了。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________迈进。

(2)图二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这次运动到________年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化为________的任务,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________的基本制度。

(3)图三漫画是________时的壁画,在这一时期,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还出现了诸如________的失误,给国家造成了严重的困难。全面调整国民经济,并取得明显成效。

 

24、1956年至1966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里,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例如大庆石油工人“铁人”____________、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的好战士雷锋。

25、20世纪60年代中期,______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______

26、______________在抗日战争中发动百团大战,在抗美援朝中,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迫使联合国军撤退至北纬38度线以南,稳定了朝鲜半岛的局势,极大地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威望,维护了亚洲及世界的和平。

2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影响:有利于实现经济的____和稳定髙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8、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___

29、1958年总路线提出后全国掀起_____的高潮和_____运动。

30、经济特区的建立

(1)经济特区的建立: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_____、珠海、汕头、_____4个经济特区。_____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2)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实行特殊的_____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3)意义: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_____交流,发展_____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下面一组图片反映了我国取得的成就,请你写一段文字加以概括地介绍。

介绍:________

3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在这一探索过程中,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两次重要的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八大到十一届三中全会20多年间,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经历了哪些曲折?这一曲折过程可以使你得到哪些认识?

(2)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33、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崇高理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此进行了艰辛探索与不懈努力。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全面开始社会主义建设的前提与基础。1956年底哪项工作的顺利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为全面开始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正确导航。中共八大确定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在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探索过程中,我们有过失误与挫折。请举2例史实予以说明。

(3)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现代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伟人是谁?你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内涵?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法与时移,法治建设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恩来对黄炎培说:在新政府任职,不同于在旧社会做官,现在是人民的政府,不是做官,是做事,是为人民服务。这由全国各党派一起千斟万酌制定的《共同纲领》,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剧本’,我们编了‘剧本’,自己怎能不上台唱呢?”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庄严地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个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并且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和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愿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

材料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四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2020年5月28日经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也是第一部以“民”命名的法典,是新中国法制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也是世界民事立法进程的一座丰碑。

(1)材料一中被周恩来称为“剧本”的《共同纲领》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它在当时起什么样的作用?

(2)材料二中的宪法是在哪一年颁布的?它规定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什么?其颁布有何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全面依法治国是党中央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一,请你再列举另外三个“全面”的其中两个。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制定民法典的意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