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下)三沙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竺可桢,我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标题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浅显易懂,具有较强的趣味性。

B.阿西莫夫,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他的很多作品都涉及科学领域,因此,他也是这方面的“大腕儿”作家。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D.《小石潭记》《核舟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出自“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2、下面对《卖炭翁》内容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A.“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刻画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形象。

B.“把、称、回、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惜不得”是吝惜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百般不舍。难言的悲愤、辛酸尽在这三个字中。

D.诗歌以作者的议论结尾,揭露宫市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现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A.)然     huì)暗

B.zhēng)脱   shuó   sài

C.yǒng)杂   jiá)然而止   )绊

D.tián)静   zhòu)雨   háng)奋

4、下列说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石潭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之一,文中着力渲染“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是为了表达被贬的抑郁忧伤之情。

B.《社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文章通过记叙作者和少年伙伴们夏夜行船、船头看戏、归航偷豆等情节,刻画了一群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农家少年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美好童年的回忆。

C.为增强演讲的感染力,演讲者往往会借助一些语言技巧。闻一多在《最后一次讲演》中不断变换人称,对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就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D.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雄奇瑰丽是《庄子》的特色。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归丁卯桥村舍

许浑

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

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紫蒲低水槛,红叶半江船。

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

(注)丁卯桥:地名。紫蒲:紫色的蒲草;水槛:临水的栏杆。

1诗人描写了夜归时看到的明月、岩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槛、红叶、江船等景物,流露出之情。

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诗歌的颔联(第二联)进行赏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古诗文默写

⑴ 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_。窈窕淑女,________。(《诗经·关雎》)

⑵ 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_____。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___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_______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⑸青树翠蔓,______,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⑹白居易《卖炭翁》表现卖炭翁内心矛盾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

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把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

以上文字选自____________的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选文中“你”这一人物名叫_________。节选部分展现了这一人物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过程。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它本是一片树叶,最初与人类相遇时,它被当做一味解毒的药方。几千年前,它经由中国人的双手,变为一道可口的饮品。它步入了唐朝诗人的殿堂,它成为游牧民族的生命之饮。它藏进僧侣的行囊,与佛法一起东渡日本,并在那里上升为一种生活信仰。它登上大航海时代的货船,与瓷器、丝绸一道,满足着欧洲人对东方古国的想象。它丰富了英国文化中最精致优雅的礼仪,并跟随日不落帝国的脚步在世界各地生根。它走过漫长的旅程,生命历经枯萎、重生、绽放,或许只是为了提醒匆忙行走的人们,在明知不完美的生命中,也可以感受到完美。哪怕,只有一杯茶的时间。

——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材料二)中国茶传播示意图

(材料三)与茶有关的禅理故事和对联。

禅理故事:有位学者,听说某禅师学问很高,内心不服,故找禅师一论高低。禅师以茶相待。他将茶水倒入杯中,茶满了,但他还是继续倒,乃至溢出,流淌了一桌子。学者忍不住说“禅师,茶已经满了,不要再倒了。”禅师微笑着回答说:“是呀,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与你谈论学问?”

对联:  上联:竹雨松风蕉叶影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下列表述不符合(材料一)(材料二)内容的一项是(   )

A.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喝茶的历史悠久。

B. 茶具有文化交流功能,和佛法一起传播到日本后,甚至上升为一种生活信仰。

C. 一千多年前,茶登上大航海时代的货船,与瓷器、丝绸一道,在欧洲各国传播

D. 茶不但是可口的饮品,禅茶一味,往往还能触发人们的人生感悟

2阅读(材料三)的禅理故事,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请写出两点。

3请你为(材料三)中的对联,选择一个恰当的下联(   )

A. 茗因有泉味更香

B. 茶香琴韵读书声

C. 半夜茶声月在天

D. 一盏清茗酬知音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成长的途上,我们留下了一个个走过的足迹。我们走过童年,走过游戏;走过苦读,走过奋斗;走过成功,走过失败;走过温暖,走过冷漠;走过沙漠,走过草原;走过春走过秋,走过风走过雨……走过这些旅程,我们体验过快乐、悲伤,品尝过酸甜苦辣,有过彷徨、迷惘,也有过深深的思索。这些经历和思考,促使我们更好地成长,

在你走过的成长旅程中,有什么经历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呢?那时,你遇到了什么?经历了什么?如何“走”?怎样“过”?走过之后又有什么样的感受或思考?

要求:①以“走过 ”为题②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