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下)新余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次青少年宫组织的国学知识竞赛,试卷题量多,难度大,令我叹为观止,深感自己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

B.当前生活节奏快,信息传播迅猛,各种碎片化信息纷至沓来,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C.他临危不惧,勇斗歹徒的事迹见报后,立即满城风雨,成为热门话题,大家对此都赞不绝口。

D.在有的国家的某些地区,青少年吸毒已蔚然成风,引起了当局的注意。

2、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革命烈士诗抄》中的作者很少是被称为诗人的。但是每一个作者——每一个革命烈士本身就是一篇无比壮丽、无比伟大的诗章。

B.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在战斗间隙,为战友们读《牛虻》,大家深受感动。

D.《童年》中已经成年的阿廖沙在母亲去世后,随父亲和外祖母去了外祖父家。

3、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jìn   sǎng   神迷(xuàn

B.回( 立(chù 怒不可è

C.动( 蜒(wān   顶(qióng 纷至来(

D.实(dūn   日( 诚(qián   而至(zhǒng

4、下列对《桃花源记》这篇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世外桃源”语出自《桃花源记》,已成为理想境界的代名词。也用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的地方。

B.《桃花源记》中写道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

C.陶渊明,—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和《饮酒》组诗等。

D.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用客观的记叙方式塑造了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并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应立足现实,切勿异想天开。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描绘了梅花的哪些遭遇?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氛围?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这首词虽在咏梅,如同周敦颐的《爱莲说》,作者意在言外,这种写法是什么?作者的言外之意又是什么呢?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心忧炭贱愿天寒。

(2)半匹红纱一丈绫,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回车叱牛牵向北。

(4)茅飞渡江洒江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娇儿恶卧踏里裂。

(6)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三国演义》

1从《三国演义》的描写来看,诸葛亮出山后三次用火的战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衍生了一个俗语_____________

2“鸡肋”的故事源自《三国演义》,故事中涉及的两个人物是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张衡一号:天基测震显神通

●张保淑

①2018年2月2日,“张衡一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是中国地震立体观测体系天基观测平台的首颗卫星,它能够发挥空间对地观测的大动态、宽视角、全天候优势,通过获取全球电磁场、电离层等离子体、高能粒子观测数据,对中国及其周边区域开展电离层动态实时监测和地震前兆跟踪,它弥补了地面观测的不足,将进一步推进中国立体地震观测体系的建设,开辟探索地震监测预测的新途径。

②为什么要“舍近求远”,依靠运行在500公里高度的太阳同步轨道上的卫星探测地震 信息呢?

③地震往往发生在地下数十公里处,人类目前的最大钻探深度远远不及此。看不见,够不着,正是地震研究面临的现实困难。地震发生前,地球岩石的摩擦破裂会产生电磁波,这些电磁波会往大气层传播;地壳运动会切割磁力线,造成磁力线的扭曲。因此,电磁是科学家进行地震研究的重要手段。由于受条件限制,地面监测台网在自然条件恶劣地区和海域地区缺乏必要的观测能力,对地震预测预报研究迫切需要的三维地球物理场动态的监测能力也不足;同时,由于破坏性地震、尤其是重特大地震事件发生的小概率特性,再加上地面覆盖范围相对较小,难以获取足够地震震例。因此,建立电磁卫星观测系统,获取全球破坏性地震震例,来进行地震科学研究显得尤为必要。“张衡一号”也由此应运而生。

④“张衡一号”是1.4米见方的立方星,重量约700公斤。除了伸展的单片太阳能板之外,还有6条长长的“触角”,即卫星伸杆。“张衡一号”的“触角”堪称魔幻,一方面,它展开后达到近5米而收拢时仅有手掌大小;另一方面它形态变化具有超稳定性,即使经历从零下100摄氏度到零上100摄氏度极大的温度交变,其承载的有效载荷位置变化不大于一枚硬币厚度。伸杆的有效应用,极大突破了卫星本体尺寸对载荷探测需求的约束,把星上探测载荷之间的距离由不到2米大幅延展到超过10米,而这样做正是适应卫星载荷功能协调,达到卫星磁洁净度指标的必然要求。这使得“张衡一号”的磁强计灵敏度达到可以分辨出背景磁场五百万分之一的信号,相当于感知一只蚊子落在人身上产生的重量的信号。

⑤“张衡一号”设计寿命5年,卫星的设计指标和载荷配置均超过国外同类卫星。采用通用小卫星平台,搭载感应式磁力仪、高精度磁强计、电场探测仪、GNSS掩星接收机、等离子体分析仪、高能粒子探测器、朗缪尔探针和三频信标发射机等8种载荷,填补了中国在近地磁场精确探测领域的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⑥在对地观测效率方面,“张衡一号”每5天实现对地球上同一地点的重访;就覆盖区域而言,卫星观测到地球南北纬65°内的广阔范围,重点观测区域覆盖我国陆地全境和陆地周边约1000千米区域以及全球两个主要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张衡一号”每年可以收集到全球10多次7级以上地震和150次左右6级地震的信息。卫星监测一年的信息量,地面监测需要20多年,能够帮助科学家提高对地震孕育发生规律的认识。

⑧这颗配备良好、致力于获取空间探测和地震活动之间关联性的卫星,将成为地震科学研究的重要贡献者。

【1】文章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张衡一号”卫星?

【2】文章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第⑦段中画线句子中的“多”和“左右”两个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4】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张衡一号的“神通”有哪些?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悠悠岁月中,忽遇那一树花开,惊艳了遇见,亦温暖了时光。人生有无数次遇见,每一次遇见,都是一段故事,都是一次生命的感悟。

请以“遇见”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记叙文 ②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③ 字数600字以上。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