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下)朔州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他是一位优秀的有着三十年教学经验的西藏高原乡村教师。

B.接到举报之后,市场监督部门迅速查处了这家零售商擅自提价。

C.“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美化和增强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与校园环境。

D.疫情面前,请广大市民注意防护,不要恐慌,切忌造谣传谣。

2、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鸣而不能通其意

A.祗辱于奴隶人 B.执策而临

C.是鱼乐也 D.,目似瞑,意暇甚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要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关键是能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B.陈老师那循循善诱的教导、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时时浮现在我眼前。

C.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而且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D.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既是生物学的,又是哲学的,是生物学和哲学的统一。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待学习,我们应该有一丝不苟的态度,对任何细小的问题都要吹毛求疵

B.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

C.教学中,老师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洗耳恭听

D.当优美的旋律戛然而止时,整个端午节晚会现场出奇地寂静,人们沉浸在无尽的回味中。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临江仙

陈克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如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齑盐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注释:①兵不解:指战争一直持续。②江城:即南京。③齑盐:喻生活贫困。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开往两句点出战争的形势,饱含对金人的斥责及对赵宋王室的不满。

B. 词的上片后三句写词人年事已高,已无力杀敌报国。

C. 词的上片写词人归隐的情思,下片写国事将危。

D. 词的最后两句含蓄地表达了在时局动荡的日子里词人孤苦无依的愁苦之情。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岁华销尽客心惊”中“客心惊”的原因是时光的消逝。

B. “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两句承上“故人相望若为情”,是遥想别后故人孤愁情状。

C. 词的最后两句采用想象的表现手法,遥想故人在雨天深夜中,小窗残灯映照下思念友人的孤单身影。

D. 这首词慷慨激昂,情真意切,词境沉郁哀婉,堪称一曲感人肺腑的乱世哀歌。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小石潭记》直接写潭水清的语句是________;借石潭的形状写潭水清的句子是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

(1)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 《回延安》选自《贺敬之诗选》,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诗歌采用了西北地区的“秦腔”的形式创作而成。

B.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C. 《小石潭记》是宋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所谓《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表现手法与“赋、比、兴”三种诗歌形式。

(2)请根据对联知识,从下列四个选项中选出上联“冬尽梅花点点” 最恰当的下联______

A.万户栖柳依依   B.千家喜气洋洋  C.春回爆竹声声  D.春来微风缕缕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社戏》选段,完成小题。

在停船的匆忙中,看见台上有一个黑的长胡子的背上插着四张旗,捏着长枪,和一群赤膊的人正打仗。双喜说,那就是有名的铁头老生,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他日里亲自数过的。

我们便都挤在船头上看打仗,但那铁头老生却又并不翻筋斗,只有几个赤膊的人翻,翻了一阵,都进去了,接着走出一个小旦来,咿咿呀呀的唱。双喜说,“晚上看客少,铁头老生也懈了,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呢?”我相信这话对,因为其时台下已经不很有人,乡下人为了明天的工作,熬不得夜,早都睡觉去了,疏疏朗朗的站着的不过是几十个本村和邻村的闲汉。乌篷船里的那些土财主的家眷固然在,然而他们也不在乎看戏,多半是专到戏台下来吃糕饼、水果和瓜子的。所以简直可以算白地。

然而我的意思却也并不在乎看翻筋斗。我最愿意看的是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黄布衣跳老虎。但是等了许多时都不见,小旦虽然进去了,立刻又出来了一个很老的小生。我有些疲倦了,托桂生买豆浆去。他去了一刻,回来说:“没有。卖豆浆的聋子也回去了。日里倒有,我还喝了两碗呢。现在去舀一瓢水来给你喝罢。”

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些什么,只觉得戏子的脸都渐渐的有些稀奇了,那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没有什么高低。年纪小的几个多打呵欠了,大的也各管自己谈话。忽而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了,大家才又振作精神的笑着看。在这一夜里,我以为这实在要算是最好的一折。

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老旦本来是我所最怕的东西,尤其是怕他坐下了唱。这时候,看见大家也都很扫兴,才知道他们的意见是和我一致的。那老旦当初还只是踱来踱去的唱,后来竟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我很担心;双喜他们却就破口喃喃的骂。我忍耐的等着,许多工夫,只见那老旦将手一抬,我以为就要站起来了,不料他却又慢慢的放下在原地方,仍旧唱。全船里几个人不住的吁气,其余的也打起哈欠来。双喜终于熬不住了,说道,怕他会唱到天明还不完,还是我们走的好罢。大家立刻都赞成,和开船时候一样踊跃,三四人径奔船尾,拔了篙,点退几丈,回转船头,驾起橹,骂着老旦,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1对上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看戏时桂生殷勤地为“我”买豆浆舀水,表现了小伙伴的纯真、友好和对“我”的恭敬。

B.“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从视觉角度写出“我”离开赵庄时依依不舍。

C.“我”觉得社戏趣味十足,但小伙伴们觉得不好玩,熬不住了,所以没看完社戏就返航了。

D.选文将角色的表演与孩子的心理描写紧密结合在一起,把整个看社戏过程写得妙趣横生。

2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些什么,只觉得戏子的脸都渐渐的有些稀奇了,那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没有什么高低。

3夏夏同学读了选段后,觉得那晚的社戏并不好看,上文中通过哪些侧面描写(小伙伴的反应)表现社戏不好看的?但文章结尾说“一直到现在……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请根据《社戏》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请以“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作文;②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⑤文章中若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