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归省(shěng) 羁绊(jī) 蓦然(mù) 船橹(lǔ)
B. 行辈(háng) 斡旋(wò) 闭塞(sè) 恬静(tián)
C. 撺掇(duō) 亢奋(kàng) 晦暗(huì) 糜子(mǐ)
D. 凫水(fú) 连翘(qiào) 褶皱(zhě) 幽悄(qiāo)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有误的一项是
A. 我们拾(shè)级而上,威严的穹(qióng)顶也随之愈升愈高,耸入蓝天,最后仿佛独踞苍穹。
B. 最壮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骠(biāo)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pèi)公么?
C. 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株枯桕(jiù)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lài)子”。
D. 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静悄悄的,人们听到的只是沙锥鸟扇动翅膀的声音,远处的一只猫头鹰的叫声,或者是某只多情的美洲半蹼(pǔ)鹬(yù)从鼻子里发出的咯咯声。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中国这台被称作“天眼”的超大望远镜走在了科技的前沿,令世界瞩目。
B. 随着我市全民阅读活动的持续推进,书店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青睐。
C. 从小性格孤僻的她,自从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以后,渐渐变得豁然开朗了。
D. 恩施市城市新区建设发展迅速,短短几年时间,一座座高楼鳞次栉比。
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白居易的文学主张,即主张诗文应该反映时事,为现实服务。
B.韩愈是唐代诗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学过他的《马说》,“说”是一种托物寓意的议论性体裁。
C.“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韩愈、白居易提倡的一种文体和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
D.《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统称为“五经”。
5、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东坡
(宋)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luò)确:石多而坚硬的样子。
(1)“东坡”在诗人笔下是一个怎样的地方?首句的写景和《记承天寺夜游》中的 “ ”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6、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亲山亲水有亲人。(贺敬之《回延安》)
(2)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诗经•式微》)
(3)凄神寒骨,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4)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参差荇菜,左右流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景色和气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子衿》中与“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________)家、文艺评论家。他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致力于(_______)国文学的译介工作。毕生翻译(________)、罗曼•罗兰、伏尔泰等作家的文学名著,主要译作有《约翰•克利斯朵夫》《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老实人》等34部。《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其夫人写给(________)——著名钢琴大师;傅敏——(________)的家信摘编,共186 封,写信时间为(_______)年至1966年六月。教育儿子胜不骄、败不馁,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荣辱感。做一个“______________、人民卓越的艺术家”。
8、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节选)
(一)秋雨打着人们的脸。一团团饱含而水的乌云,在低空慢慢移动,深伙,一望际的森林里,树叶全落了,老榆树阴郁地站着,把满身饮纹成在想色的苔藓下面,无情的秋天到去了它们华丽的盛装,它们只好光养枯瘦的身体站在那里,小车站孤独地他地,隐在树林里。一条新修的路基从车站的石头货台伸向森林。路基周围是蚂蚁一样密集的人群。计厌的粘泥在靴子底下扑哧扑哧直响。路基两旁的人们狠劲地挖着土。铁器发出沉重的撞击声,铁锹碰着石头,铿然作响。雨像用筛子筛过的一样,又细又密,下个不停。冰冷的雨水渗进了衣服。雨水也冲走了人们的劳动成果,泥装如同稠粥从路基上淌下来。湿透了的衣服又重又冷,但是人们一直干到天黑透了才离开工地。修筑的路基一天比一天延长,不断伸向密林深处。离车站不远的地方,有一座石头房的空架子,凄凉地立在那里。里面的东西,凡是撬得下、拆得开、砸得动的,早就被洗劫一空了。门窗成了张口的大洞;炉门成了黑窟窿。房顶也破烂不堪,好多地方露出了栋子。唯一没有遭劫的是四个房间里的水泥地面。每天夜里,四百个人就穿着里外湿透、溅满泥策的衣服躺在上面睡觉。大家在门口拧衣服,脏水一股股流下来。他们用最难听的话咒骂这恶劣的天气和遍地的泥泞。水泥地面上薄薄地铺了一层千草,他们紧挨着睡在上面,相互用体温取暖。衣服四善气,但是从来没有干过。而水渗过挡窗洞的麻袋,滴落到地上。雨点像密集的子弹敲打着屋顶上残留的铁皮。冷风不断从破门缝里吹进来。厨房是一座破旧的板棚。早晨大家在这里草草吃完茶点,就到工地上去。午饭是单调得要命的素扁豆汤和一磅半几乎跟煤一样黑的面包。城里能够供应的只有这些东西。
(二)青春终于胜利了。保尔没有死于伤寒。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在床上整整躺了一个月之后,苍白消瘦的保尔已能够勉强用两条摇摇晃晃的腿站起来,摸着墙壁,在房间里走动了。他的母亲换着他走到窗口,他向街上望了很久。雪在融化,积成了小水洼,在早春的阳光下闪亮。外面已经是初次解冻的温暖天气了。
但是他一想到,明天他就要离开这里,回到那个大城市去,再度和他的朋友们,同志们,所有那些亲爱的人们在一起,他又高兴了。这大城市以及它沸腾的生活,活跃的气氛,加上那川流不息的人群,电车的轰隆声和汽车的喇叭声,都吸引着他。而最最吸引他的,却是那些巨大的石头厂房、煤烟熏黑的车间、机器,以及滑轮的柔和的沙沙声。他的心已经飞到巨大的飞轮疯狂旋转、空气中散播着机油气味的地方,飞到那早已成为他不能分离的整个生活上去了。
(三)保尔开始工作了。他计划写一部关于英勇的科托夫斯基骑兵师的中篇小说,书名不假思索就出来了:《 》。从这天起,保尔把整个身心扑在这部书的创作上。他缓慢地,一行又一行,一页又一页地写着。他忘却了一切,全部身心都沉浸在书中的人物形象当中,也初次尝到了创作的艰辛:有时那些鲜明生动、难忘的景象清晰地重新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但他无法用笔墨表达,写出来的字句显得那样苍白无力,缺少生气和激情。已经写好的部分,他必须逐字逐句地全部记住,否则,线索一断,工作就会受到阻碍。母亲志忑不安地注视着儿子的工作。
【1】文中保尔写的第一部小说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
【2】选段(一)中筑路队伍遇到了哪些困难?筑路队员身上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3】选段(二)中说“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出他“四次死里逃生”的经过。
【4】环境描写是为刻画人物、表现中心思想服务的。选段(一)中画线句自然环境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5】根据选段(三)及小说的内容说说保尔是在怎样的身体情况下写作的?在写作过程中又发生了怎样的意外?
9、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一个人得到一个值钱的紫砂壶,日夜抱着入睡,看作至宝。一次不小心,紫砂壶的壶盖打翻在地上,突然惊醒后,发现壶盖没了,于是四处寻找了一番,又急又恨,抱怨自己,早知道不抱着睡觉了,壶盖都没了,要壶身,有何用呢?于是愤怒将壶身往窗户一扔。天亮了,发现壶盖掉在床下的棉垫上,没有损坏,再次愤怒,一脚踩在壶盖上,踩的支离破碎,出门上班的时候,发现昨天的壶身还挂在树上,被树枝勾住了……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不少于600字;③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一律用A、B、C等大写的英文字母代替;④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