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大丽高速修好后,大理到丽江的交通状况将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B.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中国未来要继续走改革开放,富国富民。
C.一个人能否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但要严明纪律,还要靠自身的品德修养。
D.如今,不仅年轻人喜欢上网购物,一些老年人也加入“淘宝一族”的行列。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归省 (xǐng) 羁绊(pàn) 幽悄(qiǎo) 戛然而止(gā)
B. 翩然(piān) 缄默 (jiān) 龟裂(jūn) 销声匿迹(nì)
C. 寤寐(mèi) 蛮横 (héng) 缅怀(miǎn) 强词夺理(qiáng)
D. 寒噤(jìng) 棱角 (léng) 拾级(shí) 挑拨离间(bō)
3、阅读下面诗歌,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A.诗的前两句叙事兼抒情,在无限感慨中表现了诗人的豪放与洒脱。
B.诗的后两句,诗人以“落红”自喻,表达了他不愿离京及远离官场之后的失意与惆怅。
C.“白日斜”与“天涯”意象的运用,不但营造出天涯海角的空间感,而且描写出了诗歌广阔的审美境界。
D.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4、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 故/外户/而不闭
C.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D. 伐薪烧炭/南山中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请结合诗句分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包含的思想感情。
(2)全诗紧扣“苦”字来写,请结合全诗分析,卖炭翁有哪些“苦”?
6、诗文名句积累。
(1)水何澹澹,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乡书何处达?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3)花有德,人有品。我们应该如出水之莲,保持高洁质朴的品性,正如周敦颐《爱莲说》所说:________,________。
(4)面对发展中的困难和压力,每一个时代的奋斗者都要有坐不住、等不起的紧迫感,都要有“________,________”(《〈孟子〉三章》)的危机感,都要有勇于担当、造福人民的使命感。
7、名著阅读。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亲爱的孩子:
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你的心跳和他的同一节奏了……
⑴文段选自名著《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_______(姓名)的信。
⑵仿照下面“名家评论”《傅雷家书》,请你也为这部名著写几句评论。
傅雷先生的家书,是一位中国君子教他的孩子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中国君子。
——金庸(中国作家、生活活动家)
哲学家可以从《傅雷家书》中研究傅雷的思想、哲理,教育家可以从中研究教育子女的方法,人才学家从中研究人才培养的规律,文学家从中研究散文笔法,艺术家从中汲取音乐、美术的营养,历史学家从中探索20世纪至6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广大读者则把《傅雷家书》作为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傅雷家书》,赢得了众多的读者。
——叶永烈(中国作家)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节选)
①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②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③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的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2】为什么说王阳明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
【3】选文中作者认为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是什么?
【4】下句中加点词加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
9、(1)班主任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三句话,请同学们结合这三句话的内容,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演讲稿。
①青春的梦想让我与众不同,努力地奋斗让我更加精彩。
②天再高又怎样,踮起脚尖就更接近阳光。
③青春年月没有理由不追梦,即使失败,我也要败得漂亮!
要求:①写一篇演讲稿,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