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龟裂(guī) 拙劣(zhuó) 怒不可遏(è) 轻歌慢舞(màn)
B. 雾霭(ǎi) 驰骋(chěng) 不修边幅(fú) 强词夺理(qiǎng)
C. 浮燥(zào) 缅怀(miǎn) 挑拨离间(jiān) 拾级而上(shè)
D. 维幕(wéi) 瞭望(liáo) 五彩斑斓(lán) 目眩神迷(xuàn)
2、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项是( )
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正如文化给人的力量一样,“无用”的阅读给人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
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
①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 ②虽然它是“无用”的,然而切都有痕迹
③它内在的文化含量并没有因表面的“无用”而打折扣
④我们沉重的肉身会因某些时刻“无用”的阅读而获得心灵的轻盈和洁净
⑤但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人的存在,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
A. ①⑤③②④ B. ①③⑤②④ C. ②①④③⑤ D. ②④①⑤③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身材高大。”这个句子的主语是“身材”,谓语是“高大”。
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句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小船行驶之快。
C.“我有这么笨吗?”这是一个反问句,说话者在强调自己并不笨。
D.“家父、舍弟、鄙人、臣、愚、拙著、寒舍、见教”等,这些在古代都是谦辞。
4、下列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黄发垂髫,“垂髫”是指三四岁至七、八岁的儿童,“黄发”指老年人。
B. 《诗经》也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
C. 以“记”为名的文体在古代虽然都属于“杂技体”,但写法各不相同。如《桃花源记》从体式上说是游记,《核舟记》虽然也名为“记”,却并不是游记,而是一篇说明性文字。
D. 行辈,即排行和辈分。儒家文化强调论资排辈,汉族重宗族的观念一直延续至今。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歌中“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两句诗各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句子。诗人将两个陈述的对象摆在一起,要表达什么意思、抒发什么感情?
(2)诗歌尾联采用的抒情方式是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
6、古诗文默写。
(1)万籁此都寂,________________。(《题破山寺后禅院》)
(2)_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送友人》)
(3)______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4)无意苦争春,______________。(《卜算子·咏梅》)
(5)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中感谢恩师徐怀中先生,可以说有了徐怀中才有了莫言。这让我们想起《马说》中的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作者通过写景渲染自己暗淡悲惨的处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能体现诗人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卖炭翁》中突出交易的不平等,揭露了宫市、封建统治阶级对百姓的剥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文字,完成问题。
艰苦的童年,不像莫扎特般享受过家庭的温情。一开始,人生于他就显得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父亲想开拓他的音乐天分,把他当作神童一般炫耀。四岁时,他就被整天地钉在扬琴前面,或者和一架提琴一起关在家里,几乎被繁重的工作压死。
选文中的“他”是罗曼·罗兰《_____》中的_____________(人名)。
8、阅读《登勃朗峰》完成小题
前往勃朗峰的途中,我们先坐火车去了马蒂尼,翌日早晨八点多,便徒步出发。路上有很多人结伴而行,乘坐马车的,骑骡的——因而扬起阵阵尘埃。队伍分散开去,络绎不绝,前后长达一英里左右。路为上坡——一路都为上坡——且相当陡峭。天气灼热难挡,乘坐在缓慢爬行的骡背之上和辚辚移进的马车里的男男女女,焦炙于火辣辣的炎阳之下,其状真是可怜可悯。我们可在树林中避暑纳凉,稍作歇息,可那些人不行。既然花了钱坐车,就一定要使他们的旅行物有所值。
我们取道黑首,抵达高地,沿途不乏秀色美景。有一处需经隧道,穿山而过;俯瞰脚下峡谷,只见一股清流急湍其间,环顾四周,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整个黑首道上,到处瀑布倾泻,轰鸣作响。
抵达阿冉提村前约莫半小时,一座巨大的白雪穹顶骤然映入眼帘,日照其上,光艳耀目。穹顶呈V字形,巍峨庄观,此乃一座山门,原来我们已亲眼目睹了被称“阿尔卑斯之王”的勃朗峰。我们拾阶而上,威严的穹顶也随之愈升愈高,耸入蓝天,最后仿佛独据苍穹。
勃朗峰周围的一些山峰奇形怪状——都为浅棕色的光秃尖岩。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有一怪峰,形如塔糖,又似主教头上的帽子;因巉岩太过陡峭,皓皓白雪无法堆积,只能在分野处才得以偶见几堆。
在逗留高地、向山下的阿冉提村进发之前,我们曾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五光十色中的粉红嫩绿,尤为妩媚动人,所有色彩轻淡柔和,交相辉映,妖媚迷人。我们干脆就地而坐,饱览独特美景。这一彩幻只是稍作驻留,顷刻间便飘忽不定,相互交融,暗淡隐去,可又骤然返光灼灼,瞬息万变,真是无穷变幻,纷至沓来;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良久,我们终于感悟到,眼前的绚丽色彩以及它们的无穷变幻便是我们从飘浮的肥皂泡中能看到的一切,泡泡所到之处,种种色彩变幻,尽被摄入其中。自然界中最美丽最精致的造物,莫过于肥皂泡泡了:刚才空中的华丽色彩,天衣云锦,恰如那在阳光下破裂并蔓延开去的皂泡。我想,假如世上只有一个肥皂泡,其价值会是多少呢?
【1】概括节选段落主要内容。
【2】本文修辞运用恰如其分,试从修辞角度赏析“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
【3】勃朗峰的绮丽光影是作者联想到肥皂泡,如果你登临勃朗峰,你会想到什么?请运用想象续写一两句。
9、作文。
夜幕深沉,灯光告诉我们,家人的守护与温暖;秋雨潇潇,落叶告诉我们,生命的轮回与孕育;道路蔓延,脚步告诉我们,理想的美好与坚持……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事、物,会不经意地告诉我们许多许多。
请以“____________告诉我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字迹工整,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