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孩子,我虐待了你……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离别之时,父亲傅雷自责对儿子的管教太严格。(《傅雷家书》)
B.孙悟空变成小飞虫钻进黄风洞,听闻灵吉菩萨能降服此妖后飞出;又经太白金星指点,找到灵吉菩萨,降服了这只黄毛貂鼠变成的黄风怪。(《西游记》)
C.潜艇来到留卡斯群岛附近,遭遇了一群大鲨鱼,人和鲨鱼展开了激烈的搏斗;生死关头,尼摩艇长挺身而出,救下了身陷险境的孔塞伊。(《海底两万里》)
D.无常是个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时,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朝花夕拾》)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
A. 《灯笼》作者吴伯萧,散文家,教育家,代表作有《黑红点》《忘年》。
B. 《核舟记》作者清代文学家魏学洢,此篇选自《虞初新志》。
C.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社戏是中国农村举行迎神赛会或岁时节庆时所演的戏。社,原指谷神,现在指社区。
B.在《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中,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用科学研究中的两则实例,有力地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C.《礼记》是我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礼记》中的《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
D.《登勃朗峰》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幽默作家,同时也是一位笔下极富诗意和擅长写景状物的文章妙手。
4、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潺潺(chán) 锵然(qiāng) 踪迹(zhōng) 山麓(lù)
B.眼眶(kuàng) 缄默(jiān) 褶皱(zhě) 狩猎(shòu)
C.撺掇(cuān) 糜子(méi) 羁绊(pàn) 龟裂(jūn)
D.震撼(zhèn) 幽悄(qiǎo) 追溯(sù) 两栖(xī)
5、阅读古诗,完成小题。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①
(唐)柳宗元
宦情②羁思③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注):①这首诗歌为柳宗元被贬柳州后所写。②宦(huàn) 情:做官的情怀。③羁思:客居他乡的思绪。
(1)通读全诗,说说是什么原因让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
(2)第三、四两句将环境景物和诗人内心情感结合得自然无痕,请以“乱”字为例作简要分析。
6、诗文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2)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__________________。
(3)复行数十步,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鸡犬相闻。
(5)纵我不往_____________ ?
(6)____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
7、《傅雷家书》是苦心孤诣的教子篇。在傅聪长大成材的道路上,作为父亲的傅雷,从哪些方面给予儿子悉心指导?并请选择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想。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心中永驻“桃花源”
“世界上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您心中,一个在重庆酉阳”,就为这满是诱惑极具“杀伤力”的广告语,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心激发了我一睹酉阳桃花源真容的欲望。
当然,这还有另一个原因:数年前,我曾去过湖南常德桃花源,其景其物皆依陶公之文而设,表面看来煞是相似,但也有破绽有疏漏。游玩结束,心中默想:尽管景区引述各种地方史志佐证其真实性,仍不失迎合之迹附会之意,有拉郎配套近乎之嫌。
意已定,行必果。前不久,我终于踏上酉阳桃花源之旅,一路上我始终持着一种“考证学者”的心态:看看它到底与陶潜笔下的桃花源有几分相似?尽管它头顶“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的华冠。
步入景区,卵石铺就的小径沿小溪蜿蜒前伸,夹岸桃树林立,确是“中无杂树,芳草鲜美”,只可惜错过了时节,无以欣赏“落英缤纷”之美景。行走不久,“林尽水源”,有山兀立,一天然高大石洞赫然入目。穿过百十米长的石洞,果真“豁然开朗”,目之所见,“屋舍俨然”“良田美池桑竹”“阡陌交通”,一切那么自然,那么顺眼,地势、环境似浑然天成,景物格局与陶渊明笔下所述甚为吻合,无怪乎景区大门有联曰:无影无踪渔郎路誌,有根有据陶令文章。
此地真是桃花源?细细思量,亦生疑惑:一则当初武陵渔人是乘船溯溪而上,而今所见,小溪(准确地说应是小水沟)窄且浅,无以载舟;二则“山有小口”“初极狭,才通人”,而此天然石洞高且阔,亦与陶公之文所述不同。
究竟哪里才是真正的桃花源原型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实难断定。即便是能请来当年陶公进行表决,说不准对这两者都会予以否定,甚或自己也给不出一个真正的答案。究其因,文学作品可艺术再加工,且当初陶潜先生撰写此文并非是给某地作真实的旅游推介,而是借笔下“桃花源”寄寓自己美好的人生追求和社会理想!
其实答案并不重要,悟情才是本真。由是思之,很多时候,我们对诸多事情没必要一定见分晓,一定要弄它个水落石出,适时适地给内心存留一份“朦胧美”“神秘美”也未尝不可,因为很多事物一经点破,往往就失去了原汁原味。换言之,我们为人处世也是如此,不要为蜗角之名绳头之利而争个昏天黑地你死我活,也不必为无关紧要的芝麻小事而辩出个桃红李白日出云开。人生一世,稳住了立身之要义,守住了法、情、理、德之底线,就是打造好了自己的“桃花源”。
或许世上本无桃花源,抑或世上已无桃花源,但只要心中永驻“桃花源”,我们就可永远生活在桃花源!
【1】作者两次述写游常德、酉阳桃花源有何作用?
【2】作者写“游酉阳桃花源”时多次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3】作者心中“桃花源”的真正内涵是什么?
【4】文中画线句的三处“桃花源”分别指什么?
【5】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打造校园“桃花源”的认识和理解。
9、请以“一缕春风拂面来”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书写规范,卷面整洁;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