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下)攀枝花九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囵(   盛(dǐng   xuē   shāng

B.   子(huǎng   视(níng  

C.lǎn   nán   躬(   立(zhù

D.利(   睨(   jué   首(

2、下列句子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我是你族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B.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备的歌。

C.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D.我是新唰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伫立在太湖边,遐想自己乘坐着一叶小舟,在水光潋滟的湖面上任意飘荡。

B. 诗词大会让观者徜徉于诗词歌赋间,感受着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

C. 目前,各大城市共享单车炙手可热,人们只要拿起手机扫码,即可解锁骑行。

D. 某些媒体与其捕风捉影地瞎搞八卦,不如切实关注民生,弘扬社会的正能量。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据报道,杭州国际博览会议中心自开业以来,已经接待游客近40万人左右,短短4个月营收破亿元并实现盈利。

B. 《人民的民义》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C. 今年春节,无论从文化还是娱乐的角度来说,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都算得上一件盛事,收视率很高,许多人看后盛赞选手的出色表现。

D. 目前,泰州交通主要存在着主干道过于拥堵,斑马线前车子不让行人,随意鸣喇叭,治理的道路似乎还很漫长。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5、文言文阅读

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文帝拜释之为廷尉。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农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治问。农人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以为行过,即出,见车骑,即走耳。”释之奏当:“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使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若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厝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

(注释)①跸:帝王出行,沿途警戒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释之为廷尉( ) 

(2)使骑捕之,廷尉( ) 

(3)此人亲吾马( )

2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顷  之  上  行  出  中  渭  桥  有  农  人  从  桥  下  走  乘  舆  马  惊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4你认为文帝和张释之是怎样的人?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6、阅读《游山西村》,完成下列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游山西村》描写了“游村”的见闻,诗人借助农村日常生活表达了自己心情。

2这首诗通过不同情境的描写,表现了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村民习俗。请你任选一个情境,说说阅读后的体验。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 5分)

7、综合性学习。

近年来,“传统文化”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2014年教师节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学生。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材料二:2016年春节期间,一档以古诗词为主题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迅速走红,用全新的视角和方式,掀起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怀念与实践。此前,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中央电视台《汉字听写大会》等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就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

材料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立足世界文化之林的根基,融入民族血脉,历经岁月仍散发光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说,今天我们饮水思源,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唤醒文化基因,彰显文化自信,瞩望文化复兴。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文联副主席姚晓英说,曾有一段时间,因为社会多元化发展对文化本身关注不够,出现过贬低、漠视传统文化的现象,甚至有过以洋为美、以洋为尊的思想。但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断提高,传统文化的勃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

(1)根据上面三则材料,简要概括“传统文化”热掀起的原因。

(2)重庆成功中学九年级(1)班拟于6月12日在“传承楼”阶梯教室举办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班会,假如你是班长,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①请你为本次班会拟一条宣传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②为了扩大本次班会的社会影响力,学校拟邀请著名作家高洪波先生作为本次班会的特邀嘉宾。请你以九年级(1)班班长的身份,给高洪波先生发一封邀请函。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8、填空

,欲别故乡难。(夏完淳《别云间》)

塞上长城空自许, 。(陆游《书愤》)

一壶浊酒喜相逢,   ,都付笑谈中。(杨慎《临江仙》)

李白的《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长风破浪比喻_________________,诗句表达了李白   的万丈豪情。

 

六、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 15分)

9、(四)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狗鼻子

【苏联】左琴科

商人叶列麦伊·巴勃金有件貉皮大衣给人偷走了。

商人叶列麦伊·巴勃金嚎了起来。他真心疼这件皮大衣呀。

他说:“诸位,我那件皮大衣可是好货啊。太可惜了。钱我舍得花,我非把这个贼抓到不可。我要啐他一脸唾沫。”

于是,叶列麦伊·巴勃金叫来警犬搜查。来了一个戴鸭舌帽、打裹腿的便衣,领着一只狗,狗还是个大个头,毛是褐色的,嘴脸尖尖的,一副尊容很不雅观。

便衣把那条狗推到门旁去闻脚印,自己“嘘”了一声就退到一边。警犬嗅了嗅,朝人群扫了一眼(自然四周有许多围观的人),突然跑到住在五号的一个叫费奥克拉的女人跟前,一个劲儿地闻她的裙子下摆。女人往人群里躲,狗一口咬住裙子。女人往一旁跑,它也跟着。一句话,它咬住女人的裙角就是不放。

女人“扑通”一声跪倒在便衣面前。

“完了。”她说,“我犯案啦。我不抵赖。”她说,“有五桶酒曲①,这不假。还有酿酒用的全套家什。这也是真的,都藏在浴室里。把我送警察局好了。”

人们自然惊得叫出了声。

“那件皮大衣呢?”有人问。

她说:“皮大衣我可不知道,听都没听说过。别的都是实话。抓走我好了,随你们罚吧。”

这女人就给带走了。

便衣牵过那只大狗,又推它去闻脚印,说了声“嘘”又退到一旁。

狗转了转眼珠,鼻子嗅了嗅,忽地冲着房产管理员跑过去。

管理员吓得脸色煞白,摔了个仰面朝天。

他说:“诸位好人呀,你们的觉悟高,把我捆了吧。我收了大伙的水费,全让我给乱花了。”

住户们当然一拥而上,把管理员捆绑起来。这当儿警犬又转到七号房客的跟前,一口咬住他的裤腿。

这位公民一下子面如土色,瘫倒在人群前面。

他说:“我有罪,我有罪。是我涂改了劳动履历表,瞒了一年。照理,我身强力壮,该去服兵役,保卫国家。可我反倒躲在七号房里,用着电,享受各种公共福利。你们把我逮起来吧!”

人们发慌了,心想:“这是条什么狗,这么吓人呀?”

那个商人叶列麦伊·巴勃金,一个劲儿眨巴着眼睛。他朝四周看了看,掏出钱递给便衣。

“快把这条狗牵走吧,真见它的鬼。丢了貉皮大衣,我认倒霉了。丢就丢了吧……”

他正说着,狗已经过来了,站到商人面前不停地摇尾巴。

商人叶列麦伊·巴勃金慌了手脚,掉头就走,狗追着不放,跑到他跟前就闻他那双套鞋。

商人吓得脸色刷地就白了。他说:“老天有眼,我实说了吧,我自己就是个混帐小偷。那件皮大衣,说实话也不是我的,是我哥哥的,我赖着没还。我真该死,我真后悔啊!”

这下子人群哄地四散而逃。狗也顾不得闻了,就近咬住了两三个人,咬住就不放。

这几位也一一坦白了:一个打牌把公款给输了。一个抄起烫斗砸了自己的太太。还有一个,说的那事简直叫人没法言传。

人一跑光,院子便空空如也,只剩下那条狗和便衣。

这时警犬忽然走到便衣跟前,大摇其尾巴。便衣脸色陡地变了,一下子跪倒在狗跟前。

他说:“老弟,要咬你就咬吧。你的狗食费,我领的是三十卢布,可自己私吞了二十卢布……”

后来怎样,我就不得而知了。是非之地,不可久留,我便赶紧溜之乎也。

(选自《左琴科幽默讽刺作品集》)

【注】:当时在苏联酿私酒是违法的。

1以“狗鼻子”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和作用?

2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商人“一个劲儿眨巴着眼睛”,他此时在想什么呢?结合上下文,用第一人称描绘他的心理。

3比较下面一组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你认为哪一种更好?为什么?

这位公民一下子面如土色,瘫倒在人群前面。

这位公民也吓得脸色苍白,倒在众人面前。

4小说结尾突然出现了“我”这一形象,这样安排有何妙处?

5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角是警犬,也有人认为主角是事件中所有的当事人。你赞同哪种观点?请结合小说的内容和主旨阐述理由。

10、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善借者赢天下

王飙

①人生有涯,事业无疆。怎样才能利用有涯的人生岁月,在无疆的事业中纵横驰骋成为英雄呢?聪明的犹太人有一句名言:借别人的鞋子比打赤脚跑得快!他们在世界多个领域一直都是领跑者,占尽了先机和风流。因为他们懂得: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仅靠自己的单打独斗,也许自食其力不成问题,但若想获得突破性的发展,恐怕就力不从心了。所以,唯有善借者,才能从平凡走向卓越,从贫穷走向富贵,从卑微走向伟大。

②丹尼尔·洛维洛是美国有名的亿万富翁。其实,他孤身奋斗拼搏到了近40岁的时候还是个穷人,成为船主的梦想还是镜花水月,前途一片暗淡。然而,有一天他突然来了灵感:何不借银行的钱筑自己的梦呢?当时正有一艘旧货船出售,他成功地说服了一家银行,以这艘旧货船作抵押贷款,买下后将之改为油轮包租出去。随后,他又到银行借到另一笔贷款,买了第二艘货船,将之改成油轮出租。几年之后,他靠“借”拥有了自己的船队;也是靠这个“借”字,他获得了滚雪球式的发展,最终登上了世界船王的宝座。丹尼尔以“借”来成就自己梦想的智慧,连奥纳西斯和尼亚斯这两位大名鼎鼎的希腊船王也自叹不如。

③其实,借的艺术和智慧,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里,可谓花开烂漫,果实累累。先秦时期的荀子就写道:“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假”的意思便是“借”。纵观世界,我们可以看到,凡是能取得天下者,莫不是善借之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应该是刘邦。一个白手起家的亭长,最终登上了皇位,之后他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刘邦正是借助这三人超凡卓绝的智慧,最终取得了天下,“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试想:仅靠刘邦一人之力,他是项羽的对手吗?而此三子虽为人中豪杰,但若不借助刘邦宏伟远大的理想抱负、宽广如海的气度胸怀和高妙超逸的用人智慧,那么,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很难成就自己的宏业伟绩。

④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借薛宝钗之口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人生在世,谁不渴望像丹尼尔那样成就自己的梦想?谁不渴望像刘邦那样铸就辉煌的人生?成功的港湾是美丽的,也是人人向往的。你要善于借助外在的力量,让自己理想的航船到达成功的彼岸。庄子有言:“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意思是说,大鹏鸟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因此,不管你是“借鸡生蛋”,还是“借风腾云”;也不管你是“借水行舟”,还是“借力打力”;更不管你是“猛虎借山”,还是“蛟龙借海”,只要你借得巧妙,借得聪明,自然就能借来人生事业的风生水起,借来平生抱负的宏图大展。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6年第6期,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②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为本文的中心论点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4“借”是门大学问,结合选文及下列材料,说说你对“善借”二字的理解。

材料一 张先生急于用钱,向地下钱庄借了高利贷,结果落入对方陷阱,差点家破人亡。

材料二 某企业照搬国外营销模式,意欲大展宏图,却因人员素质、市场环境等方面的问题而卡壳,不仅没有获得预期效益,反而造成巨大浪费。

11、阅读《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完成下面小题。

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

陈忠实

①我第一次看老腔演出,是前两三年的事。朋友跟我说老腔如何如何,我却很难产生惊诧之类的反应。因为尽管我在关中地区生活了几十年,却从来没听说过老腔这个剧种。开幕演出前的等待中,作曲家赵季平也来了,他在我旁边落座。刚挨着椅子,他忽然站起。匆匆离席赶到舞台左侧的台下,和蹲在那儿的一位白头发白眉毛的老汉握手拍肩,又与白发白眉老汉周围的一群人逐个握手问好,想必是打过交道的熟人了。我在入座时也看见了白发白肩老汉和他跟前的十多个人,一眼就能看出他们都是地道的关中乡村人,也就能想到他们是其个剧种的民间演出班社,也未太注意。赵季平重新归位坐定,便很郑重地对我介绍说,这是华阴县的老腔演出班社,老腔是很了不得的一种唱法,尤其是那个白眉老汉……老腔能得到赵季平的赏识,我对老腔便刮目相看了。再看白发白眉老汉,安静地在台角下坐着,我突然生出神秘感来。

②轮到老腔登台了。大约八九个演员刚一从舞台左边走出来,台下观众便响起一阵哄笑声。我也忍不住笑了。笑声是由他们上台的举动引发的。他们一只手抱着各自的乐器,另一只手提着一只小木凳,木凳有方形有条形的,还有一位肩头架着一条可以坐两三个人的长条板凳。这些家什在关中乡村每一家农户的院子里、锅灶间都是常见的必备之物,却被他们提着扛着登上了西安的大戏台。他们没有任何舞台动作,用如同在村巷或自家院子里随意走动的脚步,走到戏台中心,各自选一个位置,放下条凳或方凳坐下来,开始调试各自的琴弦。

③锣鼓敲响,间以两声喇叭嘶鸣,板胡、二胡和月琴便合奏起来,似无太多特点。而当另一位抱着月琴的中年汉子开口刚唱了两句,台下观众便爆出掌声;白毛老汉也是刚刚接唱了两声,那掌声又骤然爆响,有人接连用关中土语高声喝彩。“美得很!”“太斩劲了!”我也是这种感受,也拍着手,只是没喊出来。他们遵照事先的演出安排,唱了两段折子戏,几乎掌声连着掌声,喝彩连着喝彩,无疑成为演出的一个高潮。然而,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站在最后的一位穿着粗布对门襟的半大老汉扛着长条板凳走到台前,左手拎起长凳一头,另一头支在舞台上,用右手握着的一块木砖,随着乐器的节奏和演员的合唱连续敲击长条板凳。任谁也意料不及的这种举动,竟然把台下的掌声和叫好声震哑了。出现了鸦雀无声的静场。短暂的静默之后,掌声和欢呼声骤然爆响,经久不息……

④我在这腔调里沉迷且陷入遐想,这是发自雄浑的关中大地深处的声响,抑或是渭水波浪的涛声。也像是骤雨拍击无边秋禾的啸响,亦不无知时节的好雨润泽秦川初春返青麦苗的细近于无的柔声,甚至让我想到柴烟弥漫的村巷里牛哞马叫的声音……

⑤我能想到的这些语言,似乎还是难以表述老腔撼人胸腑的神韵;听来酣畅淋漓,久久难以平复,我却生出相见恨晚的不无懊丧自责的心绪。这样富于艺术魅力的老腔,此前却从未听说过,也就缺失了老腔旋律的熏陶,设想心底如若有老腔的旋律不时响动,肯定会影响到我对关中乡村生活的感受和体味,也会影响到笔下文字的色调和质地。后来,有作家朋友看过老腔的演出,不无遗憾地对我说过这样的话,你的小说《白鹿原》是写关中大地的,要是有一笔老腔的画面就好了。我却想到,不单是一笔或几笔画面,而是在整个叙述的文字里如果有老腔的气韵弥漫……

⑥直到后来小说《白鹿原》改编成话剧,导演林兆华在其中加入了老腔的演唱,让我有了一种释然的感觉。从此老腔借助话剧《白鹿原》登上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舞台。后来还想再听老腔,却难得如愿。不过两年之后,我竟然在中山音乐堂再次过足了老腔的瘾。那天,无论白毛老汉,还是其他演员。都是尽兴尽情完全投入地演唱,把老腔的独特魅力发挥到最好的程度,台下观众一阵强过一阵的掌声,当属一种心灵的应和。纯正的关中东府地方的发音,观众能听懂多少内容可想而知,何以会有如此强烈的呼应和感染力?我想到的是旋律,一种发自久远时空的绝响,又饱含着关中大地深厚的神韵,把当代人潜存在心灵底层的那一根尚未被各种或高雅或通俗的音律所淹没的神经撞响了,这几乎是本能地呼应着这种堪为大美的民间原生形态的心灵旋律。

⑦我在那一刻颇为感慨,他们——无论秦腔或老腔——原本就这么唱着,也许从宋代就唱着,无论元、明、清,以至民国到解放,直到现在,一直在乡野在村舍在庙会就这样唱着,直到今晚,在中山音乐堂演唱。我想和台上的乡党拉开更大的距离,便从前排座位离开,在剧场最后找到一个空位,远距离欣赏这些乡党的演唱,企图排除因乡党乡情而生出的难以避免的偏爱。这似乎还有一定的效应,确常是那腔儿自身所产生的震撼人的心灵的艺术能力……在我陷入那种拉开间距的纯粹品赏的意境时。节目主持人濮存昕却作出了一个令全场哗然的非常举动,他由台角的主持人位置快步走到台前,从正在吼唱的演员手中夺下长条板凳,又从他高举着的右手中夺取木砖,自己在长条板凳上猛砸起来,接着扬起木砖,高声吼唱。观众席顿时沸腾起来。这位声名显赫的濮存昕已经和老腔融和了,我顿然意识到自己拉开间距,寻求客观欣赏的举措是多余的。

(取材于陈忠实的同名散文)

【1】作者对老腔的认识经历了以下过程:

①从未了解,反应平淡。

②刮目相看,产生_________

③初听老腔,感到____________

④相见恨晚,________

⑤保持距离,冷静欣赏。       

⑥放弃距离,_______________

【2】文意第④段运用了多种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老腔的感受。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

【3】作者在小说《白鹿原》中并没有写到老腔,为什么本文题目却是《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七、作文(共1题,共 5分)

12、请从下面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要求:①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内容充实,语言通顺,卷面整洁,严禁抄袭、套作。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题一:花儿盛开是绽放,梦想实现是绽放,战胜自我是绽放……绽放,需要阳光和雨露;绽放,也需要努力与坚持。花朵不分大小,目标不论高低,绽放了,就是美丽的。

请以“美丽的绽放”为题写一篇作文。

题二:鲜嫩可口是美食的味道,清新和谐是自然的味道,絮叨爱抚是妈妈的味道,睿智哲思是佳作的味道,酸甜苦辣是生活的味道,厚重沧桑是历史的味道……只要你细细咀嚼,用心感悟,人间真味尽在其中。

请以“味道”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