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设●、▲、■表示三种不同的物体,现用天平称了两次,情况如图所示,那么●、▲、■这三种物体按质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 )
A.■、●、▲
B.■、▲、●
C.▲、●、■
D.▲、■、●
2、将一次函数y=4x的图象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图象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 )
A. y=4x-3 B. y=2x-6 C. y=4x+3 D. y=-x-3
3、在中,
,
是对角线
上的两点(不与点
,
重合)下列条件中,无法判断四边形
一定为平行四边形的是( )
A. B.
C.
D.
4、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5、在下列各组数中 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有( )
①9、80、81 ② 10、24、25 ③ 15、20、25 ④ 8、15、17
A. 1组 B. 2组 C. 3组 D. 4组
6、“龟兔首次赛跑”之后,输了比赛的兔子总结惨痛教训后.决定和乌龟再赛一场.图中的函数图象刻画了“龟兔再次赛跑”的故事(表示乌龟从起点出发所行的时间,
表示乌龟所行的路程,
表示兔子所行的路程.下列说法中:①“龟兔再次赛跑”的路程为1000米;②兔子和乌龟同时从起点出发;③乌龟在途中休息了10分钟;④兔子在途中750米处上了乌龟.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7、如图:在一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方格稿纸上,有A、B、C、D、E、F、G七个点,则在下列任选三个点的方案中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点A、点B、点C B.点A、点D、点G
C.点B、点E、点F D.点B、点G、点E
8、方程x2+x﹣12=0的两个根为( )
A. x1=﹣2,x2=6 B. x1=﹣6,x2=2 C. x1=﹣3,x2=4 D. x1=﹣4,x2=3
9、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且分解结果正确的为( )
A. B.
C. D.
10、下列各式中不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的是( )
A.
B.
C.
D.
11、华中师大一附中是各地中学生游学的向往之地,现有一组游学小分队从武汉站下车,计划骑自行车从武汉站到华中师大一附中,出发一段时间后,发现有贵重物品落在了武汉站,于是安排小李骑自行车以原速返回,剩下的成员速度不变向华中师大一附中前进.小李取回物品后,改乘出租车追赶车队(取物品、等车时间忽略不计),小李在追赶上自行车队后仍乘坐出租车,再行驶10分钟后遭遇堵车,在此期间,自行车队反超出租车.拥堵30分钟后交通恢复正常,出租车以原速开往华中师大一附中,最终出租车和自行车队同时到达.设自行车队和小李行驶时间为t分钟,与武汉站距离s千米,s与t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从第二次相遇到出租车堵车结束,经过了_____分钟.
12、如图,OA,BA分别表示甲、乙两名学生匀速跑步运动的函数图象,图中s和t分别表示运动路程和时间.根据图象判断跑步快者比慢者每秒快____m.
13、矩形的一条边长为4cm,面积为20cm2,则这个矩形的一条对角线长是_____cm.
1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厘米,其中一腰长为厘米,底边长为
厘米,则
与
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不要求写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A 在 y 轴正半轴上点 B 在 x 轴负半轴上,且 AB=2,∠BAO=15°,点 P 是线段OA 上的一个动点,则 PB PA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
16、已知直线,则直线与
轴的交点坐标为________.
17、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分别是
,
,则这条直线所对应的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
18、如图,在中,
,
是
上一点,且
,过
上一点
,作
于
,
于
,已知:
,
,则
的长是__________.
19、若分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BA⊥y轴于点A,BC⊥x轴于点C,函数的图象分别交BA,BC于点D,E当AD:BD=1:3且
的面积为18时,则k的值是__________________
21、如图所示OA、BA分别表示甲、乙两名学生在同一直线上沿相同方向的运动过程中,路程S(米)与时间t(秒)的函数关系图象,试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出发时,乙在甲前面多少米处?
(2)在什么时间范围内甲走在乙的后面?在什么时间他们相遇?在什么时间内甲走在乙的前面?
22、先化简:,再选取一个合适的x值代入求值.
23、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C=90°,DE⊥AB于E,BD=DF,求证:CF=EB.
24、已知,化简
.
25、在△ABC中,AB=AC,∠A=60°,点D是线段BC的中点,∠EDF=120°,DE与线段AB相交于点E,DF与线段AC(或A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1)如图1,若DF⊥AC,垂足为F,AB=4,求BE的长;
(2)如图2,将(1)中的∠EDF绕点D顺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DF仍与线段AC相交于点F.求证:;
(3)如图3,将(2)中的∠EDF继续绕点D顺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使DF与线段AC的延长线交于点F,作DN⊥AC于点N,若DN=FN,求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