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矩形ABCD中,P为AB边上一动点(含端点),E为CD中点,F为CP中点,当点P由B向A运动时,下面对EF变化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
A.由小变大
B.由大变小
C.先变大后边小
D.先变小后变大
2、若a2+8ab+m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应是( )
A. b2 B. ±2b
C. 16b2 D. ±4b
3、已知向量,且
则一定共线的三点是( )
A.A、B、D B. A、B、C C.B、C、D D.A、C、D
4、如图,矩形的对角线
、
相交于点O,
,
,若
,则四边形
的周长( )
A.4
B.6
C.8
D.10
5、李大爷想围成一个如图所示的长方形菜园,已知长方形菜园ABCD的面积为24平方米,设BC边的长为x米,AB边的长为y米,则y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为( )
A. y= B. y=-2x+24 C. y=2x-24 D. y=
x-12
6、为了了解某校300名七年级学生的睡眠时间,从中抽取30名学生进行调查,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00名学生是总体
B.300是样本容量
C.30是样本容量
D.30名学生是抽取的一个样本
7、已知一组数据:12,5,5,9,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平均数是9 B.中位数是9 C.众数是5 D.方差是5
8、对“等角对等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只要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也相等
B.在两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也相等
C.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也相等
D.以上说法都是正确的
9、如图,在中,
的平分线交
于
,若
,
,则
的长度为( )
A. B.
C.
D.
10、如图,A、B两点在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上,每个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点C也在格点上,且△ABC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C有( )个.
A.3 B.5 C.8 D.10
11、已知四边形,
,
,
,如果
,则
的长为__________.
12、已知是整数,则正整数n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
13、已知a是整数,点A(2a+1,2+a)在第二象限,则a=_____.
1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2 cm,若底边长为x cm,腰长为y cm ,则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_____(不必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5、将的图象先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则所得图象的函数解析式是_________.
16、在中,
,
,点
分别是边
的中点,则
的周长是__________.
17、化简,=______ ;
= ________ ;
= ______.
18、若关于的方程
的解为正数,则
的取值范围是_____.
19、如图,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经过△ABD的顶点A,B,交BD于点C,AB经过原点,点D在y轴上,若BD=4CD,△OBD的面积为15,则k的值为_____.
20、如图,ABCD中,AC=AD,BE⊥AC于E,若∠D=70°,则∠ABE=______.
21、如图是一块地,已知AD=4,CD=3,AB=13,BC=12,且CD⊥AD,求这块地的面积.
22、计算:
2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0,a)、B(﹣b,0),若b=+4,C点是B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
(1)判断△ABC的形状并证明;
(2)P点在第一象限,且∠APC=135°,试探究关于PA、PB、PC三条线段的确定数量关系;
(3)E点在BC上,F为线段AE的中点,EF绕E点顺时针旋转60°得到EG,E点从B点沿BC运动到C点,求G点随E点运动的路径长.
24、【问题提出】:分解因式:(1)2x2+2xy﹣3x﹣3y;(2)a2﹣b2+4a﹣4b
【问题探究】:某数学“探究学习”小组对以上因式分解题目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1:分解因式:(1)2x2+2xy﹣3x﹣3y
该多项式不能直接使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于是仔细观察多项式的特点.甲发现该多项式前两项有公因式2x,后两项有公因式﹣3,分别把它们提出来,剩下的是相同因式(x+y),可以继续用提公因式法分解.
解:2x2+2xy﹣3x﹣3y=(2x2+2xy)﹣(3x+3y)=2x(x+y)﹣3(x+y)=(x+y)(2x﹣3)
另:乙发现该多项式的第二项和第四项含有公因式y,第一项和第三项含有公因式x,把y、x提出来,剩下的是相同因式(2x﹣3),可以继续用提公因式法分解.
解:2x2+2xy﹣3x﹣3y=(2x2﹣3x)+(2xy﹣3y)=x(2x﹣3)+y(2x﹣3)=(2x﹣3)(x+y)
探究2:分解因式:(2)a2﹣b2+4a﹣4b
该多项式亦不能直接使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于是若将此题按探究1的方法分组,将含有a的项分在一组即a2+4a=a(a+4),含有b的项一组即﹣b2﹣4b=﹣b(b+4),但发现a(a+4)与﹣b(b+4)再没有公因式可提,无法再分解下去.于是再仔细观察发现,若先将a2﹣b2看作一组应用平方差公式,其余两项看作一组,提出公因式4,则可继续再提出因式,从而达到分解因式的目的.
解:a2﹣b2+4a﹣4b=(a2﹣b2)+(4a﹣4b)=(a+b)(a﹣b)+4(a﹣b)=(a﹣b)(4+a+b)
【方法总结】:对不能直接使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进行分解因式的多项式,我们可考虑把被分解的多项式分成若干组,分别按“基本方法”即提取公因式法和运用公式法进行分解,然后,综合起来,再从总体上按“基本方法”继续进行分解,直到分解出最后结果.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分组分解法.
分组分解法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因式分解的方法,而是通过对多项式进行适当的分组,把多项式转化为可以应用“基本方法”分解的结构形式,使之具有公因式,或者符合公式的特点等,从而达到可以利用“基本方法”进行分解因式的目的.
【学以致用】:尝试运用分组分解法解答下列问题:
(1)分解因式:
(2)分解因式:
【拓展提升】:
(3)尝试运用以上思路分解因式:
25、如图,在矩形中,
是
的中点,将
沿
折叠后得到
,点
在矩形
内部,延长
交
于点G.
(1)猜想线段与
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若,
,求线段
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