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恬静 磅礴 穿流不息 多多益善
B.狡辩 演译 接踵而至 震耳欲聋
C.告诫 襁褓 轻歌慢舞 招摇撞骗
D.烘烤 孕育 阳奉阴违 名副其实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阡陌(bǎi) 窈窕(tiáo) 怡然自乐(yí) 俶尔远逝(chù)
B.潮汐(xī) 蒹葭(jiā) 白露未晞(xī) 悄怆幽邃(qiǎo)
C.清冽(niè) 遗骸(hái) 豁然开朗(huò) 往来翕忽(xī)
D.俨然(yán) 垂髫(tiáo) 佁然不动(yǐ) 辗转反侧(zǎn)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B. 左手依一衡木,右手攀右趾。
C.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D.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4、下面语句排序最恰当的是:( )
①首先设法安慰自己,树立信心,镇定情绪,清除心理障碍。
②遇到无法下笔,思路阻塞,判断不清的难题时,不要着急。
③心理平静后再冷静思考就不怕难题了。
④这时候,你应该想:我难,别人也难,何必畏惧呢?
A.②③④①
B.①④②③
C.②①④③
D.①④③②
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诗歌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环境,表达了诗人 的心情。作为考官,诗人认为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选送的首要依据是 。
(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课文原句填空。
(1)戍鼓断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4)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5)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你的名著阅读积累,完成下列小题
“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 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你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 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1】以上文字选自《_____》,选段中的“你”指_____。
【2】通过选文的字里行间,请说说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人。
8、现代文阅读
上里古镇
①来四川成都周边寻觅古镇很多次,那些光听名字就充满魅力、令人遐思无边的古镇,就如川菜的“味道”那般浓郁,麻辣、鲜香且气质独特。好奇心驱使着我一次又一次地深入其中,而号称夏无酷暑的上里,便成了我们初夏时节寻访古镇的首选。
②上里古镇,位于四川雅安的北部,距离城市也就二十多公里,却因其独特的地貌而与城市气候大相径庭。上里古镇是川藏茶马古道上的要塞,去往古镇的公路便是沿着古代的栈道而修建的。山路在峡谷中穿行,城市中的喧嚣与烦躁便被山野的风吹散开来。然而到达之后才发现,尽得山水灵气的上里依然保持着往昔的古朴。作为进古镇的必经之路的,是清代时候建造的“立交桥”。桥面平整,两端为引桥,可上下通行,作为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这里承载着上里的岁月沧桑。古镇街市的尽头,是上里“五家口”中“银子”最多的韩家。韩氏是官宦相并发展的家族,地位显赫,因而韩家大院建筑风格不同于普通的川西南建筑,是仿北京官府宅邸而建的三台三院。韩家大院内历经百余年,耗费整整三代匠人心血的“镶嵌式雕刻”堪称一绝,展现了古镇传统文化的深厚。
③漫步古镇,上里的建筑风格仍以明清时期的为主。古镇的街道主要呈“井”字布局,且都不宽,两边全是老式的铺面。古镇以木结构为主要建筑,寓“井中有水,水火不容”之意,以水制火孽,祈愿小镇平安。上里镇同时还被水包围着。镇边缘东、南、西三面都由河流、水溪围绕,几乎家家户户临水而居,水便是上里的“魂”。缘于水的滋养,生命方能不朽。有水便有桥,上里的桥除了进镇的“立交桥”外,最有名的就是清朝时建造的拱桥——二仙桥。其形如半圆的月亮,伫立满布青苔的河边,往事旧梦在此浮沉,不免一丝惆怅涌上心头。
④古镇的街道均为石板铺成,建筑群的房屋为木制楼阁,错落有致,青瓦飞檐流光溢彩。木制的窗、枋、檐均以浮雕、镂空雕、镶嵌雕刻组合而成,画面栩栩如生,精美的艺术虽然被岁月侵蚀,已残旧失去了光鲜色泽,然而其工艺的精湛、构图的精巧却无法掩饰,凸显着民族文化的深厚。作为中国古老商道之一——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上里对文化的传承乃至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眼前的一景一物都似乎在诉说着往昔的荣光。
⑤ 岁月流转,时光洗涤过的上里,风采依旧。溪边体态婀娜、似一缕清风缓步而来的当地姑娘,石墩木椅上坐着的气定神闲、与世无争的老人,镇头茶楼里不时传出的喧哗麻将声、嬉闹声,无不让人感受到了古镇绵延着的生活气息。村口大院门前的空地上,常年有师生写生作画,在此可将古桥、古屋、古树、古街一切尽收眼底。习画的孩童似乎在执笔沉思,这样“活色生香”的古镇该如何落笔绘景。其实当古镇的溪水在心田流淌,上里早已深深地刻画在了曼妙无比的自然画布之上。这美丽的古道驿站,果真没有令我们失望。(有删改)
【1】文章主要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古镇的?请分条概括。
【2】文中画线句“木制的窗、枋、檐均以浮雕、镂空雕、镶嵌雕刻组合而成,画面栩栩如生”是否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3】最后一段写“师生写生作画“的内容是否多余?为什么?
【4】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里古镇位于四川雅安的北部,距城市二十多公里,气候特点与城市气候大致相似。
B. 古镇的边缘东、南、西三面都由河流、水溪围绕,家家户户临水而居,水便是上里的“魂”。
C. 精美的艺术虽然被岁月侵蚀,已经残旧失去了光艳色泽,但依然无法掩饰其工艺的精湛、构图的精巧,凸显着民族文化的深厚。
D. 第段中的“堪称一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9、文题(1)题目: 将往事珍藏
作文要求:⑴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⑵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⑶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
⑷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