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疫情缓解之后,他走出家门,看到满山青翠的草木和悦耳的鸟鸣,感到身心舒畅。
B.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
C.学校开设了网络课堂,同学们认识到充分自觉自律和诚信的重要性。
D.央视举办的“汉字听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轻盈(yíng) 矗立(chù) 翡翠(fěi)
B.眺望(tiào) 犹豫(yù) 苍劲(jìn)
C.闸门(zhá) 砚池(yàn) 擦拭(shì)
D.硕大(shuò) 喧哗(xuān) 驿道(yì)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并不完全否认他的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B. 为了使这项住房政策真正受惠于低收入家庭,政府制定了非常严格的申请程序。
C. 家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伦理规范。
D. 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论证。
4、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B.看到同志们的认真负责,使我心生敬意,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C.《汉语标准》的主要读者对象是英语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子女。
D.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出生于江苏省南京人。
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①,彩丝穿取当银钲②。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③碎地声。
(注)①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展起,从结成坚冰的钢盆里剂冰。②征:即锣,一种铜制乐器,形如圆盘,③玻璃:此处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
【1】全诗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一系列动词,突出表现文题中“_____________”这个字。
【2】简要赏析“敲成玉馨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6、根据《桃花源记》课文内容填空。
(1).渔人发现桃源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村中人好客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3).写村中人厌恶战争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4).渔人离开桃源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列选段,回答问题。
这是她最喜欢的地方。在这离车站一俄里的地方,在旧采石场的荒芜的洼地里,有几个泉源往外喷水,现在汇成了三个活水湖。她听到下面湖边那里有拍水的声音。她抬起头来,用手拨开树枝,探身往下看:一个晒得发黑的弯着身子的人正在用力从岸边往湖心游去。她只能看见这个游泳者的浅黑色的脊梁和乌黑的头发。他像只海象一样用各种各样的姿势游泳。由于强烈的阳光,他眯着眼睛,伸开两臂平放着,身子微微弯曲,静静地躺在水面上。
她放开树枝,自己觉得好笑,她想着:“这样太不雅观了。”于是,她又开始读她的书。
(1)选文中“她”指的是 ,“他”又指的是 。
(2)名著中这一部分美好纯真的感情,最终为什么以分手而告终?请简要说说。
(3)《骆驼祥子》中的小福子和选文中的“她”,这两位女性形象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请选择一位说一说。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蜗牛很“牛”
①在很多人眼里,蜗牛是羸弱的小动物,它们行动迟缓、不堪一击,遇到天敌,几乎只能坐以待毙,然而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蜗牛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动物之一,它们遍布世界各地,森林、草地、池塘、沼泽、高山、平地、丘陵等地随处可见其踪影,甚至在一些高寒地区也能发现它们笨拙但坚定的身影。一个种群能如此繁盛,一定与其强大的适应力有关。其实,在适应环境方面,蜗牛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强者。
②蜗牛足部有一个特殊的结构,被称为“活板”,就相当于蜗牛壳的大门。蜗牛一旦预感到危险,就会把自己的身体缩回蜗牛壳中,用活板封住蜗牛壳的口,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直到它感觉到警报解除,才会再次出来活动。那么蜗牛在壳中一次能待多久呢?几个小时,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都有可能。躲在里的蜗牛可以将自己的代谢速率降到极低的程度,仅仅能维持呼吸、循环等最基本的生命活动。曾经有人将一只被认为死去的蜗牛制成标本,没想到四年之后,当他把这只标本拿到湿润的环境中时,这只蜗牛竟然从壳中钻了出来,在众目睽睽之下闲庭信步起来。
③在日本,有一种叫蚤蜗牛的蜗牛,它们可以“迁徙”——从一座岛屿迁移到数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的另一座岛屿上。大家都知道,蜗牛行动极其迟缓每天的生活区域通常只有几平方米,蚤蜗牛难道能借助什么神秘力量“飞”到几百公里以外的地方?
④科学家最终揭开了谜底,有一种叫暗绿绣眼的鸟特别喜欢吃微小的蚤蜗牛,但有一小部分的蜗牛被鸟吞食之后,能忍受住鸟儿的消化液,最后随粪便被鸟儿排出体外而逃生,日本研究人员裕也一郎说:“我们发现大约有15%的小蜗牛经过鸟儿的消化后,仍然能活着。受到地域限制的无翼陆生无脊椎动物,尤其是蜗牛,为什么能够迁移到很远的地方?也许通过以下解释可以揭开这个谜底——它们借助鸟儿的足、肠胃,抑或是龙卷风,被散布到更加广阔的区域。”动物的消化液腐蚀性极强,能将钢铁溶化,一些看似弱不禁风的蜗牛却能在其中安然无恙,并借助“鸟的翅膀”成功地扩展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别出心裁的生存策略。
⑤在我们的意识中,快速、攻击、凶猛是强者的象征,但自然界的逻辑似乎并不如此,不然,缓慢、羸弱、渺小的蜗牛为何也能在“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下生生不息?
【1】蜗牛“牛”在哪里?
【2】仔细阅读下面句子,并结合向中的加点词分析说明语言的特点。
(1)这只蜗牛竟然从壳中钻了出来,在众目睽睽之下闲庭信步起来。
(2)我们发现大约有15%的小锅牛经过鸟儿的消化后,仍然能活着。
【3】第②段中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结合文章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
9、请以“__________你自己”为题,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4)书写规范,卷面整洁,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