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MN是正方形ABCD的一条对称轴,点P是直线MN上的一个动点,当PC+PD最小时,∠PCD=( )
A.60°
B.45°
C.30°
D.15°
2、如图,矩形纸片,对角线为
,沿过点
的直线折叠,使点
落在对角线
上的点
处,折痕
,若
,则
的长是( )
A. B.
C.
D.
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50°,则它的底角是()
A.100° B.65° C.70° D.75°
4、如图,在矩形ABCD中,EF∥AB,GH∥BC,EF.GH的交点P在BD上,图中面积相等的四边形有( )
A. 3对 B. 4对 C. 5对 D. 6对
5、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1,k,4,那么化简|2k-5|-的结果是( )
A.3k-11
B.k+1
C.1
D.11-3k
6、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7、如图,在中,
,将
在平面内绕点
旋转到
的位置,使
,则旋转角的度数为( )
A. B.
C.
D.
8、有n个依次排列的整式:第一项是a2,第二项是a2+2a+1,用第二项减去第一项,所得之差记为b1,将b1加2记为b2,将第二项与b2相加作为第三项,将b2加2记为b3,将第三项与b3相加作为第四项,以此类推;某数学兴趣小组对此展开研究,得到4个结论:
①b3=2a+5;
②当a=2时,第3项为16;
③若第4项与第5项之和为25,则a=7;
④第2022项为(a+2022)2;
⑤当n=k时,b1+b2+…+bk=2ak+k2;
以上结论正确的是( )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①②④
D.②④⑤
9、如图,在正方形中,点
为
上一点,
与
交于点
,若
,则
A.60° B.65° C.70° D.75°
10、有一天,兔子与乌龟赛跑,比赛开始后,兔子飞快地奔跑,乌龟慢慢地爬行,不一会儿,乌龟就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兔子想:“这比赛也太轻松了,不如先睡一会儿.”而乌龟一刻不停地继续爬行,当兔子醒来跑到终点时,发现乌龟已经到达了终点.能反映这则寓言故事的大致图象是( )
A. B.
C. D.
11、若数据,
,…,
的方差为6,则数据
,
,…,
的方差是______.
12、根据图中的程序,当输入时,输出的结果
______.
13、甲、乙两车从城出发匀速行驶至
城在个行驶过程中甲乙两车离开
城的距离
(单位:千米)与甲车行驶的时间
(单位: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 ①
两城相距
千米;②乙车比甲车晚出发
小时,却早到
小时;③乙车出发后
小时追上甲车;④在乙车行驶过程中.当甲、乙两车相距
千米时,
或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___.
14、如图,直线相交于点
,
,点
是直线上的一个定点,点
在直线
上运动,若以点
,
,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
的度数是__________.
15、若关于x的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则m+n=_______.
16、如图,折叠矩形ABCD一边AD,点D落在BC边的点F处,若AB=8,BC=10,则EC的长____________.
17、一个不透明的布袋中放有大小、质地都相同的2个红球和3个白球,小敏第一次从布袋中摸出一个红球后放回布袋中,接着第二次从布袋中摸球,那么小敏两次摸出都是红球的可能性为____.
18、已知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
中,函数
、
与自变量x的部分对应值分别如表1.表2所示:
则关于x的不等式的解集是__________。
19、一组数据1,3,2,5,x的平均数为3,那么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____.
20、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长为,则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__
.
21、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1)计算题:
(2)
(3)已知,求
的值.
22、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P的坐标为(m+1,m-1).
(1)试判断点P是否在一次函数y=x-2的图象上,并说明理由;
(2)如图,一次函数y=-x+3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A,B,若点P在△AOB的内部,求m的取值范围.
23、如图,已知中,
,过点
作
,过
作
交
于
,连接
.
(1)求证:;
(2)若,
,
,求平行四边形
的面积.
24、如图,四边形是矩形,点
的坐标为(0,6),点
的坐标为(4,0),点
从点
出发,沿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
出发,同时点
从点
出发,沿
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
运动,当点
与点
重合时,点
、
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
秒.
(1)当时,请直接写出
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
(2)当与
相似时,求
的值;
(3)当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
、
两点时,
①求的值;
②点在
轴上,点
在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上,若以点
、
、
、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请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
的坐标.
25、在“情系灾区”捐款活动中,某同学对甲、乙两班情况进行统计,得到三条信息:
①甲班共捐款300元,乙班共捐232元;
②甲班比乙班多2人;
③乙班平均每人捐款数是甲班平均每人捐款数的 ;
请你根据以上信息,求出甲班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