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下)苗栗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大自然的语言》是根据竺可发表在《科学大众》1965年第1期的《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改写的。

B. 《恐龙无处不有》文题用双重否定的形式,强调了观点,肯定了恐龙哪里都有的事实。

C. 《大雁归来》通过夸张的手法,介绍了大雁的鸣叫,觅食、群居、飞行的活动,说明了大雁是人类有益无损的伙伴。

D. 《时间的脚印》一文运用逻辑顺序,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岩石能记录时间的相关科普知识。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 才美不外见

C. 其真无马邪

D. 安求其能千里也

3、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

A.shěng) 家juàn)   杂(rǒng) 风雪途(zài)

B.奋(kàng)   洁(jiǎo)   样()   不计其shù

C.)   地qiào)   两然而止(

D.默(jiān)   猎(shòu)   雾ǎi词夺理(qiǎng)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犯罪分子把各种犯罪证据都悄悄扔进了河里,他以为这样就能逍遥法外了。

B.同学们一个个正襟危坐,谈笑风生,教室里充满着欢快的气氛。

C.对学生一视同仁,是教育工作者处理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

D.领导决不可自以为是,盛气凌人,以为自己什么都好,别人什么都不好。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一)阅读下面古词,完成各题。

登古邺城

(唐)岑参

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

东风吹野火,暮入飞云殿

城隅南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

武帝宫中人去尽,年年春*为谁来。

(注)①邺()城:春秋齐邑,战国魏都,三国时魏置邺都,与长安、洛阳等合称五都,北周大象二年(580)遭战火焚毁,民众南徙,隋开皇十年(590)复为邺县。故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②飞云殿:无考,当为邺城宫殿一陈迹。③城隅():城墙角上作为屏障的女墙。④望陵台:即铜雀台,曹操筑。⑤武帝:曹操死后被追尊为魏武帝。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点题,次句一个“空”字,统领全篇。

B. “复何见”三字,以一设问,自然引出中间四句的具体描绘。

C. 东风,在古诗中尤为常见,如李商隐《无题》“东风无力百花残” ,如李煜《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等等,与本诗的“东风”一样都在暗示春天已到来,并呼应结句“春*”。

D. 飞云殿,从名称上可以使作者想见当年的气势。而今,在春风的吹拂下依然彰显其当年的兴盛。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城隅南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这两句例重从人事方面写“空”。“东风吹野火,暮入飞云殿”这两句侧重从事业方面写“空’。

B. 诗的最后两句用“人去尽”总承上四句,春*依然,人事俱非,这两句既是对春*的感叹,又是对古人不常在,事业不常在的感叹。

C. 这首诗以“空”为主线,通过总括、细描、抒慨三个层次的渲染烘托,写出古都邺城的“四空”,凭吊古迹,惋叹人生,寓情于景。

D. 开头说“复何见”,结尾说“为谁来”,两处问句呼应,加深了这种感叹的分量,全诗遂在不尽的感叹中结束。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默写。

⑴微君之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式微》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思。 (《子衿》)

⑶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蒹葭》 )

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关雎》)

____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

⑹佁然不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石潭记》)

⑺《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巧妙过渡,婉转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从政的心愿,希望得到举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傅雷家书》名著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尽管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①结合选文(甲),说说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相处中,青年人应持有怎样的态度?

(乙)有件小事要和你谈谈。你写信封为什么老是这么不neat(干净)?日常琐事要做得neat(干净),等于弹琴要讲究干净是一样的。我始终认为做人的作风应当是一致的,否则就是不调和;而从事艺术的人应当最恨不调和。我这回附上一小方纸,还比你用的信封小一些,照样能写得很宽绰。你能不能注意一下呢?以此类推,一切小事养成这种neat(干净)的习惯,对你的艺术无形中也有好处。因为无论如何细小不足道的事,都反映出一个人的意识与性情。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与性情。所谓学习,不一定限于书本或是某种技术;否则随时随地都该学习这句话,又怎么讲呢?我想你每次接到我的信,连寄书谱的大包,总该有个印象,觉得我的字都写得整整齐齐、清楚明白吧!

②结合选文(乙)具体内容说一说你看到一个怎样的父亲?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忆冼星海(节选)

①那一次我所听到的“黄河大合唱”,据说还是小规模的,然而参加合唱人数已有三百左右;朋友告诉我,曾经有过五百人以上的。那次演奏的指挥是一位青年音乐家(恕我记不得他的姓名),是星海先生担任鲁艺音乐系的短短时期内训练出来的得意弟子;朋友又告诉我,要是冼星海自任指挥,这次的演奏当更精彩些。但我得老实说,尽管“这是小规模”,而且由他的高足代任指挥,可是那一次的演奏还是十分美满;——不,我应当承认,这开了我的眼界,这使我感动,老觉得有什么东西在心里抓,痒痒的又舒服又难受。对于音乐,我是十足的门外汉,我不能有条有理告诉你:“黄河大合唱”的好处在哪里。可是它那伟大的气魄自然而然使人鄙吝全消,发生崇高的情感,光是这一点也就叫你听过一次就像灵魂洗过澡似的。

②从那时起,我便在想象:冼星海是怎样一个人?我曾经想象他该是木刻家马达(凑巧他也是广东人)那样一位魁梧奇伟、沉默寡言的人物。可是朋友们又告诉我:不是,冼星海是中等身材,喜欢说笑,话匣子一开就会滔滔不绝的。

③我见过马达刻的一幅木刻:一人伏案,执笔沉思,大的斗篷显得他头部特小,两眼眯紧如一线。这人就是冼星海,这幅木刻就名为《冼星海作曲图》。木刻很小,当然,面部不可能如其真人,而且木刻家的用意大概也不在“写真”,而在表达冼星海作曲时的神韵。我对于这一幅木刻也颇爱好,虽然它还不能满足我的“好奇”。而这,直到我读了冼星海的自传,这才得了部分的满足。

④从星海的生活经验,我了解了他的作品之所以能有这样大的气魄。做过饭店堂倌、咖啡馆杂役,做过轮船上的锅炉间的火伕、浴堂的打杂,也做过乞丐,——不,什么都做过的一个人,有两种可能:一是被生活所压倒,虽有抱负只成为一场梦,又一是战胜了生活,那他的抱负不但能实现,而且必将放出万丈光芒。“星海就是后一种人!”——我当时这样想,仿佛我和他已是很熟悉的了。

⑤大约三个月以后,在西安,冼星海突然来访我。

⑥那时我正在候车南下,而他呢,在西安已住了几个月,即将经过新疆而赴苏联。当他走进我的房间,自己通了姓名的时候,我吃了一惊,“呀,这就是冼星海么!”我心里这样说,觉得很熟识,而也感得生疏。和友人初次见面,我总是拙于言词,不知道说些什么好,而在那时,我又忙于将这坐在我对面的人和马达的木刻中的人作比较,也和我读了他的自传以后在想象中描绘出来的人作比较,我差不多连应有的寒xuān也忘记了。然而星海却滔滔不绝说起来了。他说在我还没到西安的时候就知道我要来了;他说起了他到苏联去的计划,问起了新疆的情形,接着就讲他的《民族交响乐》的创作。我对于音乐的常识太差,静聆他的议论(这是一边讲述他的《民族交响乐》的创作计划,一边又批评自己和人家的作品,表示他将来致力的方向),实在不能赞一词。岂但不能赞一词而已,他的话我记也记不全呢。可是,他那种气魄,却又一次使我兴奋鼓舞,和上回听到《黄河大合唱》一样。拿破仑说他的字典上没有“难”这一字,我以为冼星海的字典上也没有这一个字。他说,他以后的十年中将以全力完成他这创作计划;我深信他一定能达到。

⑦我深信他一定能达到。因为他不但有坚强的意志和伟大的魄力,并且因为他又是那样好学深思,勇于经验生活的各种方面,勤于收集各地民歌民谣的材料。他说他已收到了他夫人托人带给他的一包陕北民歌的材料,可是他觉得还很不够,还有一部分材料(他自己收集的)却不知弄到何处去了。他说他将在新疆逗留一年半载,尽量收集各民族的歌谣,然后再去苏联。

……

⑧这样一个人,怎么就死了!

……

⑨一个生龙活虎般的具有伟大气魄,抱有崇高理想的冼星海,永远坐在我对面,直到我眼不能见,耳不能听,只要我神智还没昏迷,他永远活着。

1根据第⑥段中的拼音,写出汉字

xuān__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时间

“我”对冼星海的认识

听到《黄河大合唱》后

(1)

(2)

执笔沉思,作曲专注的人

读了洗星海自传后

(3)

(4)

具有伟大气魄,抱有崇高理想的人

 

 

 

3第①段画线句运用_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第⑥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吃了一惊”是因为冼星海突然来访,我没有做好心理准备。

B.“觉得很熟识”是因为见面前我已从多方面对冼星海进行了解。

C.“他的话我记也记不全”衬托出冼星海话匣子一开就滔滔不绝。

D.“我深信他一定能达到”表明我对冼星海的能力和才华很肯定。

5作者知道冼星海已经死了,为什么结尾却说“他永远活着”?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20年的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给本是举国欢庆、万家欢喜的时刻笼上了阴霾。在抗击新冠肺炎的过程中,各行各业人员所呈现出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选择,构成了疫情面前的众生百态。翻开疫情这本深刻而又丰富的教科书,我们可以把警醒当作智慧,把教训当作财富,把经历当作成长。

面对疫情面对“战役”,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交出你的“成长答卷”。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