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说法错误的是
A.确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B.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实行“以阶级斗争为纲”
D.实际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2、下列史实共同反映的是( )
1992年11月,祖国大陆的“海协会”和台湾的“海基会”达成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 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
A.军队建设
B.民族团结
C.祖国统一
D.外交成就
3、“26岁在美国成为'娃娃博士’,取得学位后第九天便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以后,神秘'消失,在戈壁大漠中,为我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段文字讲述的人物是
A.邓稼先
B.王进喜
C.雷锋
D.焦裕禄
4、下图是新闻漫画《游子身上衣》,游子身披五星红旗,喜笑颜开,欢欣鼓舞。漫画反映的事件
A.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
B.彻底结束了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领
C.促使海峡两岸实现通邮、通商、通航
D.标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取得重大成就
5、有以下四部反映中国近代历史的影视作品,请你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向同学们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
①《建军大业》 ②《西安事变》 ③《大决战》 ④《建国大业》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②① D.②④①③
6、20世纪末,中国百姓生活中,电话从“摇着打”到“走着打”,汽车从奢侈品到代步工具,世界名牌服饰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而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得到了更多体现。这说明中国百姓生活( )
①消费选择呈现多样化 ②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③消费彰显中国文化自信 ④消费体现国家意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
A.一国两制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求同存异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8、揭示历史的因果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下列史事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中国成立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企业活力增强
C.深圳特区建立―对外开放的窗口
D.中日建交—各民族共同繁荣
9、“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唱出的时代主题旋律是
A.转战陕北,斗智斗勇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决战平津,瓮中捉鳖
D.渡江战役,一往无前
10、1990 年建立起来的经济开发区是( )
A. 深圳 B. 海南岛 C. 上海浦东 D. 珠海
11、“此后20年,中国经济奇迹般地腾飞,其政治基础、舆论基础乃至社会基础,均由小平同志那席南方讲话开始奠定。”此事发生在那一年
A. 1978 B. 1982
C. 1992 D. 1999
12、1953﹣1957年,中国的经济状况是( )
A.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B. 工业总产值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
C. 社会主义的经济成分已经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D. 新经济政策继续推行,经济恢复迅速
13、1992年陪同邓小平视察的陈开枝这样比喻:“……就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摇摆不定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的含义是
A.回归单一计划经济模式 B.设立首批经济特区
C.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14、如下图是《邓小平南方谈话真情实录》书影,书中首次披露了在20世纪末国际国内复杂的历史形势下,邓小平同志如何开启了惊动世界的一次南方视察,充分还原了其南方谈话的细节。这次谈话( )
A.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理论 B.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C.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推动科学发展,促进了社会和谐
15、“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会运动,是党在( )中的一次严重错误
A. 第一个五年计划具体实施过程 B. 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
C. 新中国成立以后土地改革过程 D. 三大改造过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程
16、一位殷实的商人,多年从事丝绸产销,由于生意兴隆,就添置十几台织机,雇用十几名技术工人织绸。这一历史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明朝
17、在一次党的代表大会上,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这次会议是
A.十五大 B.十六大 C.十七大 D.十八大
18、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批准“863计划”的国家领导人是( )
A.毛泽东 B.刘少奇 C.江泽民 D.邓小平
19、“奇唱歌来怪唱歌,养个肥猪千斤还要多。脑壳谷箩大,宰了一个当三个。三尺锅子煮不下,六尺锅子煮半个。”这首歌谣体现哪个时期的特色
A.“大跃进”时期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20、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的重要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D.中共九大
21、导弹部队组建:______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22、典型——万隆会议:
(1)召开:________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________召开的亚非会议。
(2)地位:这是________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3)结果: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________提出“________”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4)意义: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________。
23、填空题:(共6小题,10分)
(1)_________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2)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_________”的对台基本方针。
(3)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_________》,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4)1992年,_________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_________
(5)2015年11月,国家主席_________同台湾方面领导人_________在_________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6)_________年,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24、国民经济调整
(1)时间:________年。
(2)表现:中共中央提出“________、巩固、充实、________”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
(3)成效:到________年,的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4)结果:________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1962年,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陈云等在“七千人大会”上
25、______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6、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背景:在________等国家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仍由________集团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27、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在会上,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_____________、人民幸福。
28、1956年底,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________的完成;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_______体制。
29、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__”奋斗目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________、全面从严治党。
30、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兴办_____,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_____”战略,建设中国同沿线各国经贸交流的大通道。
31、回顾过去,中美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展望未来,中美关系要想健康稳定地发展,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必须坚持什么原则?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政府制定了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当前,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还存在哪些不利因素?(答出一个方面即可)
32、(题文)材料一 到1952年底,全国近3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了,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生产力得到解放,农业生产获得了迅速发展。
材料二 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 配;大办公共食堂,提倡吃饭不要钱。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都归公社所有。许多果树被砍、家畜被屠宰。
材料三 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
(1)三则材料分别反映的是我国现代史上哪些重大事件?
(2)三则材料中,对我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起到的促进作用有哪些?
33、请认真研读新中国大事记:
1949年9月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
1949年10月1日 | 开国大典 |
1954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
1953—1956年 | 三大改造完成 |
请回答:
(1)“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是在上述哪件大事中决定的?
(2)“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它向全世界宣告了哪一政府是新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3)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是哪部?该宪法确定了实现人民民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4)三大改造完成有什么重大意义?
34、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一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果展览。请你协助小明同学完成以下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1)歌词中“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领导人民改革开放富起来”、指的分别是哪两位领导人?
(2)“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和什么会议事件有关联?这次会议事件提出的总方针是什么?
(3)“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吗?
(4)根据材料2中的“老人”的贡献,当今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