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词大会》上,主持人吟诵了两首词,请你选择正确的词牌名。( )
(甲)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
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
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乙)
北陇田高踏水频,西溪禾早已尝新。隔墙沽酒煮纤鳞。
忽有微凉何处雨,更无留影霎时云。卖瓜声过竹边村。
A.(甲)卜算子 (乙) 浣溪沙 B.(甲)如梦令(乙)浣溪沙
C.(甲)如梦令 (乙) 卜算子 D.(甲)浣溪沙(乙)如梦令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置了多功能电子手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准确定位的电子设备。
B.随着时令性水果的大量上市,水果供应短缺的局面应会得到改变,水果价格将会回落。
C.近年来, 灰霾天气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为它不仅给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而且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D.当蒲公英随风飘舞时,令我看到它正以一种独特的美装点着这个世界。
3、下列语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先生的“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将近一百年了。
B.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C.一村的老老小小,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
D.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马克·吐温是美国作家,他被誉为“文学史上的林肯”。
B.马克·吐温的代表作是《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鲁滨逊漂流记》。
C.本文以朴实而幽默的文笔,如实地记叙了马克·吐温登欧洲阿尔卑斯山主峰勃朗峰的经过。
D.文章对自称“车夫之王”的车夫及车夫朋友的言行举止的描绘,体现了马克·吐温一贯轻松幽默的风格。
5、西归绝句(元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诗人原序:“得(李)复言.(白)乐天书。”这首诗作于元和十年元稹自唐州(今河南唐河县)奉召还京途中。元和五年作者被贬为江陵府(今湖北江陵)士曾参军。武关,在今陕西省商县东。
【1】此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请作简要分析。
【2】景语皆情语,第四句以景语收住全篇。请用生动的语言对第四句的内容加以描述。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文中突出桃花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突出桃花源中人生活幸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他顿时惊喜的屏住了呼吸。他的内心斗争了片刻,但还是胆大包天的跳进房间,抓住枪套,从里面找出那只崭新乌亮的手枪,又匆忙回到花园。他警惕地看着四周,把手枪塞进口袋,又穿过花园,爬上樱桃树。他像猴子一样灵活,飞快的爬上棚顶,又回头张望一下,只见勤务兵正若无其事的与马夫聊天,花园里静悄悄的……
小说紧接着写了与“枪”有关的哪两个情节?请简要概括,每个情节不超过8个字。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壶口瀑布
梁衡
①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②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③第二次看黄河,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④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⑤看罢水,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一寸寸地剁去。
⑥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1】下面对文章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交待壶口的位置,开篇即扣题;“我曾两次到过那里”总领下文。
B.第②段引用临出发有人告诫的话,第③引当地人的话,是对雨季壶口的侧面描写,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
C.第一次去壶口是略写,第二次去壶口是详写。
D.本文由小小的壶口瀑布概括了黄河博大宽厚的伟大的性格,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由衷赞美。
【2】从内容、写法、效果、情感等方面,赏析下面的句子
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3】结合内容,从表达方式、修辞、表现手法、结构等方面,任选两个角度,赏析选文写法。
9、作文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验——为一件事情,苦苦追寻一番后,在某一时刻豁然开朗。
请以“那一刻,我豁然开朗”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成记叙文;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不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⑤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