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下)长治八年级质量检测地理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以下关于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与水田和旱地分界线吻合 B.与黑河—腾冲人口界线吻合

C.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吻合 D.与热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吻合

2、北方人喜面食,南方人喜食米饭,造成这一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因素

B.气候因素

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

3、下图显示的是湖北武汉疫情趋势图,对该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2月11日至12日,现存确诊病例增长最快 B.累计治愈人数超过60000人

C.2月18日,现存确诊病例达到最高值 D.累计死亡人数超过10000人

4、有“高原之舟”之称的牲畜是

A. 大象 B. 牦牛

C. 骆驼 D. 野驴

5、北京市内的交通格局(   )

A.呈环形加放射状 B.以放射状交通干线为主

C.以环形公路为主 D.呈松散状

6、梁平区某中学的热娜,是一位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学生,为了让同学们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在学校艺术周活动中热娜组织了民族舞蹈大赛。下图中能够体现维吾尔族舞蹈特色的是( )

A. B.

C. D.

7、读坎儿井图,坎儿井是新疆古老的地下输水方式之一,坎儿井在地下输水,是为了

A.利于灌溉

B.利用地势自流

C.减少蒸发

D.节约成本

8、台湾岛是台湾省的主体,为我国第一大岛。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台湾岛自然要素间相互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地势影响,河流大多西源东流

B.受纬度位置影响,河流结冰期短

C.地形以平原为主,森林树种丰富

D.受气候因素影响,河流水量较大

【2】台湾岛的铁路环岛分布,考虑的自然因素主要是(     

A.地理位置

B.气候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口分布

【3】台湾有“亚洲天然植物园”“植物王国”的美称。台湾森林树种十分丰富的原因是(     

A.海拔高,我国东部的最高峰位于台湾

B.地处热带、亚热带,降水丰富,台湾山脉起伏较大

C.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有利于森林成长

D.四周被海洋环绕,全年降水丰沛

9、下列河流中结冰期最长的是(     

A.珠江

B.海河

C.松花江

D.黑龙江

10、印度被称为“世界办公室”,与此称谓相关的是(   )

A.热带季风气候 B.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C.西南季风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 D.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速

11、我国目前面临的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很大,矛盾越来越突出地表现在( )

A. 人口、粮食、交通   B. 人口、交通、土地资源

C. 人口、资源、环境   D. 人口、能源、水资源

12、美国西部的地形类型主要是( )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D.盆地

13、居民以大米为主食的地区是( )

A.东北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黄土高原 D.华北平原

14、中考结束后,东台市某同学暑假期间乘车去陕西省旅游,他有可能看到的著名景点是

A. 故宫、长城 B.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

C. 峨眉山——乐山大佛 D. 孔庙、孔府、孔林

15、三江源地区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是( )

①水土流失严重②河流污染③野生动物锐减④垃圾围城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16、下列关于中国在世界上经济地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世界第一大货物出口国   B. 跻身于世界先进航天国家行列

C. 世界最大的软件生产国   D.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17、2019年6月9日,《航拍中国》第三季贵州篇开拍,央视纪录频道将完整推出(贵州、河北、安徽、山东、山西、云南篇)。在很多网友心里,这是“把中国拍得最美的一部神作”。上述材料中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有双简称的是( )

A.河北、山东

B.云南、贵州

C.山东、安徽

D.贵州、山西

18、贵州矿产资源丰富,河流众多。下面关于资源与河流组合正确的是(  )

A. 煤、汞、重晶石、乌江、北盘江、赤水河

B. 石油、煤、重晶石;湘江、大渡河、乌江

C. 天然气、煤、汞;乌江、大渡河、赤水河

D. 汞、天然气、重晶石;赣江、乌江、赤水河

19、以下是几名同学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且多暴雨;②土质疏松,且多垂直方向的裂隙,易被水携带;

③植被稀少,地面缺少植被的保护;④过度放牧,不断开荒等人类活动的加剧。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0、丽丽查阅了台湾的相关资料,你认为符合事实的是(  )

①台湾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②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 ③属于“进口——加工——出口”外向型经济 ④这里夏季炎热,冬季多寒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我国的水电站主要集中在水力资源丰富的长江、 、珠江、 江,松花江   游;

22、目前,北京正在朝着“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________ ”的目标迈进.

23、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冰川广布,雪山连绵”的是________________高原。

24、亚洲的河流大都呈放射状流向四周。据此可以判断亚洲的地势特点为中部________,四周________

25、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_______,蓝色表示_______

26、台湾旅游的大陆游客越来越多,台湾著名的旅游景点有

 

27、“白山黑水”是指我国的________ 地区,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是________ 

28、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与深圳相邻的特别行政区是_________

29、北京的位置:位于___________北缘,北部是________山脉,西部是太行山脉余脉_______,面向渤海。

30、我国的地势________高________低,呈________级________状分布.

三、解答题(共5题,共 25分)

31、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亚局部地图(见上左图)

材料二:咸海面积变化图(见上右图)

材料三:美国农业带分布图(见下图)

材料四:棉花喜热、喜光、耐旱,中亚为世界棉花主产区,美国历史上棉花产量也较大。中亚棉花主要产于汇入咸海的两大河流(阿姆河和锡尔河)沿岸,美国则分布于东南部的平原地区。

(1)阿姆河和锡尔河属   (内或外)流河,水源主要来自    和山地降水,汛期出现在   季。

(2)从1960年至2010年,咸海面积逐年 ,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分析主要原因是什么?

(3)比较中亚和美国棉花生产:中亚棉花产区的气候条件优势有                ;结合美国的农业生产特点,美国棉花生产的       化和        化程度更高。

32、封冻日指的是河流自封冻至第二年水面解冻的这段时期的天数,读东北地区河流等封冻日线(单位:天),回答下列问题。

1)山脉甲是   ,其以西的地形区是   ,农业以   业为主。

2)据图可知,河流封冻日数主要受到   因素和   因素的影响。

3)图中P点的封冻日是   ,河流Q所处的温度带是  

4)请分析图中玉米主产区发展玉米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33、中国地域辽阔,旅游名胜很多,请为下列的旅游胜地与相应的省级行政区配对:

旅游胜地:1.织金洞   2.沈阳故宫 3.周庄 4.阿里山   5. 大三巴牌坊

6.毛泽东故居   7.天坛 8.布达拉宫 9.桂林山水   10.西湖

省级行政区: A.湖南   B.北京 C.西藏   D.广西   E. 浙江

F.澳门   G.台湾   H.江苏   I.辽宁   J.贵州

1.配__ 2.配__  3.配__  4.配__ 5.配__

6.配__ 7.配__  8.配__  9.配__ 10.配__

34、读左图“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及右图 “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完成下列各题:

(1)受地理位置、地形地势等因素影响,四大地理区域A、B、C、D的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其中以畜牧业为主,高寒区面积广的是_______;河湖众多,水热条件最为优越的是______(以上均填字母)

(2)A、D两区域分界线大致与我国的下列哪些界线相吻合?(填字母选项)_________

①1月0℃等温线 ②1600毫米等降水量线 ③亚热带与中温带分界线

④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⑤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⑤

(3)图中黄河的②、③、④河段中,出现“地上河”现象的是_______; 城市①是“九省通衢”的_______,属于右图中哪一气候类型_________(填序号)

(4)B地区瓜果特别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中国四大地理区域自然地理特征说法正确的选项是_________

A.由于B区域位于内陆地区,所以该区域都是内流河

B.A区域山脉主要有太行山、长白山、巫山、泰山

C.D区域河流大部分注入太平洋,少部分注入印度洋

D.C区域石灰岩广布,多喀斯特地貌发育

35、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数字①是________地区,A线是该区与其他三个地区的界线,确定这条界线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

(2)地区②与地区③的分界线大致沿着B________(山脉)和C______(河)一线,该线是l月平均气温_____等温线通过的地方,确定这条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