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地形区是( )
A.内蒙古高原
B.喜马拉雅山
C.天山
D.青藏高原
2、西气东输在新疆的起点是( )
A. 库尔勒
B. 轮台
C. 轮南
D. 阿克苏
3、形成北方旱作农业区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偏少 B.平原面积广大
C.土地肥沃 D.耕地集中连片
4、目前,世界上共有34个国家和地区直接面临粮食危机,非洲占23个。造成非洲粮食危机的人为原因主要有( )。
A.建立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多 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持续增长
C.气候干旱,常受旱灾威胁 D.常受蝗虫灾害的威胁
5、对上海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全国的文化中心 B. 全国最大的城市
C. 全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D. 全国的经济中心
6、被誉为“塞外江南”的农业区是( )
A.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B. 河西走廊、河套平原
C. 天山山麓、宁夏平原 D. 河西走廊、宁夏平原
7、要实现黄土高原地区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 )
A. 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 B. 发展种植业,提高粮食产量
C. 大力发展旅游业 D. 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8、下列名胜不位于北京的是( )
A.故宫 B.秦陵兵马俑 C.八达岭长城 D.天坛
9、以下戏曲文化与其所在省区简称的连线正确的一组是( )
A.秦腔——陕
B.粤剧——沪
C.豫剧——川
D.陇剧——贵
10、下列证据不支持黄土“风成说”的是
A. 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B. 黄土颗粒自高原西北向东南越来越细
C. 黄土的矿物成分与下面基岩成分不同
D. 黄土象积雪那样较均匀地覆盖在各种地形上
11、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划分的主导因素是( )
A. 气候 B. 地形 C. 河流 D. 农业生产
12、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有( )
A. 年降水量大,气候湿润 B. 人类的植树造林活动
C. 地表破碎,缺乏植被保护 D. 黄土结构疏松,多水平方向的裂隙
13、下列关于亚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亚洲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B.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C.亚洲有世界最深的贝加尔湖泊
D.亚洲是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的大洲
14、下列地理区域中,抚顺属于哪个区域(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5、辽宁境内有“钢都”之称的城市是( )
A. 大连 B. 沈阳 C. 阜新 D. 鞍山
16、自古以来,被誉为“塞外江南”的是( )
A.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
B.河套平原和吐鲁番盆地
C.宁夏平原和东北平原
D.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
17、冻雨是过冷水滴在降落过程中,遇到温度低于0℃的物体,迅速冻结成冰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冻雨一般发生在气温最接近0℃的区域,气温过高或过低都不易形成冻雨,我国冻雨通常发生在初冬和冬末与初春时节。冻雨形成后,会压断树木、电线杆,使通讯、供电中止,妨碍交通、威胁飞机飞行安全等。结合“中国行政区划图”(下图)。
完成下列各题。
【1】从冻雨发生的时间看,主要在
A.初冬、冬末和初春
B.初夏、夏末和初秋
C.初春、春末和初夏
D.初秋、秋末和初冬
【2】读“中国行政区划图”(上图)结合我国一月0℃等温线的分布,我国冻雨发生的地区,主要在
A.广西、广东、海南等地
B.江西、湖南、湖北等地
C.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地
D.新疆、内蒙古、辽宁等地
【3】以下措施中,与减轻冻雨灾害无关的是
A.提高气象部门的预报精度,提前做好预警工作
B.在易发生灾害的地区,提高相关部门的抗灾标准
C.提高室内温度,做好保暖工作,严防感冒发生
D.注意收看天气预报,如有灾害发生,提前做好防范工作
18、解决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均的主要措施是
A.跨流域调水 B.新修水库
C.节约用水 D.人工降雨
19、2018年8月印度尼西亚发生里氏7. 0级强烈地震,而据永州市市志记载,有史以来,永州市境内没有发生过里氏5级以上的地震。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永州市
A. 位于板块交界处 B. 位于板块内部
C. 位于环太平洋地带 D. 没有临海
20、下列地区属于人类文明发祥地的是( )
A. 印度河流域 B. 东北平原
C.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D. 叶尼塞河流域
21、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______等矿产资源在全国有重要地位。
22、__________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23、中东处在联系亚洲、________洲、________洲三大洲,沟通________洋和________洋的枢纽地位。
24、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区是 ,西气东输能够缓解东部地区的 短缺问题。
25、世界三大宗教包括基督教、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6、“地无三里平”、“天无三日晴”说的是_______省的地形、气候特征,境内最长的河流_______是长江的支流,主要的地质灾害有_______∘
27、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
28、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图,回答问题
(1)在我国四大理区域中,A区域属于典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本区主要的生产方式和重要的经济支柱是________,本区有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该省的特色农业是__。
(2)B.C两区域之间的分界线③是 ___,大致与我国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重合。
(3)我们的家乡德州位于四大地理区域的 (填写名称),该区域的耕地类型是______。
(4)D区域最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___。
(5)B区域有我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试分析其成因_______。
(6)为了保护D区域脆弱的生态环境,国家建立了全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源是指长江、黄河、___的发源地。
29、台湾经济本来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20世纪60年代后,重点发展了出口加工工业,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型的经济。
30、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包括上海市、________南部和________北部地区。这里河网密布,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
31、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图中界线Ⅰ是______一线;界限Ⅱ与_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吻合。
(3)区域①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_______,该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是以__________为主,区域②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________。
(4)③地区的农田类型以___________为主,④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
(5)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区域是(_____)
A.① B.② C.③ D.④
32、读“南方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并将答案写在答卷上。
(1)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B______三角洲、A______盆地、D______高原。
(2)③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_______湖。
(3)A盆地内有一平原,该平原有一著名的水利工程是--_______,该工程的修建,既使该地免受了水患的威胁,又便于灌溉.由此,该平原被誉为“________”。
(4)历史上,长江中下游平原洪涝灾害频发,请列出引发洪涝灾害的原因_____。
(5)E靠近的经济特区是_______市,靠近香港的经济特区是_______市。
33、读“我国区域图”和“甲—乙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地形剖面图中,①是___(山脉),②地形区地表特点是_____。
(2)从丙到甲年降水量变化规律是____,原因是____。
(3)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与_____mm年等降水量线接近。
(4)下面四幅照片,在丁地拍摄的是____。
34、阅读材料和甲、乙两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2016年法国欧洲杯,于法国当地时间6月10日至7月10日在法国境内9座城市的12座球场内举行。
(1)甲、乙两图中表示法国的是 图,该国的地势特点是 ,请列举一例该国著名的旅游景点 。
(2)乙图中所示国家被南回归线穿过,其穿过的大陆东岸和大陆西岸相比,降水较多的是 ,该国最大的城市是乙图的 (填字母)。
(3)两国共同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和 气候。
(4)高度商品化的农牧业和蓬勃发展的工矿业是乙国经济的支柱,所以乙国素有“骑在羊背上”和“ ”的国家之称。
35、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十三届国际酒业博览会于2019年3月24日—27日在泸州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四川提出了打造白酒金三角(材料三中图示阴影区域)发展战略,目前是我国最大的白酒生产基地。区域内酿酒历史悠久,名酒众多,泸州的泸州老窖和郎酒、宜宾的五粮液,成都的五凤酒、绵竹的剑南春等。泸州作为中国的酒城,其酿酒的原料主要是高粱,全市高粱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省第一。高粱喜温暖湿润环境,耐旱。宜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土壤栽培。
材料二:泸州被确定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长江经济带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是四川南向、东向全面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构建起了由G76厦蓉高速、G4215蓉遵高速和G93成渝环线高速组成的泸州绕城高速公路网;正在修建的渝昆高铁(重庆-泸州-昆明)和蓉遵高铁(成都-泸州-遵义-贵阳)在泸州形成十字交叉高速铁路交通枢纽。新建的云龙机场开通了30条航线,正在打造国际空港。泸州港是长江上游除重庆外最大的港口,是四川第一大港,对外开放航运大通道。
材料三:我国西南地区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和泸州气候资料图。
(1)指出川、滇两省省会城市年日照时数的差异,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
(2)分析泸州适合种植高粱的有利气候和土壤条件。
(3)从原料、水源、交通、技术方面,分析泸州发展酿酒工业的优势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