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民居的屋顶坡度大,墙体厚 B. 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水稻为主
C. 1月平均气温低于0 ℃ D. 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
2、北京旧城的格局呈什么形状?
A.“凸”字形 B.“凹”字形
C.“田”字形 D.“中”字形
3、目前,北京已经形成了航空、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北京市区的路网结构为:
A. 棋盘状 B. 圆环状 C. 网格状 D. 环形放射状
4、我国疆域辽阔,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很大,有众多地理分界线。图中秦岭和东侧河流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东侧河流为( )
A.黄河 B.淮河 C.长江 D.珠江
5、哈大高速铁路经过的主要地形区是 ( )
A.大兴安岭
B.东北平原
C.华北平原
D.内蒙古高原
6、贵州山区容易引发的自然灾害和主要生态问题是()
A. 泥石流、滑坡、石漠化 B. 洪涝灾害、土地荒漠化
C. 冰冻、冰雹、土地荒漠化 D. 地震、火山、石漠化
7、读“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图”和“北方地区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关于北方地区位置和范围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位于内蒙古高原以南
B.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
C.位于黄河以北
D.东部濒临渤海、黄海
【2】有关北方地区叙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地形以平原为主
B.②地区黄土广布,水土流失严重
C.从图乙可以看出来北方地区大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
D.③是东北平原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
8、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9、日本是东亚地区一个多山的岛国,也是一个火山地震活动频繁的国家,读日本图,回答以下小题。
【1】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正确的是
A.①——本州岛
B.②——日本海
C.③——朝鲜
D.④——中国
【2】关于日本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北海道的关东平原是其最大的平原
B.处于两大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C.气候四季分明,很少受到台风侵袭
D.富士山海拔3776米,山顶白雪皑皑,终年不融化
10、青藏地区发展的农业主要是: ( )
A.高寒畜牧业 B.旱作农业区 C.水田农业 D.灌溉农业
11、下列关于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近代中国是一个国力强盛的国家
B.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发达的工业国
C. 目前中国的综合国力与美国、俄罗斯、德国、日本同居世界前列
D. 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12、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不到4%的国土面积,创造出中国近1/4的经济总量、1/3的进出口总额,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a、b、c、d四个城市中,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且为长江流域经济发展龙头的城市是( )
A.a
B.b
C.c
D.d
【2】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中,长江可提供( )
①发达的水运 ②丰富的矿产 ③丰富的水源 ④湿热的气候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理区域,自然和人文地理差异很大,下列特点属于西北地区的是( )
A. 气候具有温差大,全年降水较少,光照强的特点
B. 耕地面积广阔,热量不足,有最大的甜菜产区
C. 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有我国主要的粮食集中产区
D. 热量不足,光照强,牲畜具有耐寒的特点
14、要让黄土高原的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 )
A.增加草地放牧的牧畜数量
B.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C.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
D.加大化肥施用量,提高粮食产量
15、北京中轴线是指自元、明、清以来,城市建筑物东西对称布局的对称轴。它是世界古代城市建设史上罕见的奇迹,是世界上现存最长、最完整的古代城市中轴线,代表着东方文明古都规划建设的最高成就。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北京古城的平面布局方正对称,主要得益于( )
A.河流众多
B.雨热同期
C.地势平坦
D.植被茂密
【2】《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提出要加强老城整体保护,保护中轴线传统风貌特色。这凸显出北京是( )
A.政治中心
B.文化中心
C.科技创新中心
D.国际交往中心
16、下列不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A.纸张 B.阳光 C.土地 D.矿产
17、北京市是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读北京市略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部分位于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
B. 北依太行山,西邻燕山
C. 地势特点是西北高东南低
D. 著名的旅游景点有故宫、颐和园、秦岭兵马俑等
18、西北地区的地形主要是( )
A. 山地和平原 B. 高原和平原 C. 高原和盆地 D. 丘陵和盆地
19、黄河中下游含沙量大的重要原因是:
A. 注入的支流众多
B. 降水量大,位于湿润区
C. 流经黄土高原区
20、西北地区的哈密和吐鲁番,用坎儿井引用地下水,主要是( )
A.减少地下来水量
B.增加地下来水量
C.避免大量蒸发
D.减少渗漏
21、成都平原是由______________江冲积而成,又有______________水利工程灌溉,成为“天府之国”。
22、北京是我国重要的________中心、________中心和________中心
23、东北地区位于哪里?位于中国 部,包括 、 、 ,简称“ ”。
24、北方地区的地方特产很丰富,著名的有东北“三宝”(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洛阳_________、兰州_________等.
25、日本国土南北________,海岸线________,多优良港湾。
26、目前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域中的两个特别行政区是_______行政区和_______特别行政区。
27、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包括上海市、________南部和________北部地区。这里河网密布,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
28、西北地区地形:以________ 和________ 为主,东部主要是________ 高原,西部________ 和________ 相间分布.
29、巴西和美国东面濒临_____洋,他们之间政治经济商谈为________。
30、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有利条件是:地理位置优越(紧邻_______和_______地区);_______交通运输便利;很多地方是著名的“_______”,便于吸引大量________、先进_________和_______经验及最新的工商_______信息。
3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1年8月16日-27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成都举行。
材料二 下图为“川渝地区示意图”。
(1)成都位于_________盆地中,_________平原之上,该平原主要由A_________河流及其支流冲积而成,土壤肥沃,多是__________土壤成都夏季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是中国重要的水稻、甘蔗、蚕丝、油菜籽产区,自古有“__________”的美誉。
(2)成都承办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给成都发展带来哪些促进作用?
32、目前,我国已经实现了主要农作物种子的自主选育。如图示意我国三大国家级育种基地及部分农作物分布,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大豆主产区主要位于华北平原和_________(地形区),耕地类型以_______为主。油菜主产区主要位于四川盆地和___________(地形区),该区的位于________(温度带)。
(2)三大育种基地中,热量最丰富的是_________,最容易受寒潮影响的是_______受台风影响最大的___________。
(3)大豆主产区与油菜主产区气候特征的共同点是夏季_________。
(4)甘球育种基地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优势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当地灌溉水源主要来自山地降水和___________。
33、读青藏地区图,回答下面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山脉名称:A________,B_______,C_________
(2)城市①是________,城市②是____________,城市③是___________。
(3)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__________自然保护区位于该地区。图中铁路线是__________铁路。
(4)青藏地区大部分区域不适宜发展种植业,有限的农耕区局限于少数河谷地带,如D河流所在的_____谷地。简要分析青藏地区种植业仅分布在河谷地带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
34、读图,完成以下各题。
(1)图中A处的地形部位叫_______,B处的地形部位叫______,CE的地形部位叫____。
(2)三个村子中。在甲村望乙村和丙村,能够望见_____村,丙村位于甲村的______方向。
(3)图中小溪的流向大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5、区域地理的学习重在方法。阅读“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非洲地形图及沿东经19°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定位置→找特殊纬线→大部分位于________之间,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热带。
(2)析气候→读_________图→气候类型以热带气候为主,具有________分布的规律,其中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
(3)看地形→读地形图及沿东经19°地形剖面图→地形以________、盆地为主。沿东经19°的地形剖面图可知地势特征________。(单项选择)
A.北高南低 B.中部高四周低 C.平坦开阔 D.南北高中部低
(4)说水系→对比分析→中部地区比南、北部地区的河流数量________(多/少)。受地形地势的影响,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流向大致为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