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下)舟山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笑是一种最为简单而有效的健身运动。

②腹肌是大笑中强烈的收缩和震荡,不仅有助于把血液挤入胸腔静脉,改善心肌供血,而且对胃、肠等脏器也是一种极好的按摩。

③开怀大笑时,随着呼吸肌群的运动,胸腔和支气管先后扩张,增强了换气量和血氧饱和度,有助于心脏供氧。

④一张一驰之间,劳累的肌肉在运动中得以放松。

⑤大笑伴随着腹部肌群的起伏,又是一种极好的腹肌运动。

A. ③④②⑤① B. ①③⑤②④ C. ③①⑤④② D. ①③⑤④②

2、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现代文学家鲁迅写的《社戏》选自散文集《呐喊》。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

B.《回延安》是贺敬之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富有浓郁的陕北风情,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延安”的深情。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关雎》、《蒹葭》两文分别选自《诗经·周南》 、《诗经·秦风》。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作者是王勃,唐朝初年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

3、下列应对答语,哪一项不含讽刺意味( )

A.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常戴一顶破旧的帽子在街上溜达。一次,有人嘲笑他:“你脑袋上边的那玩意是个什么东西,能算顶帽子吗?”安徒生回敬道:“你帽子底下的那个玩意是什么东西,能算个脑袋吗?”

B.马克·吐温与一位夫人对坐。他对她说:“您真漂亮。”夫人高傲地回答:“可惜我实在无法同样赞美你。”马克·吐温毫不介意地说:“那没关系,你可以像我一样说句谎话。”

C.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向京剧名旦梅兰芳敬酒时说:“梅先生,你是君子,我是小人,我先敬你一杯。”梅兰芳不解其意,忙含笑问:“此作何解?”大千先生笑着说:“你是君子——动口,我是小人——动手。”

D.加拿大前外交官切斯特·朗宁出生于中国襄阳。朗宁竞选省议员时,反对派大肆宣传他是“喝中国人的奶长大的,身上定有中国的血统”。朗宁道:“你们是喝着牛奶长大的,身上一定有牛的血统。”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李白诗中的夸张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境界,使人觉得非如此不可。

B.我在叙利亚经商的好友最近被迫回到国内,他耳濡目染了那里的骚乱和动荡,现在谈到还心有余悸。

C.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

D.九旬高龄的老教授在二中礼堂讲授国学,他旁征博引,侃侃而谈。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首诗的诗题“岁暮”二字,给全诗定了一种低沉的调子,灶罩上一层暗淡的色彩。

B.首联写岁暮时候自己远道而来在此做客,没想到碰上了战争,甚是郁闷。

C.颔联中的“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句的“鼓角”相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D.颈联的“朝廷谁请缨”句运用了用典的手法,作者借典故暗示朝中将士不怕流血为国出征的豪情壮志。

E.这首诗前四句主要陈时事,后四句主要抒怀抱,全诗出语浑朴,感情真挚,语言精简,音韵工谐。

【2】全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古诗文名句默写。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2)________________,如三月兮!(《子衿》)

(3)佁然不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

(4)《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烟波浩渺、水天合一的宏伟气象。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节选)

奥斯特洛夫斯基

现在,他的身体彻底垮了,归队已经无望。他应当如何处置自己呢?他终于从巴扎诺娃口中了解到了真实病情:应当有思想准备,将来他还会遇到更可怕的事。那么,究竟应该怎么办?这个没有解决的问题犹如阴森森的黑洞摆在他的面前。

既然他已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战斗的能力,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在今天,在凄凉的明天,他用什么来证明自己不是在虚度光阴呢?用什么来充实自己的生活呢?光是吃、喝和呼吸吗?仅仅作为一名无能为力的旁观者,看着同志们战斗前进吗?就这样成为这个队伍的累赘?该不该毁掉这个已经背叛了他的肉体?只是朝心口打一枪,一切难题都解决了!过去能够生活得不错,现在就应当能够及时结束这个生命。一个垂死的战士不愿再痛苦挣扎,有谁能指责他呢?

他的手在口袋里摸着勃朗宁手枪扁平的枪身,手指习惯地握住了枪柄。他慢慢地掏出了手枪。

“谁能想到,你会有这么一天?”

A. 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保尔把手枪放在膝上,狠狠地骂了起来:

“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最容易的一种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你有没有试试去战胜这种生活呢?为了挣脱这个铁环,你已经竭尽全力了吗?你是不是已经忘了,在沃伦斯基新城附近,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不是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把手枪收起来吧,这件事永远也不要告诉任何人。B. 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

他站起来,向大路走去……

1整体浏览,把握内容。

小说中,保尔历经磨难。文中说“他的身体彻底垮了”,是因为____________,之后他又遭遇了____________(事件概括)的折磨。

2局部细读,会做批注。

给选文A、B两处画线句做批注。

3思考探究,会写心得。

(1)名著节选部分刻画主人公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有何作用?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被人们称为“生活的教科书”。联系名著,选择其中一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总与一缕炊烟有关

①写下这题目,我仿佛看到母亲从一缕炊烟中走出来,用树皮般粗糙的双手,拍打掉衣服上的灰尘,拂理净发丛里的草渣。然后静默在老屋的矮檐下,像一只窝旁守候的老鸟,若有所待地张望着村前的小路……

②时间往往是黄昏,彩霞满天,或傍晚,薄暮冥冥。父亲还在田地里劳作,我和妹妹走在由学校回家的路上。而那时,最迫切的意愿,便是能望见自家屋顶上的炊烟。那混着浓浓的柴草香、饭菜香的炊烟啊,就像抒情的花朵,在天空开放,并且歌唱。那甜暖的香,再远,也能灿亮我们的眼睛和脸庞。

③母亲等饭熟了,就在夕光薄岚里,在几缕炊烟的余烬中,默默地守望着。有时,也柔柔地喊一声:“吃饭了噢。”

④其实,母亲所能煮的,往往也只是“饭”而已。自每年三月下秧,到八月新谷入仓,这段漫长的青黄不接的日子,一天三顿,翻来覆去的,都只是红苕稀粥,或稀粥红苕。有时,我就忍不住要冲母亲撒气:“又是红苕稀粥,又是红苕稀粥!”

⑤每到这时,母亲总是默然无语。黯淡瘦削的脸上,隐现着一丝愁苦和讪然,仿佛她真是不该煮出这样的饭食。偶尔,能听到母亲和父亲焦苦的叹息:“这日子,哎,真是亏了娃们。”声音很低,很低,却沉重如石地砸在我心坎儿上。那时,我才知道,母亲除了如我们一样饥饿外,还承忍了更难以言说的痛苦。

⑥现在想来,也真是难为了母亲。那还是大集体时候,父亲体弱多病,不能干重活,便习了理发、补鞋的手艺,常常走村串户去挣钱。挣了钱,交给队里,由队里核算工分、口粮;可是,父亲常常是挣不够工分的。

⑦母亲就只好更累了。除缝连浆补,灶火炊饭,洗锅涮碗外,还得风来雨往地忙活队里。母亲很能干,手脚利索,能挣工分换回一些粮食。虽是如此,粮食却仍不够吃。

⑧吃饭时,母亲总是先给我们盛上满满一大碗,再舀自己的。饭来上,母亲也总是坐在靠近灶屋那“挂角”(方桌的四角)的位置上。捧了碗,慢腾腾地举箸援筷,似乎在品尝美味,又似乎难以下咽。

⑨那神情里,满是瑟缩,迟疑。每看到父亲或我们的碗空了,便抢着去给我们添饭。倘若锅里也没了,脸上就又是一丝愁苦和讪然,沉重得令人至今难忘。后来我才明白,母亲那般勤得有些夸张的举动里,更多的,却是谦卑和愧疚;为她作为母亲却不能煮出更多更好的饭食,喂饱她的孩子。

⑩现在,母亲偶尔到我这儿来。吃饭时,仍瑟缩而谦卑地坐在“挂角”的位置。举箸援筷间,也满是小心翼翼。起初还以为是客气,或不习惯。多次让她坐在正位上,说,一家人,用不着那样的。不一会儿,她又不自觉地移到了“挂角”的地方。我才知道,这习惯,跟那时的生活有关,改不了了。便忍不住嘴里发苦,心里发灰,有一种懊然复怅然的感觉,拂之不去。

⑪那时,母亲只有过年时最快乐。记得每次煮“年夜饭”,母亲总是风风火火地进进出出,嘴里却悠闲地哼着歌儿。饭菜终于上桌了,母亲便会兴奋地宣布:“开饭罗,开饭罗!”在我们敞开肚子,尽情吞嚼母亲做的丰盛饭菜时,母亲总是很少动筷,凝望着我们喃喃地说:“真想天天都能这样!”

⑫终于能够天天都那样了。我和妹妹,却不能天天都吃到母亲做的饭菜了。我到外地求学了,然后工作了,成家了。妹妹也到异乡打工,然后出嫁了。

⑬母亲仍在老家,里里外外地忙碌着,一日三餐地灶火炊饭。我们偶尔回家,母亲总要亲自下厨忙乎。饭菜丰富多了,母亲脸上,却依旧常有黯淡和讪然。父亲来信讲,你妈每顿饭都要念叨,不知娃们吃饭了不;家里杀了猪,心舌肚都留着,你妈问你们啥时能回来吃。

⑭读信,我的鼻子就酸酸的,喉咙里也又涩又堵。那时,我才明白了“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我其实知道,自古以来的母亲,都是这样的良善,慈蔼,无私。只是,我不无遗憾地发现,这种传统的母亲,在我们的生活里,已是越来越少。

一代慈蔼而伟大的母亲,或许从此就将渐渐地消失了罢。意识到这一点,我不禁为我们的后人,感到深深的悲伤和彻骨的绝望。“又见炊烟升起……”每听到这歌声,都恍惚觉得,有一续续绵缠的炊烟,在眼前袅袅地飘升起来,与夕阳、晚霞、风和过去的岁月融在一起。那淡蓝淡蓝的烟里,满是最平常的人间气息,朴素、温暖而芳香,叫人莫名地感动,惆怅。眼睛里,也禁不住一阵灼痛、潮润,仿佛正被那烟火熏燎着。

⑯依稀看见,我苍老而慈蔼的母亲,正站在老屋的矮檐下,站在一缕缕炊烟的背景中,远远地望我,暖暖地喊我。

⑰那炊烟,我想,该就是母亲生命的光束了。而它,我知道,也正是我生命之流的初源。

1文章多次写了母亲的“讪然”,每次的内涵一样吗?

2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第①段的作用。

3本文语言蕴涵丰厚,生动贴切,富有表现力。请赏析第②段中画线的语句。

那混着浓浓的柴草香、饭菜香的炊烟啊,就像抒情的花朵,在天空开放,并且歌唱。

4联系全文,谈谈你对第⑮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一代慈蔼而伟大的母亲,或许从此就将渐渐地消失了罢。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请你根据下面作文题和开头,续写一篇文章。可以写生活中经历的事,也可以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个故事。

要求:①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字数不少于600字;

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那一节语文课

谁也不会忘记那一节语文课……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